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吉、长平“一体化”背后的三个关键城市,将扮演怎样的重要角色?

作者:星星飞翔

近日来,昌吉、昌平一体化的关注度再次升温。

看到这里网友有这样一个问题:"'热'为什么?"

这一切必须从早日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第十一次会议第九次全体会议开始。

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师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该决定的重要体现是将"长春-王妃与城市"调整为"昌平一体化协调发展"。

再说几句话。

"双协同"是"一主六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省委和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一主六双"战略布局,当时"双协同"的概念是昌吉一体化,长工与城市双协同发展。2020年6月5日,玲妃城被指定为长春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化问题。

这种"调整"意味着全省新的"双协调"布局完成,即昌吉一体化与昌平一体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长吉、昌平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的签署,一系列举措和一系列行动落地,在长春、吉林、长春、四平组建联合部队的优势逐渐显现。

那么问题来了,"双重协同"涉及长春、吉林和四平,目前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同样,在中共吉林省委第十一届全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主任李国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传达了这些重要信息。

"双协同"涉及吉林省三市、三市,通过以下图可以有清晰的感受。李国强表示,2020年,昌吉市土地面积占全省27.7%,人口占全省52.7%,GDP占全省65.7%,加上四平市,三市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人口占全省60.25%,GDP占全省69.9%。长春、吉林和四平,拥有全省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容纳全省60%的人口,实现了全省近70%的GDP,可见"双协同"发展三大核心城市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昌吉整合,昌平整合新的"双协同"发展。吉林省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李国强也给出了两个答案。

在推动昌吉一体化方面,重点是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高唱"两城",提出构建昌吉"新两极"格局。

按照"规划与共融资、交通与联网、信息共享、市场巡视、功能同步、科教、同线旅游、环境共治"的要求,继续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产业建设。

共同做好昌吉结合区建设,这个昌吉联合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共同推动汽车、化工、冰雪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对接,共同促进人流、物流、 资金流动等无障碍互通,打造了一个共同共享的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我省正在申报自贸区,分为三部分,包括长吉图、吉林、延边等政策。

我们将共同推进昌吉城际公交、龙嘉机场三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产业发展、资源共享、设施互联互通、平台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昌平一体化,重点是立足省委提出的"形成新引擎,促进高质量发展"部署,按照"一六带"的要求,以产业、空间、经济一体化规划为主体,以交通网络、园区建设、产业带发展、开放平稳、服务城市、生态一体化和治理为抓手, 构建转型驱动、区域互动、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在关键任务上,

一是深化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四平市依托汽车专用车、汽车专用车改装,汽车的主要来源是一汽,二在这个行业可以大力对接。

二是共同努力发展现代农业,长春、四平、吉林均有农业趋势,促进现代农业的广泛合作。

第三,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长春、四平市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接入网络。

四是共同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支持两市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前瞻性布局就是建设未来。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吉林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而长吉与昌平融合协调发展的加速发展,使人们对吉林振兴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

中国吉林网 Ji-CarvED APP 记者 于希良实习生 严毅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