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些妊娠期皮肤的改变不一定是皮肤病,而是生理性改变,不必治疗

作者:皮肤科主任吴铁强

妊娠可引起皮肤、毛发和指(趾)甲等附属器的一系列生理性改变,识别这些变化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与真正的皮肤病混淆。这些生理性改变可分为以下几类(表)。

表皮肤、毛发和指(趾)甲的生理性变化

色素沉着过多

毛发和指(趾)甲的变化

黑斑病

血管的变化

膨胀纹

顶浆分泌腺/外分泌腺的活性

妊娠性瘙痒症

免疫性皮肤变化

1,色素沉着

约90%的妊娠期妇女发生局部或全身的色素沉着,肤色深化较肤色浅的孕妇变化更为显著。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腹部腹中站线颜色变黑;这在产科教科书中被列为妊娠的早期改变。但这第一次身妊娠最初几个月内可能并不明显,尤其是在初次妊娠时。变黑的中线自耻骨联合至脐部,并可向上延伸到剑突。再次妊娠者出现的时间较初次妊娠者早。

乳头和乳晕以及外生殖器和腋窝也发生色素沉着。有些孕妇颈部会变黑,使其受到很大困扰,但同其他妊娠期色素沉着改变一样,这些色素产后会逐渐减退。妊娠纹("牵拉纹")很常见,而且在敏感个体,妊娠纹与其他癫痕、痣和斑点一样颜色会变深,产后将逐渐减退。妊娠期还可能发生外阴黑变病,目前认为黑色素生成增加的现象是由 a ﹣和 B ﹣黑素细胞刺激素( melanocyte - stimulating hormone , MSH )、-1水平升高所致。

某些肤色较深的人(男性和女性)在上臂外部和(或)腿的后部有色素分界线(也被称为 Voigt 或 Futcher 线),这一现象往往在妊娠期当全身的色素沉着使其变得更明显时才被发现。

2,黑斑病

黑斑病(过去称为黄褐斑或"妊娠面斑")是指面部对称性斑状色素沉着过多。

根据色素沉着的分布可表现为三种形式:位于面中央、两侧颊部或下颌部。虽然颊部黑斑病最为典型但大多数患者整个面部中均受累,包括前额、陈族、上唇、鼻部和下颌部。3/4的孕妇于孕中期发生黑斑病,其中1/3的患者服用过口服避孕药( 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 OCP )。目前认为黑斑病是由激素变化引起的,日晒可使其加重,常于妊娠后或停用口服避孕药一年后消退。在组织学方面,可于表皮或真皮巨噬细胞内见到过多的黑色素沉积。

不论是由妊娠还是由使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黑斑病,在大约30%的患者,病变将持续存在。产后,局部使用氢醌软膏和维 A 酸对表皮色素( Wood 灯试验可使之明显)进行治疗效果最佳。孕期的治应包括:使用防晒指数高的防晒霜、避免紫外线照射。

3,膨胀纹

几乎所有孕妇于妊娠中、晚期都会出现膨胀纹也称为牵拉纹。膨胀纹是指出现于腹部、乳房、臀部,大腿和腹股沟的垂直于皮肤张力线的线形的、粉色就色萎缩性条纹。同样的皮纹也可见于 Cushing 综合征、类固醇治疗和体重迅速变化者。膨胀纹在黑人和亚裔妇女中少见,可能有家族素因。典型的红色条纹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变为肤色或灰白色(局部用或不用各类软膏),虽然产后萎缩线可变细,但不会完全消失。其表面局部外用0.1%或0.025%的维 A 酸软膏是否有效尚有争议,文献报道的结论不一。孕期禁用维 A 酸类药物,其应用也可能产生刺激反应。

4,毛发和指(趾)甲的变化

大多数妊娠妇女可见体毛过度生长,这一现象在肤色较黑和(或)体毛较多的妇女更为明显。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由于孕期卵巢产生的雄激素增加所致。众多短的软毛会使皮肤呈现"多毛"的外观,这种现象将于产后随着静止期脱发的发生而消失。如产后持续存在明显的多毛现象,应考虑是否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治疗是为了使患者放心,必要时可于产后进行美容去毛治疗(如脱毛膏、电解或红宝石激光治疗)。

静止期脱发可导致产后大约1~5个月的脱发,在新发再生前可持续1年或1年以上。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是妊娠影响了正常的头发脱落周期,使较多头发于孕期保持于生长期。直至分娩前,由于进入静止(脱落)期的头发减少,头发生长得比较厚密。分娩后,毛囊迅速恢复其正常的头发脱落周期,因而导致过多的头发脱发。在大多数患者,这种脱发是均匀的,但少数可仅发生于顶额部类似于男性的脱发,但患者不会发生秃发。

指甲的变化通常开始于早孕期,可见甲变脆、变软,且生长较快。孕期还可见指甲出现横沟和纵沟及远端甲剥离,但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此外,有报道称可见纵行的黑甲现象。

5,血管变化

妊娠期妇女的血管系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以适应胎儿及其生长。孕妇的血容量、血管扩张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新生血管形成能力均明显增加。黏膜部位或手指(脚趾)可发生化脓性肉

芽肿。近半数孕妇会出现静脉曲张,尤其是在肛周区域(痔)和腿部,腿和踝关节水肿也较为常见,并可伴有手和眼睑的肿胀。对于腿部的静脉曲张和肿胀,可通过抬高下肢和穿弹力袜来缓解。患者也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蜘蛛样血管瘤(蜘蛛痣)常见于早孕期和中孕期,可出现于躯干上部,其中央为红斑伴放射状分支,较易识别,可见于2/3的妊娠期白人妇女。红掌也较为常见,可见于同样比例的患者,多位于大鱼际或小鱼际。目前,二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据认为可能与雌激素或血管生成因子相关。这些变化通常于产后消失。单侧的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为表皮蜘蛛痣聚集所形成,多位于颜面和颈部,可见于妊娠期、酒精肝病和口服避孕药治疗过程中。

6,外分泌腺/顶浆分泌腺活性

妊娠期外分泌腺活性增强,可导致多汗症和汗疱疹型湿疹发生增多;而顶浆分泌腺活性降低,因而 Fox - Fordyce 病(大汗腺痒疹)和化脓性汗腺炎常得到缓解。皮脂腺的活性也增强,尤其是在孕晚期,可导致痤疮发生和加重。孕期皮脂分泌率增加并于产后恢复正常。在早孕期,30%~50%的孕妇的乳晕处可见棕色丘疹,即蒙氏结节,是由皮脂腺增生所致,于产后消失。

7,免疫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的免疫系统将发生一些重要变化,以使胎儿存活。这些变化也是妊娠对皮肤的影响以及妊娠期孕妇对某些皮肤病易感性增强的原因。

Th2(CD4+细胞亚型)细胞因子与抗体应答相关,提示Th2型细胞因子在母体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占主导地位。多种白介素( IL -3、 IL -4、 IL -5、 IL -10和 IL -13)都是Th2细胞因子。动物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在整个孕期的胎盘组织中都可检测到。 IL -10可抑制 Th1介导的细胞免疫。胎盘内自 Th1细胞因子向Th2细胞因子的转换可使胎儿耐受并存活。同时也存在负反馈,以便Th2细胞因子可以抑制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因此,妊娠期免疫应答主要为产生抗体,而非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使胎儿(同种异体移植物)得以存活并避免发生排斥反应。这也许就是孕期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和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的原因。孕期常见银屑病( Th17介导的)好转和特应性湿疹(Th2介导的)加重也是源于免疫系统的这些变化。

资料来源

妇产科皮肤病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