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作者:阿明娱乐在线

最近,数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17岁的姜萍,因为在阿里数竞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舆论的中心。

有人惊叹于她年纪轻轻就展现出的过人天赋,预言她将是未来的数学界领军人物;也有人质疑她的成绩,怀疑其中有猫腻,甚至有人恶意揣测她的家庭背景,试图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一时间,赞美和质疑齐飞,姜萍的名字和“数学天才”的称号一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段被过度解读的采访视频

事情的起因,源于达摩院——阿里巴巴旗下那个汇聚了顶尖科技人才的神秘机构——发布的一段采访视频。

视频中,姜萍身穿简单的T恤,扎着马尾辫,面对镜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自己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和思考,展现出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自信。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然而,这段原本旨在展现“天才少女”风采的视频,却成为了她被攻击被质疑的源头。

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姜萍在视频中提到自己正在学习大学高年级才会接触到的专业书籍《数学分析》,这与她17岁的年龄以及高中生的身份似乎有些不符。于是,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并迅速在网络上形成一个专门的质疑派别。

达摩院的“迷之操作”与网友的“火眼金睛”

面对网友们越来越多的质疑,达摩院没有正面回应质疑,也没有对姜萍的学习情况做出解释,而是悄悄地修改了那段采访视频,将其中提到的《数学分析》改成了更为通俗的“数学知识”。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这波“掩耳盗铃”的操作,不仅没有平息质疑,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有人分析姜萍在比赛视频中的微表情,试图找到作弊的蛛丝马迹;有人扒出姜萍的社交账号,试图从她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突破口”。

印卧涛:用专业和理性,守护年轻的天才

就在质疑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印卧涛为姜萍发声。作为业内大佬,印卧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发声无疑给这场舆论风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他首先解释说,姜萍在试卷上出现的“Z”字形笔迹,并非抄袭的证据,而只是她个人的书写习惯。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特意将姜萍的课堂笔记和比赛试卷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姜萍的书写习惯一直如此。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接着,印卧涛用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姜萍在比赛中的表现,指出她的解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过人的解题能力。他认为,姜萍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天赋与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

“天才”的称号,是荣耀,也是负担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修改视频后,达摩院又默默地删除了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猜测:难道达摩院也开始怀疑姜萍了?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事实上,达摩院的这些举动,或许只是想保护姜萍,让她远离舆论的漩涡,安心学习和成长。毕竟,对于一个17岁的女孩来说,过早地被贴上“天才”的标签,未必是件好事。

天才的光环固然耀眼,但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过度的关注和赞美,可能会让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而过度的质疑和否定,则可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扼杀他们的天赋。

我们需要怎样的“天才观”?

姜萍事件,如同网络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面对“天才”时的复杂心态,也引发了关于如何看待赞美与质疑的思考。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对于夸赞,我们需要保持理性与克制。

姜萍展现出在数学领域的天赋固然可喜,但过度的赞美,尤其是“百年难遇”这类标签,可能会将她置于不切实际的期望之下,对她未来的发展造成压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领域不同,发展节奏也不同,我们应该鼓励所有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而不是过度关注个别“天才”。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对于质疑,我们更要保持谨慎和善意。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质疑都应该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之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揣测和攻击。

在姜萍事件中,一些网友仅凭“Z”字笔迹就断定她作弊,甚至对其家庭背景进行人肉搜索,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姜萍个人的伤害,也违背了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

那么,面对姜萍事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尊重事实,理性判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姜萍的成绩和能力,应该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士进行评判,而不是由网络舆论来决定。

宽容对待,鼓励成长。姜萍只是一个17岁的女孩,她需要的是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让她能够安心学习、自由探索,过度的关注和压力,可能对她造成伤害。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关注教育,引导价值观。姜萍事件也反映出当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天才”的过度追捧,对个体差异的忽视等等。我们应该反思这些问题,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达摩院删除姜萍“数学天才”的称号,另一位负责人为姜萍发声

或许,我们应该给这些年轻的天才们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毕竟,天才的成长之路,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呵护和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