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作者:幽灵史者

1927年,在南京国府上台后,便实施的一项长达10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这就是民国历史时期的“黄金十年”(从1927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

那么,在南京国府主政的黄金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建设究竟如何?百姓生活又有了多大提升呢?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民国时期的纺织厂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

要想富,先修路,先来看看交通建设方面。

从1929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新建铁路里程,超过前20年的总和,关内铁路里程每年新增590.5公里,全国拥有21761公里的新建铁路。

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27年到1935年,铁路的总运输产量,从532372万吨公里,直接增加到1083765万吨公里。运输产量的增加,直接加快了国内的物资流动和经济发展。

在航运方面,30年代时期,全国共计有大小木帆船近100万支,总获利收入为4.88亿元。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修建铁路

同时,到1935年底,全国的注册轮船数量突破3985艘,这也是自1927年国府上台前后,中国轮船航运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

再来看看公路建设,从1927年到1937年,全国的通车公路里程,从最初的29170公里,增加到110952公里,全国地区都覆盖有公路网,而华东地区公路网位居全国第一,为25334公里。

截止到1937年7月,南京国府已经构建起一张横贯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建设有京川藏、京黔滇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这些公路和铁路,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滇缅公路

在国民教育方面,国府对于高等教育拨款连年增长,从1928年的1024万余元,增加到1936年的2295万余元。

1937年,南京国府对于中山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年活动经费,都拨款突破170万余元(其中,中山大学的经费拨款为193万余元)。

在高等教育方面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得民国时期的教育体制得到优化改善,也培养了一大批近现代工业化人才和军事将领,以及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民国军校学生

当然,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他们并没有直观感到“黄金十年”,带给他们的就业创业和发展机会,反而在大灾害中逃荒丧命。

从1928年到1930年,国内很多的省份发生了旱灾,席卷十余个省,难民死伤数量无法估计。

在电影《1942》中,便有对于民国时期普通老百姓逃荒的真实情景描写,为了一个灾民身份,还要徒步千里路,不少百姓直接倒在了逃荒的路上。

从1927年到1937年,农村的经济几乎破产,但却是大买办和资产阶级飞速发展,赚的盆满钵满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期间,虽然说农业生产的结果确实差强人意,但是国府对于农业建设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要知道,在同盟会的早期纲领中,孙中山先生就明确提出“平均地权” ,土地改革自然也成为民国政府的立场之本。

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佃农保护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佃农缴纳租项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百分之四十”,“佃农对于地主除缴纳租项外,所有额外苛例一概取消”,“佃农对于所耕土地有永佃权”。

可以说,这部法律,对于当时的普通佃农老百姓是多么利好。

可惜的是,这部法律真正实行的地方,只有浙江一省,大部分省份连份像样的减租条文都没有。因为按照相关减租政策,佃农实际所得远大于地主,地主的既得利益得不到保障。

所以,《佃农保护法》推行不久后,便遭到了城乡各级地主的反对,以至于当地政府迫于压力,最后只能取消这项惠民的减租政策。

确实,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做好农村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主和其他势力威胁,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本质上来说,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利益,它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畸形产物,许多看似宏伟的经济蓝图,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利益全被买办资产阶级占有。

工业建设方面,黄金十年期间大幅度增值,从1930年到1936年期间,整个工业经济增长率达到9%,并集中在电力和煤炭行业。

虽然说,当时国府确实是想大力发展重工业,但是苦于腐败严重,再加上资金短缺,以及内部军阀混战和外部入侵,导致许多重工业基地难以落地实施。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

至于当时的国府,腐败到底有多严重呢?

30年年代初期,南京国府数次发动围剿中央苏区根据地,国民党的军费便是纵容杜月笙贩卖鸦片而来。

抗战时期,杜月笙又和蒋介石、宋子文合谋,以支援抗战名义购买飞机,向百姓发放“航空券”,再利用百姓的爱国热情,进行大量集资,而这笔钱最终并没有用来发展国防重工业,而是喂饱了国府里的高官权贵和地痞流氓。

同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美国人还借巨款给宋美龄,让她去购买飞机发展中国空军。

但是,宋美龄居然把买飞机的钱,直接存到外国银行里收利息。以至于在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手里不过百架能战斗的老旧飞机。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还有行政院长孔祥熙,掌控国府后期金融经济系统,国家外汇储备全在他手中运行,一手遮天。

其实,国府的四大家族,本身就是一群“大买办”,不顾底层百姓死活,只顾将黄金钞票源源不断汇集到自己手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其实也只是一个经济时代的悲惨缩影,国府的独立工业体系始终没有落地,只能通过购买来发展国防事业,再从中吃取回扣,成为买办们发国难财、发家致富的手段。

民国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景象如何?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黄金十年里,有人确实想踏踏实实为民为国办事,可是高官权贵却想着当一辈子的“守财奴”,最后只得被人民抛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