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感谢为生命助上“一臂之力”

作者:中国黔西南
内容摘要: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温暖的人:为了保障医疗临床用血,他们一次次挽起衣袖,用热血传递城市的温度,为生命助上“一臂之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感谢为生命助上“一臂之力”

志愿者献血 记者 毛倪佳 摄

今年是“世界献血者日”设立二十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热血英雄”,听听他们的故事。

用“热血”践行社会责任

19年无偿献血195次,献血量达39000毫升;先后3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面对获得的诸多荣誉,他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他就是黔西南州公安局监管支队综合科科长,吴江林。

说起吴江林的无偿献血史,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

2005年,19岁的吴江林就读于武汉中南民族大学。一个周末,吴江林在兴义市街心花园购买物品,看到广场一侧停放着一辆献血车,车上挂着“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的横幅,这句宣传标语深深地触动了他,当天他捐献了人生的第一次200毫升全血,开启了他的无偿献血之路。

2008年,吴江林了解到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为半个月,相比捐献全血6个月的间隔时间短了许多,于是他开始捐献血小板。渐渐地,吴江林成为了武汉血液中心的“常客”,大概三至四周就去献一次血小板,每年至少献10次左右。

吴江林说:“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活动,利人、利己、利社会,是爱心传递更是生命的延续。我想将无偿献血作为自己做公益的起步。”

2011年参加工作后,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保证每次献的血液都合格,吴江林除了保持规律作息,平时还会骑车、爬山、跑步。当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自己的身体流入血液采集袋,想到自己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吴江林的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和获得感。

不仅自己坚持献血,吴江林还不断拓展“献血朋友圈”。在吴江林的影响下,他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虽然知道江林会定期去献血,但并不知道他献了这么多次。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正能量值得我们学习。”吴江林的同事说。

早在2009年,吴江林在武汉血液中心造血干细胞集中采集点捐献了8毫升左右的检测血样,成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4月,吴江林接到了来自武汉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让他做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准备。

从捐献全血到血小板,再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吴江林为一名名患者、一个个家庭带来生的希望。“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计划在全国各个省市献一次血,这是我的目标,也是公益计划一部分。”吴江林说。

只要需要,我随时顶上

吴宝江,黔西南州中心血站检验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无偿献血13年,献血24次,献血总量7000毫升,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感谢为生命助上“一臂之力”

吴宝江捐献血小板 (受访者提供)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吴宝江记忆犹新:“当时我是贵州医科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有一天,看到献血车停在校园里,很多同学在那里排队献血,我有些好奇就上前去看了看,了解到无偿献血的好处和意义后,我就加入了献血队伍。”

吴宝江说,他第一次献血是献了400毫升。“献血时有些小紧张,担心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也有些小激动,尤其是想着自己的血液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时,心里倍感自豪。”

2015年7月,吴宝江从贵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进入黔西南州中心血站工作,与“血液”结下不解之缘。

“大家所献的血液在现场初步筛查合格后,血液样本还需要送到血站检验科进行法定传染病项目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血型鉴定、病毒核酸检测等,进一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血液送至制备科制备成成分血,待血液样本检测合格后转移至成品库,才发放到临床救治患者。”谈及自己的专业,吴宝江娓娓道来。

作为一名党员和血站工作人员,吴宝江随时准备伸出手臂,献出鲜血。同时,他也常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献血的好处,积极引导他们一起加入到献血队伍。

6月14日,既是“世界献血者日”,也是吴宝江的农历生日,恰逢献血间隔期已满,他在这一天再次献血。

当天,他来到单位后,一位准备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血常规检测没有达到捐献血小板指标,不适合捐献血小板,正巧他的血型与吴宝江的一样,于是他临时顶上,从献全血变为献血小板,捐了1个治疗量。

“这不是第一次了,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能献血小板,也证明我身体健康,是一件好事。”吴宝江笑着说,其实不止是我,我的同事们也是如此,只要有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参与献血。

“每一次无偿献血,都是一场生命的接力。”吴宝江表示,今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救治患者生命尽一份力。同时,也呼吁大家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道主义互助精神,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城市里的“热血英雄”

在兴义这座城市里,每天都有许多爱心市民,默默走上献血车,伸出手臂,献出热血。心怀大爱的他们,用殷红的鲜血,挽救素未谋面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爱心和温暖。

“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感谢为生命助上“一臂之力”

志愿者展示纪念徽章 记者 毛倪佳 摄

一大早,家住桔山街道的老徐来不及吃早餐,匆匆忙忙地赶往桔山广场,他要去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来到桔山广场,前来献血的人们已经排起长队,老徐立即加入其中,排到他时却因为没有吃早餐,被血站工作人员告之不能献血。老徐在附近补充“能量”后,重新加入献血队伍,却因为距离上次献血不足6个月,最终还是没能献成血。

“今年1月是我第一次献血,所以不知道献血还有时间要求。”老徐遗憾地摇摇头,“没关系,我身体好得很,等间隔时间满了再来献血,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老徐离开时,江女士正从献血车上下来,她捐献了400毫升的血。“血液是可以再生的,献血不仅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对身体也有很多好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新陈代谢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江女士一边说,一边展示她领到的“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纪念徽章。

因为要参加马拉松比赛不能献血,路跑爱好者阮鲌粉选择当一名志愿者,向过往市民宣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相关知识。“我以前一直忙着做生意,现在退休了,就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刘先生无偿献血12次,献血总量3600毫升。他说:“以前知道献血能帮助人,但感受不是很深。直到2018年,我的妻子突发疾病,因出血过多急需输血的时候,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从那以后,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主动去献血,助人也助己。”

“大概是30年前吧,我父亲患胃出血急需输血,当时是我父亲的主治医生及时献血,才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陈女士表示,当时自己还小,不知道怎样感谢那位可敬的医生,现在自己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就是为了把善举延续下去,将希望带给更多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