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吃肉会让肠道菌“叛变”,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

作者:营养和医学

原创 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2024-06-30 08:05 上海

在我们的肠道中,有着不计其数的肠道微生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真菌甚至是病毒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组环境,其中许多微生物与人类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以肠道菌为例,它们能通过食物代谢产生维生素B、维生素K,以及短链脂肪酸等人体所需的分子,帮助降低肠道和身体炎症水平,同时也能刺激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入侵。近些年来,肠-脑轴相关研究也揭示出肠道与大脑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对大脑的调控机制,而肠道菌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也正因如此,生活习惯、饮食或药物对肠道菌造成的影响不会只局限于肠道。近期,《自然-医学》的一篇论文就发现,肠道菌群改变会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隐患,研究团队借助来自全球不同地区超8000名志愿者的肠道微生物数据,开展了迄今最全面的2型糖尿病与微生物组的分析。

只吃肉会让肠道菌“叛变”,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

他们发现,有19种细菌种类与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总体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会产生更多造成免疫原性的分子,丁酸发酵减少,糖酵解过程被扰乱。研究特别提到了普雷沃菌(Prevotella copri),糖尿病患者体内这种菌的水平往往过多,它们会代谢产生高水平的支链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与肥胖、糖尿病风险提升有关。作者推测肠道菌的变化可能会早于糖尿病症状出现,通过及时补充那些减少的菌种或许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只吃肉会让肠道菌“叛变”,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

▲研究发现微生物组的变化与糖尿病风险有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除了补充特定肠道菌的干预策略,我们日常就能做到的肠道菌保护方式其实很简单,那便是 “吃好喝好”!这并不是说要吃得多么高级,而是要做到荤素均衡,做不到这一点肠道菌会从有利转变成有害。

色氨酸是一类通过食物获得的必需氨基酸,而它大量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因此每日补充这类食物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你只吃肉,色氨酸的确是补充够了,但它们在肠道代谢中却往有害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自然-微生物学》的一项研究就提到了肠道菌的营养争夺大战——色氨酸竞争。肠道菌中有许多种类都会吸收色氨酸进行营养代谢,比如我们熟知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此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也是摄取色氨酸的主力军。不同的是两者的色氨酸代谢产物不同,前者产生吲哚,后者则产生3-吲哚乙酸(ILA)和3-吲哚丙酸(IPA),就是这么一点点区别,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只吃肉会让肠道菌“叛变”,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

吲哚的过度累积往往是有害的,慢性肾病的发生往往与吲哚水平过高有关。而ILA与IPA却能保护肠道黏膜,降低炎症水平,同时提升人体对饮食抗原的耐受。如果只食用肉类,一度地为它们提供大量的色氨酸,那么吲哚的水平会持续保持高水平。

那么有一个方式改变这种局面吗?研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多从蔬果中补充膳食纤维。纤维的加入不会直接影响大肠杆菌,但是喜爱纤维的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却有了大量纤维代谢的来源,它会不断将纤维分解成单糖释放到周围。

只吃肉会让肠道菌“叛变”,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

图片来源:123RF

大肠杆菌察觉到单糖分子后,立马转变了态度,因为相比色氨酸,它更爱碳水化合物。于是多余的色氨酸就流向了生孢梭菌,而生孢梭菌的色氨酸代谢并不会受到单糖水平的影响,它们仍然会继续生产ILA与IPA,对个体产生更多有益影响。

作者指出,膳食纤维的补充不仅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可以改变肠道菌的代谢行为。合理搭配不同的食物类型,将有助于更健康的肠道,从而降低肠道菌相关的疾病发生风险。

参考资料:

[1] Dietary fibre directs microbial tryptophan metabolism via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Nature Microbiology (2024). DOI: 10.1038/s41564-024-01737-3.

[2] Mei, Z et al. Strain-Specific gut microbial signatures in Type 2 Diabetes Revealed by a Cross-Cohort Analysis of 8,117 Metagenomes, Nature Medicine (2024). DOI: 10.1038/s41591-024-03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