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岁女婴遭投毒,网购铊案追踪

作者:南方周末
一岁女婴遭投毒,网购铊案追踪

朱令案之后,与铊相关的投毒案并未绝迹。网购铊投毒的新闻不断。农健/图

危险化学品硝酸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最终被投入一岁女婴圆圆的奶粉中。网购下单者和投毒者,竟是圆圆的伯母李丽娟。

这是2021年发生在福建福州的一起投毒案。2023年9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丽娟死刑。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法院支持赔偿七十多万元。据媒体报道,福建高院已于2024年4月二审,目前还未宣判。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审判决书,30岁的李丽娟为争夺财产,先后使用化学品X和硝酸铊毒害自己的小叔子张亮和侄女圆圆,造成张亮死亡,刚满一岁的圆圆瘫痪。(编者注:本文将化合物X名称隐去,谨防效仿。)

X是一种药物成分,但容易导致中毒。铊是稀有金属,可用于分析试剂、光导纤维材料等。公众初次听闻铊可能是“朱令案”: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遭遇铊投毒,2023年12月22日不幸去世。

全球约有6万种化学品得到商业应用。其中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的被列为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受到严格的监管。

而X未被列入大陆《危险化学品目录》,购买并无门槛。铊化合物虽被列入危化品,销售需要资质,甚至因“朱令案”而管得更严。但在本案中,从发货到物流的多个环节层层失守,终酿成悲剧,暴露了化学品网购的漏洞。

初次投毒:危化品目录之外,可轻松购买

李丽娟投毒的动机,源于一家废品店的归属。

根据一审判决书,这家废品店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平时由李丽娟的丈夫和公公经营,但公婆决定将店面分给小叔子张亮。心怀不满的李丽娟意图将张亮杀害,使自己丈夫继承店面。

李丽娟1994年出生,无业,初中文化。她对有毒化学品的知识来自网络。据她交代,自己刷抖音看到福建一起用铊下毒的新闻,于是产生模仿的念头。此外,警方也在其手机浏览器中发现了“儿媳是否能够继承遗产”等搜索记录。

判决书显示,李丽娟的两种毒物都是从西安甲公司购买。2021年3月10日,李丽娟通过微信,向位于陕西西安的甲公司网购了X。

2021年3月中旬,收到货几天后,趁着张亮来废品店吃饭,李丽娟将X投放到张亮的饭中。当天张亮出现严重腹泻。2021年6月,张亮再次出现腹泻、呕吐,不久之后去世。

审讯中,李丽娟坚称张亮死亡与自己投毒时隔久远,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份司法鉴定结果推翻了她的说辞:张亮留存血样的毒物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血浆和血细胞中的X含量均已超过致死浓度,符合因急性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退而死亡的特征。

而X在人体中的代谢周期一般为10天左右,可见张亮血样中的X不是3月份的投毒所致。法院据此认定,李丽娟再次对张亮投毒,致其最终死亡。

大陆对危化品的生产、销售采用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目录》列有2828种,X并不在列。这意味着买卖双方无需提供任何资质证明。

为了解网购难度,2024年5月23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一家公开出售X的化工企业,虚构了用途,未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发现可成功下单。

X投毒案时有发生。2004年、2013年有两起高学历者投毒案,所幸两起案件的被害人都经抢救生还。此外,药物中X的剂量极低。2019年,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吞服了多片X药片的患者,最后救治成功。

X有苦味,投毒较易被察觉。判决书还显示,张亮第一次被投毒时,曾以为吃坏肚子,抱怨过油蛤(一种海鲜),家里人还说不要再买这种油蛤了。张亮死后,李丽娟还于2021年11月再次购买了X,打算毒害弟媳,但她自己“试了一下太苦,就扔掉了”。

二次投毒:代购买到铊

张亮死后,婆婆没有将店面分给李丽娟丈夫,而是将产权所有人改为张亮刚满一岁的女儿圆圆。算盘落空的李丽娟再次心生杀意。这一次,她选择了另一种“声名显赫”的毒物——硝酸铊。

铊相关的化学品有16种被列入大陆《危险化学品目录》,售卖危化品需要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但严格意义上,个人购买一般危化品,并无特殊规定。

根据危害类别,危化品包括多种类型,剧毒化学品是其中的细分子类。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剧毒化学品禁止个人购买,单位购买需向公安机关申请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化学品有148种,但含铊的剧毒化学品只有硫酸铊一种。这意味着,网购硫酸铊以外的含铊试剂,原则上也不需要自证用途。

这一次,李丽娟依然向甲公司求购。

作为卖方,甲公司需有资质。但南方周末记者在其官网未能找到公示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南方周末记者多次致电公司所在地的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区应急管理局,也未能核实到该公司是否有证。判决书中未提及甲公司是否具有危化品经营许可证。

甲公司官方网站显示,业务包括开发农产品,提供食品原料;营业执照图片中,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的销售,中草药、农副产品种植等,未涉及化工用品。

面对回头客李丽娟,甲公司并未因涉及危化品而拒绝订单,而是向江苏的乙公司“代购”,后者再向北京的丙公司求购。乙丙两家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它们都有危化品经营资质。

李丽娟用什么说辞购买硝酸铊的?甲公司法人代表殷某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接李丽娟的销售员已离职,自己并不清楚。他还表示,事发之后甲和乙公司都受到了处罚,自己不愿多谈此事。在被问到自家公司销售硝酸铊时是否拥有危化品经营许可证,他挂断了电话。

另一位甲公司的销售人员则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自己听说李丽娟买试剂时宣称她是高校人员,试剂用于“正规用途”。

暗访买铊:需声明非医用非食用

南方周末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虽然购买硫酸铊之外的铊化学品不需要资质,但由于网购铊投毒新闻不断,卖家和平台方对购买铊均“特殊关照”。

在朱令案后,与铊相关的投毒案并未绝迹。2006年,贵州遵义一教师网购硫酸铊,对同事及其妻子投毒。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一学生网购硝酸铊,投放到三名同学的水杯中。2012年,安徽一幼儿园老师网购溴化铊,对丈夫前妻投毒。

铊投毒新闻频发,有的卖家非常警惕。

根据《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电商平台不得为平台内经营者提供危险化学品销售信息发布服务。因此淘宝等常用电商平台上买不到危化品。

2024年5月23日,为了解网购铊类物质的难度,南方周末记者在一家专营化工试剂的电商平台下单了硝酸铊。几天之后,一位客服表示,该产品不能卖,会办理退款。

客服特别强调,铊原本可以直接购买,无需提供任何信息。但由于“有段时间铊在高校出过事”,买家要求出具额外的手续。因为程序繁琐,加上存在风险,他们所在的电商平台不愿作为铊产品交易中间商。

作为替代,客服建议南方周末记者直接向卖家——一家位于上海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购买。

该公司一位负责易制毒、易制爆类化学品审核工作的客服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含铊类化学物因毒性较大,需特殊监管。“订购此类产品,如果买家是终端用户,需出具附件声明、营业执照,而如果是经销商,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再提供危化品经营许可证。”

附件声明的内容大意是,买家购买此产品仅用于非医疗、非食用目的。该客服表示,此前有铊中毒的新闻,因此公司自发增加了审核工作,目前该要求仅适用于铊类试剂。

遗憾的是,在前述案件中,出售硝酸铊时,乙公司并未向甲公司进行类似的审查。

根据判决书,乙公司业务员证词显示,甲公司通过QQ寻求购买硝酸铊试剂时,业务员查询公司和供应商网站以及国家颁布的危险品目录,判断该产品不属非易制毒易制爆产品,可以正常销售,便订立了销售合同。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上了当时与甲公司对接的乙公司业务员张某,希望了解该起交易的细节。她自称不清楚这件事,随即挂断了电话。

判决书显示,乙公司以同样方式向上游的丙公司下单,最后购买到了进口自美国的硝酸铊。对于甲乙公司的判罚,判决书中并未明确。

快递:最后一关失守

来自丙公司的硝酸铊发货后,如果快递公司拒绝运送,悲剧则不会发生,但这最后一关也失守了。

硝酸铊的快递包裹通过快递发出。订立销售合同后,2022年1月,乙公司将收件地址改为李丽娟附近的快递站。几天后,李丽娟收到了硝酸铊。

2016年发布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明令禁运铊化物,将之列为毒性物质。根据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快递企业要100%落实收寄验视和过机安检制度。

重重检查之下,硝酸铊如何跨越千里,寄到了投毒者手上?南方周末记者联系这家快递公司,截至发稿未获采访回复。

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急性毒性试剂的标签是醒目的骷髅头图案。“如果快递员看到包装上写着铊,或者看到骷髅头,即使再不懂化学,只要稍微看过点新闻也会拒绝揽件。”“老爸评测”首席技术工程师、中国毒理学会理事白利强表示。

一岁女婴遭投毒,网购铊案追踪

2022年7月19日,安徽淮北,公安民警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仓库贴有明显的标识。视觉中国/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危化品需要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标签。但化学试剂在流通时不乏层层转售甚至重新分装。白利强表示,生产商和大经销商销售的试剂包装上标签仍然清晰,但分装成几毫升的小瓶后,有些就不设标签了。

危化品包装上的标签去除,快递员就无法分辨毒物。“即便是化学从业者,也不可能通过肉眼观察试剂来推测毒性,更何况一般的快递员呢?他们连pH值都测不了。”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曾任职于某分析测试公司的张兵(化名)说。但在他看来,快递员是否严格执行验视因人而异。快递寄送危化品在行业内难以避免,有的试剂公司还和所在片区快递员长期合作。

快递危化品正受到监管部门重视。2022年以来,应急管理部部署了危化品的“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试点工作,用二维码对危化品实行全过程追溯。以上海为例,在上海市内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进口、充装、分装、换标签的企业都要附上追溯码,直到使用企业扫码收货,串起一根完整的链条。

对广为人知的毒物特殊管理

收到快递一个月后,2022年2月4日,李丽娟在圆圆的奶粉中投放了硝酸铊。当天,圆圆就出现了腹泻、发烧等症状,2月21日经鉴定为铊中毒。经过治疗,圆圆虽然保住了生命,却落下瘫痪的后遗症,构成一级伤残。

回溯李丽娟投毒的链条,如果这些化学品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悲剧是否可以避免?比如X若列入危化品目录,销售需要经营资质;硝酸铊若列入剧毒品,个人则不能购买。

在曾参与起草讨论《目录》的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政禹看来,鉴于X的GHS危险性分类结果,符合大陆危险化学品确定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特意为X修订目录。

危化品和剧毒化学品目录的修订门槛不低,需要多达十个部委召开联席会议。过去9年,公开信息中,危化品目录仅于2022年对涉及柴油部分进行过一次修改。

实际上,大陆危化品目录在2015年进行了大修,但修订思路不是扩容而是减少。比如剧毒试剂总数从335种减少到148种,其中,含铊剧毒化学品就从原先的7种减少到只剩硫酸铊一种。

在接受采访的化工行业专家们看来,危化品目录无序扩大,会阻碍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白利强表示,对合规企业而言,现行法规对危化品的管理已经非常严厉,“要专门给危化品建仓库,专门找有承运资质的公司帮助运货。还要求用特定的危化品运输车,某些时段还不能通过一些市区区域。”

而且,潜在的危化品数量实在太多了。李政禹表示,如果按此比例估算,大陆目前生产和进口的4.5万种化学物质中,有大约3.66万种化学物质可能属于危险化学品。完全依靠对危险化学品发放“许可证”的“行政许可”方式进行审批管理,从管理能力、成本以及必要性上看,既不现实,也做不到。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突出重点,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放在那些容易引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最高关注的危险化学品上。”李政禹建议,“同时也要推进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和危险性公示沟通,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在许多化工行业从业者眼中,网购化学品投毒仍属偶发的小概率事件。但经过新闻报道后,毒物信息得到普及,可能会引发李丽娟此类人士的效仿。白利强建议考虑对X、硝酸铊这些已被广泛知晓的毒性物质特殊管理,全面禁止网售;或是集中在几个官方认证的实名制平台上阳光交易,从私域走向公域,取缔其他不受监管的途径。

“危险化学品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那些藏在水底下的无序交易,才是罪恶之源。”白利强如此表示。

一岁女婴遭投毒,网购铊案追踪

(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李丽娟、张亮、圆圆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永琪

责编 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