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作者:豁达橘子YVC

1951年,在四川昭化县监狱内,一名身怀六甲的年轻妇女等待着死刑的降临。她就是王化琴,曾是国民党军统女特务。谁能想到,就在临刑前的最后关头,县长胡谦会突然下令释放她,并派人将她送回家中?原来,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共产党员、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康乃尔的信,信中提到王化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向县长保证她的觉悟是正确的。这令人费解,一名地地道道的共产党人怎会为一名坐实身份的特务开脱?两人之间又有何渊源,让康乃尔对王化琴如此信任?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一.初生贫富,命运渐分

昭化县素来是四川西部一处贫瘠之地,赖以生存的百姓大多勤劳朴实。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也生存着一些殷实世家,其中便包括王化琴的家族。

王化琴出生于1914年,其父王连山是昭化县当地最富有的大地主之一。自小便衣食无忧,学有专攻。她5岁进入私塾读书,7岁便能独立阅读书籍,出口成章。康乃尔与其弟康克明,则是王化琴家附近一户普通农家的孩子,家境虽比不上王家,但也勉强温饱。三人自小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1926年,以出众的天资考入南充小学的王化琴,将首次离开家乡前往他乡求学。临行前,王父嘱托好友康余山照应照应。虽是农人出身,但康余山对儿女教育十分重视,两个儿子也一同在南充小学就读。从此,三个孩子的命运开始逐渐分岔。

王化琴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品行优秀,成绩骄人。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正风高中。在那里,她不但结识了众多进步学生,更与童年好友康乃尔重逢。当时的康乃尔已是国立暨南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上海生活多年,阅历渐丰。两人的关系比往日更加亲密无间。

王化琴在上海求学期间,所学专业不同,院校迁徙。她先后就读于国立暨南大学、法国教会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等名校,渐渐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新式女子。期间,随着新思想的传播和抗日运动的兴起,王化琴在康乃尔的影响下,开始投身于爱国活动之中。

然而,对于康乃尔而言,从小就受到了革命家风的熏陶,思想早已坚定。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便是国共两党青年学生活动的大本营之一。在那里,康乃尔不但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加入了中共地下党,成为一名活跃分子,并多次组织率领进步师生参与爱国运动。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两人自小情同手足,但在不同的阶层和环境中成长,终将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被困于旧思想的束缚,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他们的际遇对比,注定将上演一出生动离奇的传奇故事。

二.转战乱世,曲折现抗战英姿

1937年的那一年,燎原的战火从华北蔓延至整个中国,遍地都是血腥和硝烟。正当民族危难之时,受过高等教育的王化琴并未袖手旁观,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抗战一触即发,日本当局下令将所有在日中国留学生遣返回国。东京帝国大学的王化琴也不得不打道回府。重返祖国后,她怀着救亡图存的热忱加入了成都市公民训练班,担任班主任一职。在这个岗位上,王化琴不但传授知识,更组织领导了多起抵制日货、游行演讲等进步活动,为振奋民心、团结抗日做出了贡献。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与此同时,童年好友康乃尔也早已在四川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了地下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不仅在校园里宣扬马列主义,还协助党组织发动了轰动一时的"三一三抢米事件"。当时,正是战火纷飞、粮食短缺,军阀和官僚们却独占着大量民储。为了解救饥民,党组织决定夺取军火库中的粮食。康乃尔作为主谋之一,受命将粮食调往人民公社。这一行动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无疑给当权派一记响亮的耳光。

机缘巧合,康乃尔与王化琴在成都重逢。两人自孩提时代就过从甚密,在彼时危难关头更是志同道合。在康乃尔的影响下,王化琴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进步学生们打成一片,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事业。

1937年冬,时年23岁的王化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同其他进步青年一道离开成都,前赴延安。期间,一路艰险,历尽沧桑。好不容易抵达延安,王化琴仿佛重获新生。她首先在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同志们给予她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使她对革命事业的理解更加透彻。

半年后,表现出众的王化琴被调往第二战区,任副总司令孙连仲麾下的二十七师政治教官。在那里,她利用延安所学的工作经验,组建了文工宣传队深入军营,与将士们打成一片。不久,王化琴跟随孙连仲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并在战火纷飞中走失部队。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这一离奇际遇,注定将改变王化琴的前程。在艰难求生的过程中,她被迫投靠了国民党在西安的训练班。在那里,经过层层考核,她被录取为国民党军统女特务。一个曾经热血青年的转折人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三.被逼卖身,不得不投敌营

台儿庄战役过后,王化琴与部队失散,独自流落到了西安。一个曾经热血青年的革命道路,就这样戏剧性地发生了惊心动魄的转折。

在西安,王化琴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她试图寻找共产党地下机构,但可惜一无所获。生活所迫,她不得不暂时加入国民党在西安的训练班。经过层层考核,王化琴被录取为国民党军统女特务。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迫"投敌"之前,王化琴曾一度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自幼饱读诗书的她,性格彪悍刚毅,对一切不公现象愤愤不平。1937年抗战爆发后,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王化琴毅然决然地辍学前往延安,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游击战的训练。

半年后,她被调往第二战区任政治教官,在孙连仲的二七师服役。王化琴工作勤恳,受到上级的赞赏。在台儿庄大捷后,她随军参加了歼灭战。谁知,在战火纷飞中,王化琴不慎与部队走失,从此坎坷离乡背井。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流落西安后,王化琴孑然一身,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她曾想过重新寻找地下党的线索,但一无所获。生活所迫,她被迫加入国民党军训班,并经过层层考核被录取为军统女特务。

作为一名"敌人",王化琴备受质疑和不信任。为了生存下去,她不得不卖命为国民党卖命。作为军统特务,王化琴负责窃取敌人情报、暗杀要员等机密任务,多次置生命于险境。由于表现出色,她迅速获得上级的赏识,渐渐被重用起来。

就在王化琴备受煎熬之时,她的童年好友康乃尔适时出现,为她解了围。原来,在入狱之前,王化琴曾秘密联系上了康乃尔,并向他坦白了自己的处境。作为地地道道的共产党人,康乃尔当然很愤怒,但最终还是一一相信了王化琴,并立即着手为其疏通救助。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经过数月的斡旋,康乃尔终于说服了所在西南工委的其他领导同志。大家认为,虽然王化琴为国民党卖命多年,但毕竟有着革命的经历,仍有翻身的希望。于是,他们联合向四川当局写信求情,力陈王化琴是个"被蒙蔽"的革命同志,应当宽大处理。

凭借着康乃尔的一封保证书,加上王化琴在狱中表现良好,主动交代了大量机密情报,终于获得昭化县县长胡谦的赦免。就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转折点,王化琴获救重生,并重新拥有了翻身的机会。

四.亲身历经国共恩怨

获释后的王化琴重新回到了家乡昭化,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作为一名曾经效力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她在解放后的新中国很难被人完全信任。在此期间,王化琴亲身经历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恩怨纠葛。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解放初期,王化琴遭到当地民众的猜忌和歧视。作为"地主"和"反革命"的双重身份,她颇为困顿。幸运的是,康乃尔从未对她放弃过信任和期望。在他的坚持下,西南工委决定对王化琴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教育。

1949年,在康乃尔的主持下,王化琴被安排加入了昭化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任职干事。通过这一锻炼,王化琴逐渐重拾了革命的信念和勇气。不久,她更被推选为中国妇女解放区昭化分会的会长,在妇女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共产党人的关怀照拂下,王化琴渐渐融入到新社会的大家庭中。然而,同时也有人对她存有戒心和猜忌。一次,有人在书信中污蔑王化琴为"反革命"、"特务",差点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尽管得到共产党同志的宽容和信任,但王化琴也遭受过国民党的无情迫害。作为一名曾经被俘获的"敌特",她被囚在国民党狱中,遭受酷刑拷打。她被关押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房间里,每日只能喝一碗臭水。由于长期遭受虐待,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濒临崩溃。

如果没有康乃尔及时英勇营救,王化琴很可能会遭受更惨重的命运。当时的康乃尔已经是中共西南工委副书记,在重庆一带颇有权力和影响力。他动用了种种人脉关系,终于在一次营救行动中,将王化琴从国民党军统大院里解救了出来。

此后,康乃尔不遗余力地为王化琴摘去"反革命"和"特务"的罪名,并让她重获自由身。这一来之不易的翻身机会,成就了王化琴后半生的崭新人生。可以说,如果没有康乃尔的不懈努力,王化琴很可能就会葬送在肃反运动的洪流之中。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王化琴的一生经历,折射出国共两党在那个动荡年代的种种矛盾和纠葛。作为亲身经历者,她的命运堪称沧桑曲折。幸而最终在共产党人的宽容下,她重新拥抱了崭新的人生,走上了正途。

五.岁月沉浮,归于平淡

王化琴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太多坎坷磨难。而在获释重获新生后,她的后半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在康乃尔的坚持下,王化琴获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为人民服务。解放初期,她曾在昭化县担任妇女联合会会长一职,为当地妇女事业做出了贡献。后来,她又被安排在县城的一所中学任教,担任语文老师。

王化琴对教书育人事业孜孜不倦。她谆谆教导学生们做人的原则和道德操守,常以自身遭遇为借鉴,引导学生远离歧途,追求高尚理想。她为人严谨刚直,学生们无不对她敬重有加。

自那以后,王化琴一直勤恳工作,未曾仕途沾染,一心一意地为教书育人而奋斗。直到退休之后,她仍没有完全离开三尺讲台,而是继续为学生们传道解惑,回馈社会。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在晚年时光里,王化琴过着安康祥和的生活。作为被宽大处理的"反革命",她虽未获得应有的荣誉,但党和政府也未加以打击报复,而是给予了适当的人道关怀。

她最后的几年生活在重庆,与家人团聚,安享天年。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仍怀着对革命事业的那份赤诚之心。当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尽最后一口气说出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王化琴含恩终老,最终慷慨赴了一个与常人不同的离世方式。那一年,她在重庆家中静静离世,享年84岁高龄。按照她生前的嘱咐,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向了嘉陵江,化作济渡了千千万万年的长江水,归于祖国的怀抱。

王化琴的传奇一生,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无数沧桑变迁。从青春年少勇投革命洪流,到不得已加入敌营,再到重新翻身获救,最后归于平淡安康的生活,她的际遇可谓跌宕起伏。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一个渴望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

人活一世,经历坎坷是难免的。但只要心中怀有善良正义,即便曾一度失足,也终将重拾光明。王化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纵使一生跌宕,最终她仍然选择了正确的归途,用平凡而伟大的方式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1年省领导致信县长释放一军统女特务,坦言:11年前,她救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