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作者:小美跟你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有一位勇敢的红军战士,他放下了家中妻儿,舍小家顾大家,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他就是出身贫苦却一心为国的李开文。这个耳朵重伤的班长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毛主席身边的?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李开文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江湖夜雨,家徒四壁,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自食其力。这让懂事的他自小就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日复一日地打工赚钱。可是这并没有磨灭他的革命激情,当时兴起的农民运动如同春雷响起,震醒了这个普通人的斗志!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1932年的一个雨夜,黑暗中传来马蹄声、军靴声。暮雨绵绵,这是红军经过李开文家乡的号角,李开文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扫帚,临危不惧地加入了革命的洪流。在那个时代,参军也许注定要流浪他乡、背井离乡,但李开文对于祖国的富强是如此渴望,尽管年过而知天命的他该知道,这或许意味着人生最后一次和家人相见。

刘三姐的小说只是夸张了些故事情节,李开文投身革命的真实一幕比小说还要催人泪下:广阔的草地上,一队队红军整装待发,而李开文独自驻足,默默凝望着自家的那间破草舍,里面妻儿团团围坐。就在这时,他8岁的儿子小跑步跑了出来,一把抱住他的腿,哭着央求他别走别走。可李开文此时已是泪流满面,拼了命才从儿子的怀抱中抽出腿来,使小儿子一屁股摔在了地上,心如刀割。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但热血青年李开文在这一刻竟无比坚定地转身离去,只为了那个我们梦寐以求的"开天辟地的大事"。

从此,李开文离开了自己的家27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时而率领小分队抢救伤员,时而偷偷带走一丝干草给全团当火种;他不光历经艰辛战斗,更曾被埋在炸弹下的废墟中。就在大家以为他已阵亡时,一位战友临危探查,发现他仍有微弱呼吸,这才把他从鬼门关前拽了回来。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可尽管遭受了创伤,李开文却从不以个人安危而言。他宁愿失聪也要安心留在部队里,最终被领导安排在炊事班做起了老班长。就这样,李开文用自己生命的余热,为革命的熊熊烈火添柴加薪。

延安时期,毛主席身边原本需要一名忠诚又可靠的炊事员。一件看似偶然的小事,却改变了李开文的命运:一位远离家乡的老乡正好结识了李开文,并把他极力推荐给了周恩来,从此李开文进入了毛主席的视野,开启了与伟人相伴奋战的岁月。

在中央工作期间,李开文难能可贵的是待人诚恳、大智若愚的品质。有一次,一位心高气傲的首长秘书欺负了一个小炊事员,李开文竟然愤然砸开了监狱大门,亲手把这个弟兄从囚牢中解救出来!毛主席听后夸赞他把"刚露头的官僚主义给砸了回去",直接肯定了他的行为。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更令人敬佩的是,李开文对待伟人与小民百姓是一视同仁,从不高高在上。一次因为工作分歧,毛主席与任弼时大吵了一架,就连其他人都不敢劝阻。正在这时,送饭的李开文劝说了几句话,结果两人居然就冷静下来继续讨论了!

可以说,毛主席对李开文也是另眼相看。还记得延安时期,毛主席为了防止脑力消耗过度,每天都要吃些补脑的红烧肉。而这个看似小小的偏方,竟然是李开文亲手教给毛主席的!

打破你的成见:那个年代,条件艰苦,赤贫的李开文只是为了让主席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才想出了在草地上吃点肥肉充当干粮的主意。队伍每到一处,就有李开文亲自烤制的红烧肉摆在毛主席的餐桌上。

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战士放下家中妻儿,毅然投身革命的大潮之中

当我们褪去那层华丽的外衣,才发现英雄气概往往就蕴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李开文就是这样一位最普通不过的英雄,一个出身贫苦、勇敢果断的农村儿郎,最后成为主席身边的贤内助,用稳稳的肩膀为新中国扫除了一切障碍。

今天,我们不应再去追捧那些虚构的英雄传奇,而是当自己亲眼见证了新时代的英雄正在慢慢凋零。我们应该为苟延残喘的李开文们,为那些曾负笈无闲、呕心沥血的无名英雄们,留下最后的尊重和缅怀。让我们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先驱者们喝彩,愿他们的精神歌谣永垂不朽!#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