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作者:综艺报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这是一家不说“欢迎光临”的酒店,一群与疾病抗争的人们相互扶持,温馨感人的生命故事就此上演……由韩三平监制,刘博文执导,黄轩、柳岩、刘洋、张哲华、董宝石等出演的现实题材电影《来福大酒店》6月28日全国上映。影片围绕“病友之家”展开,讨论生死、亲情及个人成长等话题。近日,《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接受《综艺报》专访,分享影片幕后创作故事。

故事取材自真实新闻

虽然名为“来福大酒店”,但片中故事发生地其实是一间小旅馆。因为开在医院旁边,它成为往来病患的“病友之家”。病人们在此相互取暖,寻找生的希望。

故事开篇,刑满出狱的三青(黄轩 饰)为了给父亲筹钱,被老熟人王达基(董宝石 饰)安排卧底到“来福大酒店”,试图搅黄旅店生意,迫使店主小琳(柳岩 饰)同意拆迁。但朝夕相处中,三青不仅与旅店成员渐生情谊,更见证着店里来往客人的生命故事。一面是朝夕相处胜似亲人的病友,一面是老熟人抛来的赚钱橄榄枝,他究竟该何去何从……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影片直面生老病死等社会议题,讲述普通人守望相助的故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导演刘博文是90后,2017年由他执导的高分网络电影《哀乐女子天团》,同样关注生死命题。谈及《来福大酒店》的创作初衷,刘博文表示,“我个人对此类题材比较关注。随着年龄增长,对这一主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父母老去的过程中,更明白了应该珍惜当下。”

日常创作观察,刘博文和《来福大酒店》的另一位编剧姚冠辰,偶然间看到“病友之家”“癌症旅馆”等社会新闻——许多大城市的医院附近,来自五湖四海的病人因为候诊、治疗,会聚在一家家小旅馆里。刘博文深受触动,决定将故事搬上大银幕,“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生死议题的好切口。”

影片主人公三青是一位刑满释放人员,“他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却阴差阳错地走进生命力极强的‘来福大酒店’,逐渐被感化,最终找到自己的价值,有勇气重新面对人生——这个题材很有生命力,满足了我对于生死话题的表达。”刘博文说。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创作剧本前,刘博文等主创调研走访了北京、黑龙江等地的病友旅馆。他们与旅馆老板深入交流,了解“病友之家”运营模式;住进病友旅馆,观察病患和家属的互动;走访医院医生,了解病患就医细节。主创团队收集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素材。刘博文表示,剧本将素材融合、再创作,将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化呈现。

影片在大连取景拍摄,片中主角都讲着一口东北话。“东北人天生有一种松弛和乐观的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这种特质与电影想传达的乐观、积极精神非常契合。”刘博文说道。

黄轩、柳岩突破形象

诠释全新人物

演员黄轩一改往日形象,挑战脾气火爆又充满正义感的“社会哥”三青;柳岩则诠释大胆泼辣又嘴硬心软的老板娘马小琳,两人演绎极具反差感,戏剧张力拉满。

“三青这个人物像一匹孤狼,他内心善良、正直甚至柔软,但外表又有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他身上有一些执拗、神经质的部分。”刘博文谈到角色塑造时表示,黄轩的表演有一种“令人心疼”的特质,与角色高度契合。“准确地传达了人物的复杂和细腻。”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作为“来福”大家庭的主心骨,柳岩饰的马小琳也曾遭遇病痛折磨。因此,她深知来福大酒店对于病友的意义与价值,坚定地选择将其经营下去。“小琳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独立而有主见的女人。她其实是被‘火种’照亮过的人,所以她要把这份爱,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努力帮助她认为重要的人。”刘博文表示,柳岩曾有护士工作经历,是个特别接地气、有烟火气的演员,“她与角色也十分契合。”

影片还刻画了鲜活的病友群像,如风趣豁达,说出金句台词“不怕死,怕的是等死”的傅爷;为了生命最后的尊严,选择带母亲“回家”的毛会计;看似无理取闹,实则孤独使然的老顽童“老石”;慈爱温柔的秀梅等等。在刘博文眼中,“来福大酒店”仿佛一座生命旅馆,容纳各色人物,他们的故事都指向生命的尊严和意义。他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引发观众思考,鼓励大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尽兴而活。

对话刘博文:不消费苦难,用电影温暖人心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综艺报》:影片故事传递了怎样的主题?

刘博文:这是一个关于家、成长和尊严的故事。在病友之家里,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毛会计的母亲临终前不愿躺在重症监护室、用仪器维持生命指征。对她来说,生存质量比活着更重要。豁达的老傅也一样,他觉得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又如三青,他一直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得到父亲的认可。这些人物都有对“家”的渴望,他们在来福大酒店这个临时大家庭,感受了温暖和力量。中国人骨子里对家有着不可割裂的情感,团队没有刻意为之,但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家”这个主题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综艺报》:为何采用轻喜剧风格?

刘博文:我们不想给观众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更不想消费苦难,赚取观众眼泪。因此,创作团队选择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希望观众能轻松入场,看完之后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旅馆场景设计和画面表现上,我们采用了表现型现实主义方法,融合“癌症旅馆”特点,但又未完全追求现实主义。电影讲述的既非童话故事,也非纪实文学,因此虽然包含种种社会现象,但表达方式是真诚而温和的,更侧重于传递向上的力量。

《综艺报》:介绍一下片名的由来?

刘博文:首先,我们想到了英文“Life Hotel”,它非常贴近电影主题。在选择中文名时,“来福”与“Life”发音相近,且中文“来福”寓意着幸福和吉祥,这与影片情感表达相契合。当然,“大酒店”是一种自嘲,它实际上是一家小旅馆,但其中酝酿着大爱,所以片名定为《来福大酒店》。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
专访《来福大酒店》导演刘博文:聚焦“病友之家”,传达积极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