天天看点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作者:懂评天下

不太成功的第10次伊松佐河战役

意大利军队在前9次伊松佐河战役中取得了战役突破,重创了奥匈帝国伊松佐河方面军,于是意大利总参谋部在渡过1916年冬季后,决定发动第10次伊松佐河战役。这一次意大利军队集结了430个营的兵力,出动了多达3800门火炮,同时意大利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各配属一个航空大队,负责执行空袭任务。就这种兵力和火力配置,想输都难啊!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意军将第10次伊松佐河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季阶段意军将沿着托尔米诺到海岸线发动大规模炮击,削弱并迷惑奥匈军。第二阶段意军将在戈里齐亚发动全面进攻,控制奥匈军在该地区的最后一处山地堡垒,并控制库克迪普拉瓦山,沃迪斯山,桑托山,圣加布里埃尔山高地,居高临下攻击奥匈军最后一条防线。最后在第三阶段,意军将在炮兵支援下发动总攻,彻底占领戈里齐亚以东的奥匈防线,打开控制斯洛文尼亚的通道。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意军总参谋部路易吉·卡多纳将军是一名大炮兵主义者,虽然在前几次伊松佐河战役中意军表现不佳,他也很清楚意军的单兵素质,但他坚持集中使用重炮作为突击力量的战术,在前几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意军在动员兵单兵素质弱于奥匈军山地兵的情况下,凭借优势火力撕开了奥匈军伊松佐河防线,迫使拥有“伊松佐河雄狮”之称的奥匈帝国防御大师斯韦托扎尔·冯·波伊纳男爵,放弃防线,大踏步后撤。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此时奥匈军的局势已经变得非常绝望,奥匈军在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前设置的防线,仅剩埃尔马达山防线了,这座山是阻止意军占领喀斯特和里雅斯特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奥匈军在前九次伊松佐河战役中损失惨重,部队士气已经陷入崩溃。

因此奥匈伊松佐河方面军只能向总参谋部求援,根本拿不出援兵的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只能向德国求援。德国虽然答应了支援奥匈帝国,但此时德军也是进退两难,因此德军总参谋部做了个这折中,为奥匈帝国提供装备援助,并派出一些顾问指导奥匈指挥官制定战术。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战斗在1917年5月12日打响,意军炮兵凭借数量优势对奥匈防线全线展开了长达2天的炮击,意军步兵在5月14日中午开始发动进攻,并成功占领了奥匈军383高地和535高地阵地。主要是奥匈军实在处于火力劣势状态,1400门火炮无法抗衡意军3800门火炮,况且奥匈军缺乏炮弹,士气又低落,守军在短暂抵抗后就被迫放弃阵地撤退。

意军在当天晚些时间控制了沃迪采公路,并占领了圣加布里埃尔山阵地。尽管奥匈军在夜间尝试发动反击,但由于实在是兵力匮乏,奥匈军未能达成夺回阵地的目标,他们在天亮前被迫撤出战斗,避免遭到意军火力覆盖。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意军在5月15日派遣更多部队渡过伊松佐河,双方战斗进入白热化,奥匈军突然展开反击,他们在德军顾问的指导下集中炮火进攻沃迪采。意军在反应过来后立刻出动航空兵并调集炮兵支援驻守沃迪采的第53军,双方经过长达4天的争夺后,奥匈军被迫撤退。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随着奥匈军撤退,博德雷斯和格罗比纳,帕列沃等地相继沦陷。意军地4航空队在21日出动空袭奥匈军在喀斯特高原的防线,并开始执行第三阶段作战接话,意军步兵在5月23日下午,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持下发动进攻,一举攻克了奥匈军防线,并开始迂回分割奥匈军部队。战斗持续到5月28日,意军的优势越来越大,奥匈军节节败退,由于已经基本达成了战役目标,意军在29日暂停攻势转入休整。

奥匈军在6月突然发动反击,打了意军一个措手不及,意军并未料到已经溃败的奥匈军还有余力展开反击。奥匈军在6月3日夺回了被意军控制的法伊蒂防线。随后奥匈军在4日拂晓继续发动反击,奥匈军集中兵力和火力攻击意军狭窄正面,意军地20步兵师很快就被击退,奥匈军不但夺回了埃尔马达和杜依诺,更夺回了里雅斯特——蒙法尔科内铁路在控制权。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由于在第10次伊松佐河战役中意军总伤亡人数高达16万人,其中有36000人阵亡,意军总参谋部决定转入休整状态,补充兵力,以待发动下一次攻势。同时意航空兵受命对奥匈军阵地展开持续空袭,奥匈军既没有足够的航空兵来争夺制空权,也没有足够的火力来反制空袭看,加上奥匈军在第10次战役中伤亡了90000人,这使得奥匈军的处境变得很尴尬。

第11次伊松佐河战役,意大利取得最终胜利

1917年8月,意大利总参谋部下令发动第11次伊松佐河战役,这一次意军集结了50万人,5200门火炮,意大利总参谋部计划在伊松佐河上游和圣加布里埃莱山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分割歼灭奥匈帝国军有生力量。奥匈帝国军集结了20万人,2200门火炮,主要任务是守住圣加布里埃莱山和埃尔马达防线。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1917年8月18日,意大利军对奥匈阵地展开猛烈炮击,随后意军第3集团军对伊松佐河上游奥匈军防线开始全面进攻,由于上游河水比较湍急,河岸陡峭。奥匈军在这里采用了死守策略,试图尽可能依托地形优势半渡而击,削弱意军渡河兵力。因此意军的渡河行动进展非常缓慢,工兵不得不向伊松佐河中部流域转移,寻找合适的架桥地点。

平心说,意军之前在第九次战役里已经全面突破了伊松佐河南部防线,其实没必要执着于在北线强渡,只要北线展开牵制,从南线渡河再北上就好了,可意军就偏偏决定正面骑脸伊松佐河北部防线,可能是因为意军的炮火优势,给了意军信心吧?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言归正传,意军在8月19日在南线也展开突击行动,不过意军并没有由南向北进攻,而是继续向东攻击奥匈军防线,试图夺取奥匈军在该方向的最后一条防线。80月20日,意军开始进攻奥匈军卡莱纳堡垒,这是一座奥匈军永备工事,不满了堑壕,碉堡,地堡。意军炮兵集中火力轰炸卡莱纳堡垒,同时步兵试图包围堡垒,让后续部队绕过堡垒继续攻击奥匈军阵地。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随后在8月22日,意军攻占了乌尔奇山河卡洛瓦山制高点。次日以军继续沿着卡尔迪卡莱纳防线发动进攻,时期崩溃的奥匈军被迫撤退,意军路上缴获了大量均需物资,还俘虏了19000名俘虏,其中包括540名奥匈军官,这大为超出了意军总参谋部的预料,并且怀疑奥匈军是否在酝酿什么阴谋,因此下令部队暂停追击,就地转入防御等待轮换。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意大利总参谋部的担忧不无道理,奥匈军的崩溃太过意外,加上意军在突击中已经损耗了大量弹药,步兵们的体力也到了极限,这时候转入防御状态是明智的。实际上意大利总参谋部过于谨慎了,他们没有考虑到是自己的炮火优势击溃了奥匈军的意志,意军在8月29暂停攻势时,已经控制了整个戈里齐亚东部地区,并且控制了法伊蒂河东岸和多个奥匈军核心制高点阵地,虽然464高地和378高地仍在奥匈军手中,但奥匈军局势崩溃已经无法逆转了。

意大利出动50万大军,集中5200门火炮,赢得伊松佐河战役最终胜利

意军在9月4日恢复进攻,意军在圣加布里埃尔山和奥匈军展开了激烈争夺,虽然双方在这里的争夺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但其他战线上意军都取得了进展。也就是在9月中旬,双方的战斗达到白热化,双方围绕马多尼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阵地反复易手,连意军第44师师长阿奇尔将军也阵亡在此处,最终意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夺取了阵地,俘虏了2460名俘虏,取得了伊松佐河战役的胜利。意大利军在第11次伊松佐河战役中伤亡同样高达16万人,奥匈军伤亡高达12万人。双方在最后两次伊松佐河战役中总伤亡为,意军总伤亡32万人,奥匈军总伤亡21万人,双方均伤亡惨重。意军在取得胜利后开始朝卡波雷托前进,奥匈帝国只能继续向德国求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