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创多项世界之最集聚同济力量

作者:中新网上海
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创多项世界之最集聚同济力量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30日电(许婧)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简称“深中通道”)30日建成开通,下午3时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一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饱含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其中也凝结着众多同济人的专业智慧和辛勤奉献。

从项目建设指挥长,到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再到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一批同济大学优秀校友担纲领衔、勇挑重担,在深中通道重大工程关键岗位发挥关键作用。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办公室原主任刘健,1999届本科、2002届硕士校友。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刘健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业界享有盛誉的一家美国公司。2010年,了解到深中通道项目的相关信息后,刘健辞去美国公司的所有职务,毅然回国。为论证深中通道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刘健带领青年技术团队,踏遍70公里的珠江两岸,一次次实地查看、研讨并先后制定出29个方案。201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立项。在深中通道的每个建设环节,都能见到他带领的突击队青年队员忘我工作的身影。不久前,他又被委以虎门大桥改扩建工程的重任。

还有多名同济校友肩负深中通道项目设计师、项目负责人、结构设计负责人、施工监控负责人等重要职责使命,为深中通道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深中通道的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检测、管理等各环节,都有同济各专业校友的印记。

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同济大学多个教授团队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和学术积淀,围绕深中通道工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奋力攻坚,为工程设计、建设和运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防范风险、筑牢防线,确保深中通道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李永盛、谢雄耀、胡群芳、肖汝诚、马险峰团队牵头组织了“深中通道项目工程方案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工程的建设条件、结构方案、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划分评估单元,考虑了建设期及运营期的隧道、桥梁及人工岛风险等级,实现了对不同路线方案总体风险等级的定量评估,为深中通道最终线位选定及工可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施工阶段,开展了“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场选址及浮运方案施工风险评估”,为深中通道最终采用一体船浮运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闫治国团队在隧道通风优化、火灾防控技术领域助力深中通道建设与运维。借助数值仿真、现场测试,提出了射流风机导流罩技术参数优化方案,提升了深中通道超宽断面隧道射流风机群通风性能;系统开展了高压细水雾冷却防护能力及其对烟气扩散影响的数值仿真、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为深中通道超宽断面隧道运营期高压细水雾装置工作模式、控制策略及与其他消防系统的耦合联动提供了支撑;建立了火灾灾害场动态重构、动态疏散救援等智慧防灾技术,为深中通道超宽断面隧道防灾救援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深中通道中沉管隧道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整体式管节,不同于港珠澳大桥等其它分段式管节沉管隧道,给抗震、抗火带来了新课题。李国强团队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担完成了《深中通道超大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管节结构及接头防火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完成了沉管隧道主体结构和接头防火保护措施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并对分析方法和防火保护措施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验证,为高质量建设深中通道工程和保证运行期间的火灾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袁勇团队刘玉擎协助进行了组合管节构造的试验与设计方法,团队禹海涛等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整体式管节沉管隧道的地震安全性,提出了超宽沉管隧道因横向不均匀性所致附加地震效应,编制了《整体式钢—混凝土组合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指南》,研究成果为沉管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虹卧波,如何保障深中通道超大跨海桥梁能经受住超强台风的考验?风工程团队葛耀君和赵林课题组面对深中通道跨海桥梁抗风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了超大跨离岸整体式钢箱梁悬索桥最优气动布局,形成了可以有效降低来流风涡旋荷载强度的高透风率栏杆、削弱涡旋脱落的检修轨道布局和减缓涡旋发展的中央稳定板等综合气动减振措施,满足88m/s风速下(超过17级台风)的颤振稳定性,确保深中通道大跨悬索桥在设计风速超高、超强台风频发的伶仃洋海域内百年设计期抗风安全。肖汝诚团队对比了超大跨度悬索桥平行索面和空间索面两种结构体系,重点研究了空间索面分离式主梁成桥结构的性能,对比了与常规竖直索面悬索桥性能的差异。

项目团队还为深中通道伶仃主航道桥规划了合理、可行、简便、经济的施工方案,全面评估了施工各阶段桥梁的受力与稳定性,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研究为类似超大跨度桥梁建设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际桥梁工程领域贡献了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袁万城团队面对主跨1666m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桥的抗震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大桥设计基准期内的抗震设防标准,采用桥梁结构空间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方法,着重考虑了主引桥的相互藕联作用、碰撞效应及纵横向位移约束措施,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大桥的抗震性能,并研究制定了合理的抗震对策,确保大桥服役期内的地震安全性。(完)

编辑:许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