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刊·圆桌会丨牢牢端稳中国“糖罐子”

作者:当代广西

牢牢端稳中国“糖罐子”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是大陆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全国每三勺糖中,就有两勺来自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食糖产量已连续20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为牢牢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广西陆续出台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推动糖业提质、降本、增效,努力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近年来,广西深入开展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桉退蔗进”专项行动,启动实施新一轮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政策,持续推进糖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糖业科技创新,促进糖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糖料蔗种植保险等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优化“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为蔗农保驾护航,助力蔗农增收、糖企增效。本期“圆桌会”围绕广西如何端稳中国“糖罐子”进行探讨。

筑牢国家食糖供给安全主屏障

□文/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糖产业协调处副处长 李 亮

“民以食为天”,食糖作为国家重要农产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关系千家万户,联结工商百业。2023/2024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约618万吨,连续20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连续3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安全是广西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始终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大力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坚决筑牢国家食糖供给安全主屏障。

坚持“战略保蔗”,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蔗区是食糖生产的“源”与“本”,加强蔗区保护,提升蔗地质量,对稳定食糖生产具有基础作用。目前,广西已建成504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159万亩,印发实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初步建立起保护区动态平衡占补机制,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保持在1100万亩以上,蔗区种植条件有效提升改善。落实“藏糖于地”,要持续巩固深化“桉退蔗进”专项行动成效,坚决制止新增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种植桉树、果树等行为;对项目建设占用保护区的按同等条件完成补划,对占用“双高”糖料蔗基地的按同等标准实施补建;加强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蔗田水利设施建设。

坚持“科技强蔗”,推进糖料蔗生产现代化。糖料蔗生产是糖业“第一车间”,推进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对发展食糖生产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广西糖料蔗良种覆盖率98.62%,其中自育品种覆盖率91%以上,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84%,糖料蔗生产规模化经营总面积283万亩。加快农业现代化,要着力进行糖料蔗良种选育攻关,培育推广高产高糖、抗旱抗寒抗病、宿根性强、适于机收的突破性新品种;针对广西地貌气候特点,研发适应性强的收获机械装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推动联合机收与分步式机收协同发展;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扶持和培育一批糖料蔗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产业兴蔗”,加快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企业重组和产能整合,实施制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提升食糖生产具有深远作用。“十三五”以来,全区在册糖厂数量从104间优化至79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9.65万吨/日,平均单厂日榨蔗能力提高至7600吨,近5成糖厂装备自动包装码垛、自动卸蔗平台,自动分蜜机和DCS自动控制得到普遍应用,蔗渣、糖蜜、滤泥等副产品利用率100%,蔗糖深加工产品超过20个、综合利用产品超过30个。实现“产业兴蔗”,要以打造国家级糖业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为抓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支撑,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强化金融保险服务保障,推动糖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切实增强广西糖业发展韧性。

加快推进糖业转型升级

□文/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程启原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广西糖业,多次对广西糖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糖业是广西非常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广西糖业转型升级,推进糖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高广西糖业发展韧性,全力保障好国家糖业安全,是广西作为中国“糖罐子”的责任担当,也是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积极培育和发展糖业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广西糖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糖业新质生产力是重要基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加大糖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实施“藏糖于技”发展战略。要围绕良种、良机、良法,强化融合创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以科技创新赋能糖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糖业全产业链,全力攻关各项关键核心技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为广西糖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形成广西糖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广西糖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时代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3.0版。

提升制糖企业产品创新研发能力。目前,广西制糖企业的许多产品仍停留在食糖、纸张、酒精、酵母等低附加值产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制糖企业经济效益过度依赖食糖价格上涨,导致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增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广西制糖企业需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积极推进糖料蔗精深加工,延伸糖业产业链,提升糖业价值链,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广西拥有连片大面积富硒土壤的有利条件,打造糖业系列大健康长寿产品,对糖料蔗不仅要“吃干榨尽”,还要“吃好喝好”。

深化改革激发制糖企业市场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形式。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进一步深化糖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糖业发展营商环境,赋予制糖企业相应的市场自由竞争权利。只有把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结合起来,大力提高糖料蔗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才能更好激发制糖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提升制糖企业服务蔗农的意识,进一步加快广西制糖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糖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求变拓宽“甜蜜”致富路

□文/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 莫仁忠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在来宾市视察时,要求广西“为保障国家蔗糖产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来宾市作为大陆重要的蔗糖主产区之一,糖料蔗面积稳定在175万亩以上,种蔗农户稳定在13.2万户左右,涉及蔗农52万人,正常年份蔗农人均种蔗收入9300元以上,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蔗糖产业是来宾市与乡村振兴关联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农民最多、影响最深的“甜蜜事业”。做强做大蔗糖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创新求变,在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中孕育新质生产力,端稳扛牢国家“糖罐子”,走好助农增收“甜蜜”致富路。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陆糖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近年来,来宾市集成土壤改良、引进新品种、采用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等措施,寻求增产良策,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高产高糖品种基本达到全覆盖,每亩甘蔗可增收节支500元以上,科技创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增量”。促进甘蔗增产、农民增收,就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引进和培育优良甘蔗品种,加大对蔗农的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长期以来,蔗农的收益好不好,大多还得“看天吃饭”。近年来,来宾市充分发挥国家重大节水供水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灌溉效益,推进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建设40万亩,全市100亩以上连片蔗区平均亩产达8吨,实现亩增收1200元。要加强水利、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疏通糖料蔗抗旱用水灌溉的“生命线”,保障甘蔗运输的通畅,确保稳产提产、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既能够集中采购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获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还可以推动采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进行耕种、灌溉、施肥和收割等作业,减少人力投入。要采取并户联营、委托代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形成一批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砍收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糖料蔗的产量和品质。

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糖业“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完善利益联结这个产业振兴的“血肉筋骨”,让农民与村集体、企业深度捆绑,推进糖料蔗收购价格二次联动,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推动实施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障蔗农的合理收益,降低市场风险,实现蔗农增收、糖企增效、供给安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