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作者:历史社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那时候一听说村里晚上放电影,我们可是比现在听说奥运会开幕还激动!想象一下,正面人潮涌动座位难求但背面同样精彩,虽然画面没那么清晰,却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八十年代二手自行车是我们的座驾,小泥巴路上星星作伴载着前后小伙伴就赶往几里外的露天电影场,那种感觉太难忘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晚上和伙伴去抓知了和知了猴,先点堆火再猛踹大树知了就会飞进火里。之后我们拿着火把去树林里继续抓。知了肉可好吃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生产队时期虽然生活清苦却充满了简单的快乐。人们欲望不多一顿饱饭、节日里的点肉就能心满意足。晚上油灯下聚在一起聊天、嗑葵花籽,我则沉浸在小说世界,梦中与书中人物邂逅,即使是聊斋的鬼狐仙,也仿佛上演了一出惊悚大片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那时候环境真好有月亮的晚上孩子们都出来玩,比现在开心多了。晚上月光把大地照得银白,我们疯玩到深夜。那时虽然没电、吃不饱,但心里特别快乐。晚上最喜欢藏猫猫,有时候饿了还会找口锅偷红薯吃。童年太有趣了说都说不完。真想回到小时候啊,人要是不长大该多好!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每个村落的晒谷坪,都是传承文化的绝佳舞台。曾几何时村民们晚上齐聚于此,聆听老一辈讲述那些经典故事,如天仙配、牛郎织女等,每个故事都饱含深情,让人陶醉其中。到了80年代初,晒谷坪更是热闹非凡,同学们带着留声机、笛子、二胡等乐器,尽情演奏吸引邻村居民纷纷前来观赏。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劳作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故事、欣赏艺术。如今虽然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那份淳朴与真挚,仍让人怀念不已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灯,省油且能做十多个,就是火小了点儿,跟萤火虫似的。冬天悠闲时太阳暖洋洋的大人们靠着麦堆闲聊,妇女们一边纳鞋底一边话家常,小孩们就摔跤玩。地上铺着晒干的草,钻进麻袋里睡觉,舒服又防蚊。听大人们聊天迷迷糊糊睡一晚,自然醒回家再补个觉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上世纪60、70年代的农村生活,其实并非如网络所言那般苦涩。那时虽然钱袋子紧但生活节奏悠闲,自给自足的物资让开销变得不大。村民们心灵单纯,毫无精神重压夜晚常结伴步行数公里,赴邻村看戏、观影,一路欢声笑语乐在其中。串门畅聊亲情友情倍感深厚。天空湛蓝大地绿意盎然自然美景尽收眼底。那时候放映电影可是大事件,两个年轻人轮流脚踏发电机,后来换上了800w的同步发电机,每每电影放映都是村民们最欢乐的时光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条河,夏天大家都爱去河里洗澡。傍晚大人小孩都跳进河里,小孩子们打水仗、游泳比赛、比憋气,特别开心。大家还一起玩捉迷藏,晚上捉知了、抓青蛙。有时候在树下生火,摇树让知了飞出来,然后就能轻松抓到它们。我们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童年真的过得简单又快乐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在农忙时节农活和家务活可真是忙得团团转。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才十来岁的我就得开始挣工分了。每年11月挖红苕,那可真是个大工程,东片收完收西片,得持续半个月。在地里我们挖出红苕100斤一堆地称好,抽签决定每人分多少。那时候我父亲在公社工作,家里就靠母亲、我和四个妹妹。天黑了我们还得把500斤红苕和苕藤搬回家,经常是忙到晚上九十点。之后还要喂猪常常得忙到深夜12点才能休息。相比之下冬天就好多了天黑吃完晚饭就能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真怀念以前啊那时候我们一分钱没有,但特快乐。大家成群结队走几里地到邻村看电影。晚上搬凳子去谷场看露天电影,哪个生产队放电影,我们就去哪儿多远都去。能看上电影意味着村里通电了,不用油灯了晚上的日子也变得更有趣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停电时放映队用自备的发电机。有时大风把影幕的杆子都吹歪了,但我们仍觉得很开心!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小时候上学我穿茅翁鞋。那时大家虽穷但精神头足人与人平等不像现在有贫富差距。60年代有人把茅翁当雨鞋,套在布鞋外也叫蒲鞋。平时穿的就是普通棉鞋,布底的。晚上开会时妇女们常纳鞋底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是六七十年代的人,看到这些报道就忍不住想哭。那是我的童年啊,就爱那时候的人和事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记得以前生产队的事儿,那时候生活简单,人也容易满足。我们小孩儿从来不吃零食,有口粗茶淡饭就够了。除非家里来亲戚,平时就吃咸菜偶尔吃点豆芽、豆腐,就这样小孩儿们也长得挺欢。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晚上大人忙家务,我们小孩儿就在外边儿玩游戏,像捉迷藏、指星过月啥的,特别开心。等大人叫我们回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那时候虽然不富裕,但真的挺快乐的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真的好怀念以前过年啊,那时候东西不多,但年味儿特别浓。大家精神都特别好,过年好有意思。小孩子都等着过年,因为有好吃的好穿的还能放鞭炮。好想念小时候的春节啊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那时虽穷却欢乐无边,白天下地劳作晚上则尽情娱乐。文化室、俱乐部成了恋爱集结地,男青年们从不愁找老婆。家家都穷却无人攀比简单生活也能乐开花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这些照片拍的都是真实场景,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男男女女分工合作,有人耕地有人打场干劲儿十足。收了粮食先交给国家,我们村可是交粮先锋。不到十八岁的孩子不用下地,只要按时上学就好。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啊,都是瞎编乱造跟现实差太远了。不管是战争片还是都市剧,都太假了特别容易误导年轻人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以前农民晚上吃完饭,有电影就看没有就聚在村头村尾扯闲话。到八九点就回家睡觉了。那时大家睡得都早闲聊时爱说些鬼故事、谁家的媳妇偷人、哪个伙计睡了财主的女儿之类的八卦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满满的都是怀旧情怀啊!想起那时候,大家晚上不辞辛劳步行五六里地,就为了一睹电影风采,那种欢声笑语真让人怀念。一听到哪儿有电影放映,人们就高兴得跟过大年似的!我还记得,晚上看电影前总会提前搬上大板凳去占位,再带点自己炒的蚕豆或西瓜子,边看电影边享用,简直美哉!虽然那时没有现在的网络世界,但人们的快乐却是如此纯粹而真实!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孩子们作业少天气好就在晒谷场玩。最期待晚上有露天电影,那样就不用开会,队长简单说下第二天干啥活,一天工作就完了。那时候我们为了看电影,连饭都可以不吃,多远都要跑去看。我小时候乡里有个放电影的,他一个个村子去放。附近村子的人都来看,夏天有时在打谷场放。农村没通电点煤油灯。天一黑大家就上床睡觉。那时农村孩子都多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以前看病不贵大病也负担得起。上学也不愁费用都不高。结婚简单给新娘做几件新衣服,准备两床被子吃顿饭就完婚。那时大家心里都轻松,没啥压力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们团队记工分很公平哦!割麦、插秧等都有专人实时记录,没法计量的就按劳动时间算。这样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就少了,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当时港片风靡一时,《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电视剧热播,新加坡的《人在旅途》、《天涯同命鸟》也备受欢迎,创下惊人收视率。记得那时每晚家中人满为患,男士们烟雾缭绕,炕上箱子都坐满了人,甚至妈妈的结婚大镜子都被靠出了裂纹,多年后依然用胶带粘着使用。直到家家户户电视普及,这种盛况才逐渐散去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回忆起往昔白天在生产队挥汗如雨,晚上回家继续忙碌不停。男人们操持杂务,女人们烹煮简朴餐食,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共享蒜、辣椒和豆酱,互相品尝、交流。饭后闲聊片刻便各自回家女人们刷锅、做针线活,男人们则辅导孩子学习。那时生活虽苦衣物简朴但人情味浓。记得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养猪,下工后寻猪草晚饭后用涮锅水煮猪食。那时日子忙碌而充实,早睡以省灯油简单生活也温馨

70年代生产队夜晚的真实生活,只许看,不要哭,满满的都是回忆!

小时候在少林寺看过电影,学校也组织过观影,像济公、聊斋的画皮都看过。后来VCD出现了,露天电影就少了。对老影迷来说数字电影比不上胶片电影。现在露天电影成了历史,但我还记得在灯光下看放映员剪下的电影胶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