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坚守内卷会毁了中国汽车吗?

作者:华商报

最近一段时间,一篇名为《中国汽车向何处去》的文章突然火了,文章公然宣称,内卷让中国汽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作者是真的为中国汽车工业鼓与呼,还是抹黑比亚迪抹黑中国汽车工业呢?

中国汽车很危险?

这篇文章首先是把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态势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但笔锋一转,说到:中国汽车到了最好的时候,却又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坚守内卷会毁了中国汽车吗?

文章逻辑是这样的:中国品牌现在发展态势虽然好,但是在营收和利润方面,跟大众、丰田、现代这样的海外大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车企整体经营情况越来越差。

即:利润低=经营状况差=情况很危险

这个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面对以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战略新兴行业,当下的经营规模和利润能够准确衡量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吗?

举个例子,2007年,苹果发布了划时代的iPhone手机,那一年,苹果公司的利润是35亿美元,但是功能机王者诺基亚的利润则达到了72亿欧元(按当时的汇率约合99亿美元),接近苹果公司的三倍。

坚守内卷会毁了中国汽车吗?

仅仅六年后,诺基亚被以54亿欧元“贱卖”给微软,并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一年,苹果的净利润是130.78亿美元。

实际情况是,虽然目前中国车企利润不算高,但是发展和创新速度都是让海外对手忌惮的。

马斯克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就大方承认:“我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当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汽车领域,中国汽车都是明显最具竞争力的。”

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2.4万辆,成功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就曾报道,美国城堡投资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肯·格里芬1月30日在迈阿密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表示:“看到比亚迪的全球销量超过特斯拉,这有点令人心碎。我们在中国有了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发展情况,却被贴上“最危险”的标签,岂不荒谬?

中国汽车的“危险”是内卷导致的吗?

文章的后一半内容,基本上沿着前面“利润低=经营状况差=情况很危险”这个逻辑继续反推下去:为什么会利润低呢?因为中国车企里有坏人,搞内卷,用各种卷法,卷的大家都赚不到钱,从而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文中列举了“内卷”的六个方向,一卷成本;二卷技术;三卷资金;四卷用户;五卷关系;六卷舆论。

其他暂且不论,仅成本和技术这两项难道不该是任何行业前进的动力和基石吗?在卷成本这方面,文章举例是用行业几乎只有一半的价钱来给用户安装充电桩,来表达价廉等同质略的质疑。但实际上,一个浅显的商业道理是,不同的采购和生产量级带来不同的成本,规模效应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年销量300万的规模,把充电桩的价格降到别家一半,不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再说卷技术。同样有个常识,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更带来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如果一个行业里所有的企业都以卷技术为荣,那么这个行业无疑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并可能是进步神速的,是个很正向的状态。

坚守内卷会毁了中国汽车吗?

我们同样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最近还获得了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涉及电池、电动车关键部件和整车平台等核心技术。正是比亚迪卷技术,才能在新能源赛道上一骑绝尘。

而至于卷用户,文章用比亚迪高出原车价赔偿用户新车作为论据来证明卷用户,难道不就像抱怨胖东来给客户的太多,服务太好一个道理吗?

坚守内卷会毁了中国汽车吗?

总结

因为中国汽车链条的庞大,涉及众多的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包括汽车媒体从业者在内的每一分子为之努力,为它的美好去完成自己的职责。

以汽车为输出方向的内容创作者是需要针砭时弊为中国汽车工业鼓与呼的,但需要做到公心细心,有理有据,要坚守良知,观点公正而不偏颇,避免误伤中国汽车和一些或优秀或正努力摆脱困境的车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