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作者:烟斗来了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2005年,38岁的民警叶剑雄,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寄信人正是即将被执行死刑的老陈。

信中,老陈深深忏悔了过去的罪行,感恩叶剑雄长期的陪伴和教育,并在末尾部分,附上了儿子的姓名和老家的地址。

叶剑雄知道,这是老陈临终前的最后愿望,想要将遗孤托付给自己,他接下了这一重担,在之后的十年里,叶剑雄始终坚持给老陈的儿子寄生活费和学费,共计4.5万元,直到孩子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本次,就让我们来回顾,这位民警坚守了十年的暖心故事。

从转业军人到民警

叶剑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天性纯良,从小就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必然会信守承诺,将其贯彻到底,后来长大参了军,叶剑雄成为了一名军人,度过了16年的军旅生涯,直到36岁那年才转业成民警。

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叶剑雄并没有额一次感到迷茫,不论是哪一份岗位,只要拿出耐心,一定可以做好,即便是监狱的管教,但或许连叶剑雄自己都不会想到,在担任管教的日子里,第一个接触到的犯人,竟然就是改变他想法的老陈。

老陈,比叶剑雄小两岁,因没钱寄回老家,犯下了绑架他人的罪行,结果闹出人命官司落了网,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或许是知道将来已无生路,老陈入狱后选择一言不发,更不愿和任何人沟通,直到他和认识了叶剑雄。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作为上级安排的任务,叶剑雄找到了老陈,虽然他对老陈这一类的重刑犯的印象并不好,但还是耐心的与对方交流,只是老陈的嘴,实在是太“严”了,除了回答一些简单的问候,其他时候呆若木鸡,多说一句话都成了奢侈。

在老陈的身上,一定潜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叶剑雄如此想到,如果想要老陈认罪伏法,最起码要先和他正常的沟通,既然老陈不愿意过多搭理自己,那干脆主动多找一些话题,只要平时多交流,一定能让老陈敞开心扉。

于是,叶剑雄拿出了自己的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的向老陈讲述自己的过去,不论是小时候的事情,还是参军时候发生的故事,由于老陈没有当过兵,对军人也比较向往,所以在叶剑雄讲述军旅生涯时,总是听得非常认真。

一次又一次的沟通,终于让叶剑雄看到了希望,曾经惜字如金的老陈,不仅会主动询问问题,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被老陈自己冰封的内心,从那一刻开始渐渐消融,他终于承认了罪行,同时也在心底将叶剑雄当成了知心大哥。

“我的心里话就是愿意跟你说。”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这便是老陈最直观的改变,他十分感激叶剑雄,不仅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还将过去的种种全都告诉了叶剑雄,那么老陈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去呢?他彻底敞开心扉的契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死刑犯临终前的遗愿

其实,一切还要从老陈被“转狱”说起。

得知即将换一所监狱,老陈的内心有些慌乱,他并不太愿意接受一个新的环境,但内心却是舍不得叶剑雄,还有好多话没与叶剑雄交谈,所以在临行前,老陈和叶剑雄谈了许久,两人还立下一个约定,老陈以后还可以给叶剑雄写信。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不论平时有多忙,只要是老陈寄来的信,叶剑雄一定会仔细阅读,这不仅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习惯,更是他对老陈的承诺。

判决书下达的那一刻,老陈选择了接受即将到来的死亡命运,他的愿望是见一见叶剑雄,虽然当时的叶剑雄有事在身,但还是专门去看望了老陈,后者深受感动,激动的向叶剑雄道谢,两人再次谈了很长一段时间。

通过这次谈话,老陈向叶剑雄讲述了他的过去。

老陈的原生家庭,非常穷,父母都是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民,拿不出多余的钱供老陈上学,之后老陈的母亲早早去世,只剩下和身体不怎么好的父亲相依为命,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了,老陈只能早早就出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后来,老陈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两人有过一段时间的亲密相处,但在生下儿子之后,忽然就消失不见了,老陈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也就认了命,在外打工的他,只能将孩子托付给此前因为意外瞎了一只眼睛的老父亲。

于是,老陈家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老父亲照顾小孙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还在坚持干农活,但毕竟只有一只眼睛,平时并不方便,也赚不到几个钱,家中开销的大头,还是要靠老陈一个人,每个月都要向家中寄钱。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只不过,老陈在外也不容易,没什么一技之长的他,挣得全都是辛苦钱,工作忙碌的时候,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确实能多挣点,可一旦效益不好,老陈连自己的温饱都不一定能保证,又哪来多余的钱寄回家里呢?

孩子的学费,家中的生活费,对老陈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还是尽力承担了下来,直到案发前的那一段时间。

那时,老陈在工作中遭遇了挫折,钱袋子彻底瘪了,拿不出钱寄回家里,但孩子上学急需用钱,忽然一念之间产生了罪恶的想法,而且这一恶念还被不断放大,最终老陈没能控制住内心突生的恶,迈向了无法回头的罪恶深渊。

起初,老陈并没有生出害人性命的念头,他想要的只有钱,但上头之后,就不是老陈自己想不想的问题了,在绑架的过程中,老陈夺去了受害人的性命,然后便落了网,一直到遇见叶剑雄,才开始开口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由此,叶剑雄正式了解了老陈的过去,在痛恨他犯下不可饶恕恶行的同时,也同情他过去的种种不容易,以及对家中长辈和孩子的思念之情,所以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于老陈关心和安慰,并承诺让老陈的儿子完成学业。

再之后,便有了开篇老陈临终前向叶剑雄寄去“托孤”信一事,叶剑雄这十年来,又是怎么过的呢?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十年承诺拯救破碎家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陈考虑的最多的,是家中的老父亲和不满十岁的儿子,尽管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罪无可恕,死才是唯一的选择,但果然还是放心不下家里,思前想后,老陈决定托付给叶剑雄后,才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得知老陈伏诛的消息,叶剑雄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份新的责任,又落到了他的肩膀上,叶剑雄知道,是该完成承诺的时候了,不论怎么样,也要让老陈的儿子上完学,这不仅是他答应老陈的,更是叶剑雄自身的愿望。

第一笔寄过去的钱,是1000元。

虽然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已经是叶剑雄一个月20%的工资了,而且他的家庭也不容易,不仅要维持1岁的孩子日常开销,患病的岳父母,每次治病也都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更关键的是,岳父母刚开始并不答应叶剑雄的做法。

两位老人觉得,世界上有许多孤儿,为什么非要选择一个死刑犯的孩子,而且女婿的收入并不高,没必要继续给自己增加压力。

对此,叶剑雄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家是什么情况,但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帮助老陈的儿子,这不仅仅是他的承诺,也是一直不曾改变的信念,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照顾老陈的儿子,供他上学读书。

叶剑雄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十年,资助了老陈一家4.5万元,拯救了这一破碎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叶剑雄最欣慰的,是老陈儿子的感恩。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正是因为有了您的资助,使我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校园里接受教育。”

“也正因为您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每每读到老陈儿子的信,叶剑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同时感慨自己没有看错人,也没有选错走这一步,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如果当初老陈没有犯下滔天罪行,这一家一定能生活的很幸福,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正是因为孩子的感恩,叶剑雄才能坚持了下去,但一切却在孩子上高中时发生了变故,孩子知道了父亲的真相,虽然更加感激叶剑雄的坚持,不过却做出了一个让叶剑雄气愤的决定——放弃高考。

一听说孩子要放弃高考,叶剑雄二话不说打过去电话,劝说他不要放弃,明明成绩还不错,以后考上大学,也能有更大的出息。

对于叶剑雄的好意,孩子却拒绝了,他告诉叶剑雄,这些年来非常感激叔叔的照顾,但家中的爷爷上了年纪,身体越来越差了,如果真的等到大学毕业,恐怕唯一的亲人,等不到享福的那一天,不如趁现在,多赚些钱孝顺长辈。

孩子的这番话,让叶剑雄沉默了,一方面是为他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感动,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于是,他支持了孩子的做法。

后来,孩子去学了汽修,掌握了一门手艺,无微不至的照料爷爷,而叶剑雄也在孩子19岁那年,正式见了他一面。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素未谋面的两人,第一次见面显得有些紧张,但开口的一瞬间,眼泪便控制不住,叶剑雄叮嘱孩子,将来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者重重点了点头,这也是孩子对叶剑雄的承诺。

再之后,孩子闯出了一片天,但叶剑雄还是习惯性的关心他,同时提议他前往深圳发展,多学些生存技能,多赚点钱早日成家,将来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至此,叶剑雄和老陈一家的故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这份连接起感动的纽带,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叶剑雄,也一直在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他将自己多年坚守岗位,为人民办事得出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后继者,哪怕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依然是当初那副精神的模样,谱写着最平凡的传奇人生!

2005年,死刑犯临终托付家人,一句承诺,让民警为他坚持了十年

结语

叶剑雄的故事,让人从心底里感动,以心中的大爱,拯救了老陈破碎的家庭,使孩子能够进入校园,健康的成长,慢慢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叶剑雄的这份善举,其中早已经不再他的职责之内,根本没有必要去照顾老陈的家人,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不仅收获了最可贵的回报,更向社会传递了更多的爱意。

或许,这就是老陈所说的那样:“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要对得起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