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传芳执意杀俘,施从滨遭处决暴尸!

作者:王贤知
孙传芳执意杀俘,施从滨遭处决暴尸!

在那个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年代,有一个女子的故事令人震撼。她就是施剑翘,一个为父报仇的勇敢女性。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是奉系将领施从滨的女儿。1925年,施从滨在与孙传芳的战争中败北被俘。孙传芳残忍地下令处决了施从滨,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竟然将施从滨的尸体裹在白布上,用红字写明身份,并将其暴尸示众三天之久!这种泯灭人性的行为,不仅是对施从滨的侮辱,更是对整个施家的羞辱。

年仅20岁的施谷兰面对父亲的惨死,悲愤交加,立下血誓,誓要为父报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改名"施剑翘",寓意"剑鞘出剑,唯有一跃而起,方能伸张正义"。施剑翘深知,作为一个女性,要对抗孙传芳这样的军阀,必须苦练武艺。但她的双脚因为裹小脚而残疾,行走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习武了。

孙传芳执意杀俘,施从滨遭处决暴尸!

然而,复仇的决心战胜了一切困难。施剑翘不惜冒着巨大风险,找到一位日本医生为她做了矫正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她仍需忍受术后的剧痛,坚持练武。就这样,施剑翘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为了接近孙传芳,施剑翘隐藏身份,混入天津佛教居士林。表面上,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暗地里却时刻关注着孙传芳的动向,伺机报仇。在居士林的两年时间里,施剑翘像一只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给予仇人致命一击。

1928年11月13日,机会终于来了。当天,孙传芳来到居士林做客。施剑翘毅然决然地走上前去,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掏出手枪,连开数枪,将孙传芳击毙。随后,她面不改色地放下手枪,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行刺目的。

这一壮举震惊全国。施剑翘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在舆论眼中,这是一个女儿为父复仇的正义之举。各地妇女团体纷纷为施剑翘请愿,要求法院从轻发落。在民意的压力下,施剑翘最终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孙传芳执意杀俘,施从滨遭处决暴尸!

然而,施剑翘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特别是国民政府的高层领导。冯玉祥、于右任、宋哲元等人都对这个勇敢的女子表示同情和支持。在他们的努力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最终下达了特赦令,施剑翘仅在狱中度过了11个月就重获自由。

施剑翘的经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备受欺凌。但施剑翘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挑战了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她不仅为父亲报了仇,也为所有遭受不公待遇的女性争得了尊严。

施剑翘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普通人的悲惨遭遇。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无辜百姓经常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施从滨的惨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虽然是一方军阀,但他的死亡方式却完全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充分暴露了战争的残酷和非人性。

同时,施剑翘的复仇之举也引发了人们对正义和法律的思考。在法律面前,施剑翘确实犯了罪。但在情理上,她又是一个无辜者,是不得不为父复仇的受害者。这种法律与人情的冲突,折射出那个时代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

孙传芳执意杀俘,施从滨遭处决暴尸!

施剑翘的人生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她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她以柔弱的身躯,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她以一己之力,挑战了强大的权势;她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正义和尊严。这种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继承。

今天,我们纪念施剑翘,不仅仅是缅怀一个勇敢的女性,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公平、正义、人权的重视。虽然时代在进步,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以施剑翘为榜样,勇于抗争,敢于斗争,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文明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铭记施剑翘的名字,让她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这个巾帼英雄虽已逝去,但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