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作者:文汇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概念,并与“两个结合”联系起来。他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表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体现,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称之为“铁的必然性”。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外部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不一样并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表征,即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把中国特色概括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论断不仅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化,更加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两个结合”所强调的“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形态既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又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增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

近代以来,中国被动进入世界历史体系,也被动进入现代化的进程。自从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才有了科学的思想指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得以拓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研究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认识。而道路、制度、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文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以及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提供保障的制度体系的整体反映,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推进拓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表明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达到了新高度,并将进一步坚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

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事实上说明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不仅可以实现现代化,而且可以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转化为实现现代化的优势,这显然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对人类实现现代化途径的认识,尤其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论断具体说明了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就进一步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确实是由西方现代化的“外因”引发的,但是中国的固有传统,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内因”也起着重要作用。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拓展“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两个结合”是一种理论、一种实践,还是一种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殷墟遗址时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据此而论,“两个结合”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根本途径。“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大论断无疑指出了“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根本途径,突出体现为“两个结合”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现代化起源于西方,中国在被迫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道路上,有些人曾把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文化问题,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过激的批判,甚至认为只有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才能实现现代化。“两个结合”破解了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所需要解决的文化矛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随着现代化在中国的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必将经由“两个结合”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文:陈方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编辑:于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