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这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作者:Beiqing.com

"没有所谓的'逆行进',这是医生的工作。当所有的英雄都是英雄时,就没有英雄可言了。"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坚信,只有靠床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他在ICU里穿了10个小时的防护服泡泡,会和其他专家一起,将总结的经验和建议纳入国家版的诊疗指南;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这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杜斌.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专科医生

2020年1月18日,在福州至安徽的高速列车上,杜斌接到来武汉参加疫情调查的电话。因为是春节,他买不起合肥的车票,由铁路系统同志带领他坐高铁开往武汉。当时,他没有预料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1月19日,他获悉加入由钟南山院士率领的六人高级别专家组,成为专家组中唯一一位认真的医学专家。本组还包括李澜璇院士、袁国勇院士、高福院士、曾光教授。高级别专家组当天的任务是听取湖北省卫健委和武汉市卫健委的报告,到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流,到武汉市金银滩医院视察,还要去海产品市场初期爆发外围了解情况。

1月19日晚,杜先生连夜返回北京撰写报告,直到深夜,1月20日,他与其他国务院高级别专家小组成员一起。也是在这一天,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传播现象正式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型冠状动脉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实施"B类A管"等措施。

1月21日,在接到"与世卫组织视频沟通将改期"的消息后,杜斌静坐不动,坚信"只有到床边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他,当天中午乘飞机前往武汉,下午进入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春节前夕, 他在哪里度过。

"当时,ICU(重症监护室)有三层楼,全部满了,但实际上不止这些,但还有更多,然后普通病房还有两层。杜斌最初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疾病的特征,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他坚持住ICU,日夜"泡泡"在里面,坐在床边了解病情的变化,为患者调整用药、输液、呼吸机参数等,有时穿防护服不吃不喝近10个小时,长达一天要检查5家医院的ICU。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区参观时,有人拍到杜斌与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危重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并肩走在一起的照片,两人都拿着面包,似乎很着急。杜斌说,一天下来,他们急着要回去开会,从负责该地区的江苏医疗队,一位医生给他们塞了几块面包。由于医院区域的几名餐饮服务商感染了新的冠状动脉肺炎,不仅他们,包括患者,整个医院区域直到当天中午12点才进食。

在杜斌看来,在武汉支持医疗救援队比在湖北的医疗男女同校更难。"我离开的时间很长,但已经超过100天了,我们忍不住必须与当地护理人员合作,他们从2019年12月底开始一直在工作,直到我们离开。在入院的患者中,可能有他们的家人。"杜斌说。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这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你是不是'逆行'并不重要,但要尽力而为"

当面临重大传染病时,一些医护人员会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去医院病床,到底要不要实施气管插管这种高风险手术?在杜斌看来,有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就了。像任何医务人员一样,当面对致命的传染病时,他们也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越来越熟悉的过程,但每个人的调节能力不同,导致不同的反应。他坦言,作为数百人的医疗队队长,他也曾担心,如果队中有人摔倒而有所减少,会影响队抗击疫情的信心。

"我的工作是每天关注病人,不是强迫每个人都被治愈,而是尽我所能。自从我了解到这条线应该这样做,就像士兵冲向战场一样,警察追捕逃犯。"回想一下武汉抗疫,杜斌觉得原来支持武汉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当所有英雄都无英雄可言时,所谓的'逆行进军',其实就是医生的工作。他不要求别人,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在病房里观察更多一段时间,而且他越冒险,他就越要带头,这样他才能问别人。床旁观察,气管插管,制定治疗方案...他教导医务人员,当面对病人时,"总是问自己一句话:我们在治疗什么疾病,为什么要治疗这种疾病?""

在疫情爆发前期,杜斌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还将在当地医生的陪同下,到非目标医院了解患者集中治疗的情况,同时还要投入精力和同行讨论治疗方案。这也是为了给医护委的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包括治疗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各医疗机构需要什么资源,治疗情况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设备和人员等等。杜斌很清楚,他的决定会影响一群人。

随着武汉数百支医疗队的支持,救援体系已经建立,杜斌等高级专家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治疗是同质化的,并且疾病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杜斌表示,包括后来到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他正带着"保证待遇同质化"的任务去。对于新型冠肺炎重度、危重症患者来说,严格来说,没有特效,不管是哪种疾病,到了危急阶段,依靠的不再只是一剂良药,更多的是依靠团队。

此后,杜斌先后移居黑龙江、哈尔滨、北京、乌鲁木齐等诸多地方。从武汉之行到2020年8月30日结束回北京的任务,杜斌一天也没有回到医院和家。

2020年9月9日,杜斌再次启程,这次是昆明,为一名病情迅速进展的新冠肺炎患者。这名男子在印度尼西亚工作时,他乘坐飞机降落在昆明,第二天被诊断出患有新的冠状动脉肺炎,并正在呼吸机上。他的妻子从都江堰回来,每天都在ICU外面等着。在杜斌和当地医疗队的治疗下,患者终于康复并出院。杜斌坦言,没有国家的全力保护,家庭可能会被摧毁,因为他们永远付不起这么多钱来支付医疗费用。

"在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ICU医生总是处在道路的尽头,有些人称我们为英雄,但我不这么认为,选择这个行业的同时,承担着这个行业带来的荣耀,也承担了它对自己的要求。对于社会给予的高度评价,杜斌觉得不要过度渲染,他和其他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展中做出一点贡献,才能做好,才能确保自己不落后的同时,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新京报:如何看待"严八分钱"这个名字?

杜斌:这只是一个代号,我们关注医护人员的付出,关注不同人在其中的贡献。希望大家能认清医务人员的努力,但我们不能说我们八个人发挥了多少作用,因为疫情防控是一项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医疗,各方面都在发挥作用,不应该夸大几个人的作用。

本期由《新京报》记者王卡拉撰写

校对薛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