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64、庄子外篇《天地》十

作者: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1),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2),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3),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4)。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5);“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6)。数如泆汤(7),其名为槔(8)。”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9),有机事者必有机心(10)。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11);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12);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13)。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14),俯而不对。

有閒(15),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16),於于以盖众(17),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18)?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19),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20)!”

【注释】

(1)汉阴:汉水的南岸。山南水北叫阳,山北水南叫阴。

(2)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通称。圃:种菜的园子。

(3)甕:“瓮”字之异体。 

(4)搰搰hú然:用力的样子

(5)卬yǎng:亦作“仰”,抬起头。

(6)挈qiè:提。

(7)数shuò:频繁,引申为快速的意思。泆yì:亦作“溢”。汤:指沸水。

(8)槔gāo:即桔jié槔,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又名吊杆。

(9)机事:机巧一类的事。

(10)机心:机巧、机变的心思。

(11)纯白:纯正洁白,没有污点。备:具有。

(12)神生:指思想、精神。

(13)载:承载之意。 

(14)瞒然:惭愧的样子。

(15)閒:间。“有閒”犹如“不一会儿”。

(16)拟:比拟。

(17)於于:自得的样子。

(18)独弦:自唱自和。哀歌:哀叹世事之歌。

(19)神气:指“道”。庄子以道为气,故神气应指“道”。堕:通“惰”,懒惰的意思。

(20)乏:荒废,耽误。

【译文】

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岸,见一老汉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挖了一条沟通到了井边,抱着水瓮汲水灌溉,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用于灌溉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用吗?”种菜的老汉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

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桔槔。”种菜的老汉生气变了脸色而又笑着说:“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必定有机巧的事,有了机巧的事必定有投机的心思。投机的心思存在胸中,那么纯洁的心灵就会失去;失去纯洁的心灵,则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心中就承载不下大道。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愧而不愿那样做呀。”子贡满面惭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

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汉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汉说:“你莫非就是那个博学并比拟为圣人,自夸盖过众人,自弹自唱哀叹世事之歌以卖弄名声的人吧?你正是道不全,又形骸懒惰,你的道还能有多少!你连自身都不能治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做事了!”

464、庄子外篇《天地》十

【赏析】

这一段,主要是写子贡见汉阴老汉“抱瓮而出灌”,“用力甚多而见功寡”,要他改用“桔槔”这种机械,但是老汉却不同意,并对子贡进行了指责。在这里,实际上是庄子假借汉阴老汉,运用指桑骂槐的手法,矛头直指儒家孔子。“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这句话中“独歌哀弦”明显就是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一事。

在这里,庄子不是反对使用机械,而是反对有机心的人。因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机事生机心,而机心使人失性,机械的运用会带来人性的遗失,道德的堕落!

人类的历史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例如现代社会存在的环境污染、核武器等问题。庄子在人类思想史上首次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这一个困惑。物质文明的发展却要以精神文明的衰落为代价;现代社会则出现了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的精神文明越失落,越颓废,越荒诞,人性日益走向堕落的危险,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原文10-2】

子贡卑陬失色(21),顼顼然不自得(22),行三十里而后愈(23)。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24)?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25)!”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26),不知复有夫人也(27)。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28)。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29),汒乎淳备哉(30)!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31),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32);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33)。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34)。”

【注释】

(21)卑陬:惭愧的样子。卑:低下。陬(zōu):指山角、角落。引申边远偏僻的地方。

(22)顼顼(xù)然:怅然如失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23)愈:这里指心情恢复常态。 

(24)向:先前。

(25)反:复;这里指恢复平时的心境。

(26)天下一人:指孔丘。指子贡心目中只有孔子是唯一的圣人。

(27)夫人:这个人,指种菜的老人。

(28)徒:(副)独;仅仅。

(29)托生:寄身。托:寄。所之:去到哪里。

(30)汒(máng):同“茫”。“汒乎”指广大的样子。淳备:意思谓纯朴无缺。指操行淳和,道德圆备。(31)不之:不去追求。

(32)所谓:所想到的,所希望的。即上述“其志”、“其心”。謷(áo):通作“傲”,高傲的样子。

(33)傥(tǎng)然:无心,不理会不在意的样子。

(34)风波:受世间毁誉所左右,不能执守全德之人,如同在风浪中摇晃一样。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译文】

子贡大感惭愧面失常态,若有所失很不自在,走了三十里路方才逐步恢复常态。

子贡的弟子问道:“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呀?先生为什么见到他变了脸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

子贡说:“起初我总以为天下圣人只有我的老师孔丘一人呢,不知道还会有这样的人。

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到,办事要务求正确,用功要讲求成就。

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大,这就是圣人之道。

今天从汉阴老汉这里听到的却不是这样。掌握大道的人德行才完备,德行完备的人身形健全,身形健全的人精神才饱满。精神饱满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寄身世间与民众在一起生活却没有任何追求,胸怀广大、淳美!功利机巧必定不会放在那种人的心上。

像这样的人,不同于自己心志的不会去追求,不符合自己思想的不会去做。即使让天下人都赞誉他,称誉的言词合乎他的思想,他也傲然不群置之不顾;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违背他之所想,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像我这样“事求可,功求成”,“功利机巧”存乎心的人,只能算是顺俗为变,随波逐流之人”。

【赏析】

这一段主要写子贡受了很深的刺激,因此对其弟子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他仔细体会了汉阴老汉说的话,把孔子之道与庄子之道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自己新的感悟。“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这是子贡听了汉阴老汉说的话后,对孔子和孔子之学产生了怀疑。从孔子那里听到的是“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说明孔子是主张“机事”,赞同“机心”的。子贡从汉阴老汉这里听到的却是截然不同话。从而认识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从而对庄子之道给予了肯定。

【原文10-3】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浑沌氏之术者也(35);识其一(36),不知其二(37);治其内,而不治其外(38)。夫明白入素(39),无为复朴(40),体性抱神(41),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注释】

(35)假脩:借助修养。浑沌氏:虚拟的人氏,喻指不开窍,因而无知无识的人。

(36)识其一:意思是只识浑一之大道,不知其他。

(37)不知其二:意思是其心单纯,不用机心。

(38)治其内:指自我修养调理精神;外:外物。指外在世界。句意指不求外炫,而求内无机巧之心。

(39)明白入素:清明纯净,至于素朴。

(40)无为复朴:无欲无求,复归自然本性。

(41)体性:体悟真性。抱神:持守于道。

【译文】

子贡回到鲁国,把路上遇到的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孔子说:“那是借助修养浑沌氏之术的人,他只知自古不移浑一大道,其心单纯,不用机心;他不求外炫,而求内无机巧之心。那明澈白静到如此素洁,无欲无求,复归自然本性,体悟真性持守于道,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么会不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主张和修养方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知道呢?”

【赏析】

这一段是孔子告诉子贡,汉阴丈人是“假修浑沌氏之术”的“畸人”,他只知道自古不移浑一大道,其心单纯,不用机心,所以他才“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不务“机事”,不开“机心”,这是真浑沌。这浑沌氏之术,我们这些世俗之人是无法知道也不能做到的。

庄子在前面第二段借子贡对汉阴老汉作了肯定,实际也是对庄子给予了肯定。这里再借孔子对庄子之道给予褒美。

第十部分,是《庄子》著名的寓言之一。该寓言主要写了汉阴老汉、子贡和孔子的三段话,从以上几段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庄子这一寓言的旨意,在于借子贡、孔子之口,对庄子“无为之道”进一步地肯定和宣扬。

庄子在这里也向世人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同时,如何防止人类的精神文明也日益走向堕落的问题。这当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庄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可见其智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