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作者:不红居士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红楼第三十二回,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史湘云做客荣国府,来怡红院和贾宝玉聊天,言语中提及仕途经济之道,触及贾宝玉逆鳞,贾宝玉为了反驳史湘云,便拿林黛玉来做例子,原著记: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第三十二回

这段对话很重要,它从贾宝玉的视角出发,把林黛玉和其他姐妹区分开来。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由此情节延伸,读者往往会举一反三,认为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厌恶仕途经济,以此将宝黛两人共同视为“禄蠹说”的拥护者,这种观点并不准确,甚至从严格意义来说是错误的。

简而言之:林黛玉尊重贾宝玉的想法,不代表她自己也是同样的想法。

诚然,林黛玉从来没有规劝过贾宝玉从事仕途经济,可同样的,林黛玉也从来没有附和贾宝玉,一起批判天下读书人皆为禄蠹,翻遍红楼全书,我们都没有看到这样的描写。

从曹雪芹的形象塑造来看,贾宝玉的确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可宝玉这条“铁则”在林黛玉这里,并非是坚如磐石的法则。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贾宝玉大谈禄蠹论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贾宝玉被贾政笞挞,卧床不起,林黛玉悄悄走来看望,看着重伤的宝玉,黛玉的眼睛哭得如桃儿一般,两人相顾无言,最后还是黛玉忍泣规劝: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蒙侧批: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第三十四回

另有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众姐妹推举黛玉为诗社社长,准备改日大办诗社,不料贾政即将出差归来,贾宝玉功课落下不少,须得临时抱佛脚挑灯补课。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林黛玉为了让宝玉好好读书,不让诗社分宝玉的心,便故作不耐烦将诗社丢开,专心替宝玉应付即将到来的功课检查:

原来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肯分心,恐临期吃了亏。因此自己只装作不耐烦,把诗社便不起,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这日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混的过了。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来道谢。——第七十回

通过这些情节,我们明显能看出林黛玉并不厌恶仕途经济,之所以出现“黛玉从不规劝宝玉”的幻象,是因为黛玉以宝玉之心为己心——宝玉厌恶仕途经济,黛玉便从不提这些话,可一旦贾宝玉因此受到伤害,林黛玉会立刻调转思维,转劝宝玉“从此改了罢”,并主动替宝玉写好了楷书字帖,以供贾政审查,她所作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让宝玉不再受到伤害。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正如台湾学者欧丽娟在《大观红楼》中所论述的那般:

黛玉对代表了世俗追求之最的读书功名、仕宦经济诸事,其态度之是非可否,完全都是根据宝玉之需要而来,亦即当读书仕宦会造成宝玉之厌恶不喜时,她便不加以劝说;而一旦对读书仕宦之否定所带来的却是宝玉的不幸重创,所谓“恐临期吃了亏”,那么她便反过来祈求他“都改了罢”,以免再度因此而受难。这就清楚显示林黛玉唯一关切的,乃是贾宝玉个人感受的快乐幸福,对于仕途经济一事实在是可有可无,并无主观好恶。——《大观红楼》

我们真正应该举一反三的,恰恰应该是林黛玉对封建礼教的自觉遵守。

林黛玉的本质仍然是封建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姐,坊间提及钗黛两人,总以为薛宝钗遵守封建礼数,是那个落后时代典型的大家闺秀,林黛玉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者,这种解读无疑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就以迷惑性最大的“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为例。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以四处游历,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诗,其中最后两首诗分别是《蒲东寺怀古》、《梅花观怀古》。

蒲东寺、梅花观这两处地方,分别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本书在封建时代于闺阁而言属于禁书,因为这种才子佳人自由恋爱的苗头,容易诱人心性,会冲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原则。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当薛宝琴念完这两首诗后,薛宝钗为了避嫌,她提了一个建议:

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第五十一回

从表面看来,似乎是薛宝钗太封建,林黛玉很开放,其实两人传达出来的意思是一样的。

薛宝钗是为了避免麻烦,这两首诗里涉及到《西厢记》、《牡丹亭》,被旁人看到会觉得这些闺阁小姐也偷偷看禁书,有损金钗之名;

林黛玉则是以“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曾”为理由,避开偷看禁书的高压线,而黛玉之所以要找理由令其合理化,其本质仍是认同薛宝钗所表达的意思。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暖香坞创制春灯谜

而且此处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撒谎了,宝钗说“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黛玉说“咱们虽不曾看过这些外传,不知底里”,而事实上,钗黛两人都看过这些禁书。

第二十三回,宝黛两人偷看《会真记》,乃是书中明写;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曾向黛玉承认,自己小时候也曾跟着自家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偷看禁书,两人对于怀古诗的谎言心理,异曲同工,毫无差别。

因此,林黛玉本质乃大家闺秀,是曹雪芹塑造其言行举动的根基,即便林黛玉偷偷看了禁书,她的思维仍是深通且一力贯彻礼教的贵族小姐。

围绕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争吵,有好几次都是针对这些禁书展开的。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林黛玉葬花归来,恰好看到贾宝玉在偷看《会真记》,自己也跟着看了起来,看完后贾宝玉一时忘情,就调戏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黛玉听了,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当即指责贾宝玉用淫词艳曲欺负自己。

再有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贾宝玉说了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听完登时撂下脸来,厉声质问贾宝玉。

林黛玉这两次为什么会生气?

林黛玉心理密码:林妹妹为什么从不规劝贾宝玉立身正道?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因为贾宝玉引用的这些句子,都暗含书中男女厮混的意味,这种不合礼数的言辞为林黛玉这种大家闺秀所不齿。

而有些句子,林黛玉就不会反感,比如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林黛玉和薛宝钗早已冰释前嫌,结为金兰闺蜜,贾宝玉看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不禁感到好奇,于是他趁机打趣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意在询问黛玉,是何时跟宝钗变成好友的。

这句话也出自《西厢记》,可林黛玉就没有生气,因为这句话不涉及男女间蝇营狗苟的反礼教因素,放在具体的语境里,贾宝玉这句话反而一语双关,颇有文化幽默气息,故而黛玉听完笑着向宝玉讲述她和宝钗之间的事。

这些种种,都在验证林黛玉贵族小姐的思想内涵,黛玉的形象远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那般脸谱化,她身上贵族之家的文化底蕴与守礼趋向,绝不是一句反封建人物就能草率解释的,只有细读原著,品味人物言行的魅力,才能真正读懂红楼,读懂林黛玉。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