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乔叶:薄荷一样美好的事

乔叶:薄荷一样美好的事

那天,我给静打电话,照例先问她在哪里。“我在地里!”她说,“我在地里摘薄荷!”她爽朗的口气真的如同农妇,“明天给你带一些。”多年前,他们夫妇就在郊区租了一小块地,先生在地里养盆景树,她则在树的空隙间种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和农作物,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东北黏玉米、红薯、大豆……还有薄荷。其中薄荷最多,也是最好养的。今年是孤零零的一棵,明年就是绿茵茵的一片。摘回家后泡水喝,拌凉菜吃,都很好。“每天孩子带水杯上学,我就在她的杯子里放几片薄荷。”在我们的城市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孩子,她书包侧袋的水杯里,居然泡着几片新鲜的翠绿的薄荷,一想到这里我就会感动莫名。我也喜欢薄荷。小时候,家乡的小河边,常常一丛丛地生长着薄荷,手指未至,清凉已来。采一片噙在唇间,那种芬芳和凉麻久久不散。噙着噙着,就忍不住将那一团软碧吞了下去,直到晚间睡去,那种芬芳和凉麻还能浸入梦乡。第二天,我赴静之约,去她的单位取薄荷。春天的阳光也如薄荷一样清新,而骑车时带起的风也如薄荷一样透爽,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是去取薄荷。在这个芸芸众生都忙忙碌碌的早晨,在为名忙为利忙为生计忙为欲望忙的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我的目标居然是一袋翠绿如玉的薄荷!

  到静的单位,简单叙谈,取到薄荷。因为前两天都是大雨,薄荷叶上面满是浅浅的泥点。静说她还给同事挖了几株带着泥根的薄荷,因为同事受她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薄荷……“我摘薄荷的时候很小心,很慢。当然得这样,因为薄荷的生长程度不同,有的像小孩子还没长成人,那就不能乱采,只有已经成熟的,才能动它……”讲述着薄荷的她神采奕奕,我忽然发现这个浑身散发着薄荷香味的女子,是那么美丽。郊外的那片租地,静每周去那里两次,开车半个小时。而我呢,骑车十五分钟来她这里取薄荷,为薄荷聊天半个小时。——不是大惊小怪的矫情,也不是故弄玄虚的小资,我们都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唯其如此,在这沧桑的人世,这些薄荷,这些薄荷一样美好的事,这些如薄荷一样清香简单的事,如音乐,如电影,如童年的山岗和少年的相思,都是我们的精神之肺。它的存在让我们的心柔软如棉,奔流如溪,灵澈如泉。也唯其如此,我才会因为薄荷——仅仅只因为薄荷,而觉得格外欢欣和幸福。载着薄荷回家,如同载着一袋珠宝。可爱的薄荷,亲爱的薄荷,心爱的薄荷啊,此刻,我愿意赋予它一切激情的赞美——因它对我的珍贵悸动,如同爱情。

生命常常如此之美 作者 乔叶

  每天下午,接过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  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暄。  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菜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纤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又好吃又好看。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  而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一天夜里,我徒步去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一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年近五十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和他结帐。  “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时间长么?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的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一盏朦朦的云朵。  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他笑道。我看见雨珠落在他的头发上,如凝结成团的点点月光。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谨。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干嘛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么?”一次,我问。  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了。”

  后来,每次他喊过之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他年轻的声音,如同铜钟与翠竹合鸣的回响。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以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尘灰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原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我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他们对我的意义却截然不同。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一行一行的泪水和汗水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颜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  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籽种,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与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