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作者:观史惜今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夫人亡时业亦亡——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3)

10年之后,即民国30年(1941年)10月3日,哈同的夫人罗迦陵也“驾返瑶池”了。当时上海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讣告:

“大英国欧司·爱·哈同德配、显妣罗迦陵太夫人,痛于一九四一年十月三日,即夏历辛巳年八月十三日申时,寿终于上海爱俪园内寝,距生于西历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即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七月七日戌时,享寿七十八岁。不孝男罗友兰、乔治·哈同等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即日成服。谨择于国历十一月十一日,即夏历九月二十三日家奠,十二日即夏历二十四日安葬于显考茔次。叨在世谊,哀此讣告。”

耐人寻味的是讣告最后署名的孝眷分为中、外两组:一组是罗友兰、罗友仁等6人;一组是乔治·哈同、罗意·哈同等4人。“孤哀女”也分两组,一组都叫罗Xx,另一组是爱茉莉·哈同和娜拉·哈同等。共合子、女20多人。

最后,还有“治丧主任义弟姬觉弥顿首拜”,像当时一般讣文后的“杖期夫”Xxx顿首拜一样。

同时也编印了所谓“行述”,详述了她生平所受的封典:

清室恩赏:特封正一品夫人。特恩赐宴。御书“福曜双辉”、“种德树福”、“为善最乐”、“寿逾百岁”、“功德无量”等匾额。御绘佛像、花卉等条幅。颁赐朝珠、冠服、珊瑚、荷包、克食、尺头、如意。特赏紫禁城乘肩舆。

中华民国:特赠一等慈惠章,一等二级宝光慈惠章。大总统特颁“慈淑贤祥”“鹤寿”等匾额。

国民政府:国府主席特赠“仁寿之符”、“寿考维祺”等匾额。

在园内停灵41天后,与哈同并了葬。其葬礼的形式、内容与哈同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时事变迁,星移斗转,就整个丧事规模来讲,自然要比哈同略逊一筹,然而治丧的一切开销也用去了45万多元。

罗迦陵死后,仅仅两个月的时光,日寇就发动了“一二·八”太平洋战争,与英美宣战。爱俪园和哈同洋行均被日寇“军管监理”。至此,哈同“王国”的“领土”和“基业”几乎与哈同夫妇同归于尽了。

①罗迦陵(1864-1941)原籍福建。其父罗路易,在法国轮船上当水手后,移居上海。罗迦陵一岁丧父,靠母亲佣工为生。她本人曾给一法国商人当劳工。光绪十二年(1886年)嫁与哈同为妻。

②“新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北方发生义和团事件,美国人福开森向上海的英、美、法等国总领事出谋划策,乘机向中国方面交涉,大大扩充租界。经交涉后,签订了新约。公共租界西面从西藏路划到静安寺以西附近,东面从杨树浦推广到顾家浜(现平凉路、军工路附近),共计扩充面积达22800多亩。在1845年“开埠”之初,订立的《租界地皮章程》中所规定的英租界面积,只有830亩;后来,和美、日租界合并,一共也不到1万亩;经此次扩充,总面积达33500多亩。法租界的西界,也由八仙桥附近一直扩展到徐家汇,扩大了几十倍。这样,哈同以贱价收进的300多亩土地,就都列入了租界的范围。

③爱俪园,欧司·爱·哈同私人花园。1904年初建,1907年、1910年两次扩建。园内景点繁多。围墙长廊以西为迎旭楼、燕誉堂、崇礼堂、仙药窝、戬寿堂、天演界、西爽斋、文海阁、大拨云假山、曲径湾、环云转等。长廊以东为,海棠艇、孔雀亭、接叶亭、挹翠亭、玲语阁、梅园、卐字亭、烟水湾、絮舞桥、延秋小榭、九思庙、驾鹤亭、山外山、冬桂轩、风来啸、涵虚楼、水心草庐、万牲囿、岁寒亭、大果园、万花坞、瞭月亭、俟秋吟馆、茞兰室,飞流界、九曲桥、大好河山、石舫、待云楼、扪碧亭、黄蘖山房、菊园、听风亭、舍利塔、石坪桥、一带春、红叶邨、红枫集景、蝶隐廊、椒亭、黄海涛声、频伽精舍等主要景点。民国30年(1941年)“一二.八”后,被日寇接管。后毁于大火。1953年在其废址上兴建了“中苏友好大厦”,1955年落成开幕。从60年代起改名为上海展览馆。

④广仓学窘、广仓学会:“窘”音“群”,群居之意,近乎“家”字与“会”字。广仓学窘是个常设机构,有固定的人——大约十余人,在此办事和研究,还出版了一些书籍和杂志。广仓学会则是一个只有空壳的团体,以崇敬仓颉为号召,邀请百多位当年的耆老和下野官僚,到花园里玩几次,作为会员。

⑤张恩溥(1904-1969),即第六十三代嗣汉天师。字鹤琴,号瑞龄,谱名道生(又名岩生),为天师道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字晓初)之长子。1949年去台湾。1969年去世。享年65岁。

⑥中和韶乐:清代之大乐。顺治元年议定,祭天地、太庙、社稷均用中和韶乐。康熙五十二年,考订黄钟,重加制造,乾隆时又加修改,后遂因之,凡大朝会、大祭祀,殿陛皆奏此乐。

⑦八佾:“佾”音yì,跳舞的行列、行数、人数纵横均等谓之“佾”。如天子八生”,也叫“乐舞生”,泛指文庙之歌生、舞生。 佾,六十四人也;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文庙丁祭亦用八佾。祭孔舞者为“佾舞

⑧鼗鼓:“鼗”音 táo,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

⑨柷:“柷”音 zhù,古乐器名,以木为之,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深一尺五寸,三面木板,正中各隆起如鼓以受击,一面正中开园孔纳击之具。作乐时,先击之以起乐。击柷之具谓之“止”。

⑩敔,音 yǔ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用以止乐。

⑪笾,音 biān,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祭品等的器物。

⑫断七、俗以人死,每第7日为忌,至七七四十九日则卒哭。第49日召僧道诵经,俗谓“断七”。

⑬太上早晚坛:即道教的《玄门日诵早晚课》。

主要参考资料

徐铸成。《哈同外传》。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83-4。第171页。

《爱俪园速写》。《申报》,1931-6-21。

《哈同花园办丧事》。《北平晨报》,1931-8-5。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