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葡萄串起大梦想

作者:中国青年报
小葡萄串起大梦想

勤劳潇朴的王德利和罗玲玲。峰值/照片

转到亲属文件

四月 25, 2021

广西省桂林市泉州县菜湾镇毛竹山村王德利一家

给总书记的好消息

现在我们种的葡萄已经成熟了,我多么希望总书记能来我们的毛竹山村品尝我们的葡萄。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我们的家庭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王德利

□ 中国妇女日报全传媒记者高峰

在傍晚的秋风中,墨竹山村从白天的喧嚣中恢复了宁静。

随着最后一批游客的离开,王德利小心翼翼地把桌上的葡萄搬进了塑料桶里。"刚称量,应该还剩下十几斤,今天全部摘下来,带到县城委托朋友在夜市卖。为了给游客带来最佳的味觉体验,王德利和罗玲玲坚持提供当天采摘的最新鲜的葡萄。

"让葡萄产业做大"

摩梭竹山村,顾名思义,在山上种植苔藓竹,但其主要产业是葡萄种植。作为广西桂林市泉州县菜湾镇南彝村所辖的自然村落,毛竹山只有46户156人,连续种植葡萄320亩。

2021年4月25日,茂珠山村迎来了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后,来到茂珠山村视察和参观了村民王德利的家。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家,全家人都非常惊讶和兴奋,那一幕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王黛丽的妻子,39岁的罗玲玲,心情很艰难了很久。

罗玲玲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他仔细检查了家里的客厅、厨房、浴室和熏制培根柴房,时不时问一些关于水电的细节,"真把老百姓的柴油和盐放进心里"。

王德利坐在客厅里聊家,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家里的情况。他的家庭是村里最早的葡萄种植者之一,总共种植了12英亩,闲暇时他出去工作。罗玲玲坐在一旁,时不时点头,是夫妻俩一起干活,靠着勤劳的双手种葡萄,全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莫索朱山,泥瓦屋,生活苦涩,南瓜汤,还有不嫁给莫朱郎的女人。一首曾经在当地流传的歌曲,耗尽了过去毛竹山村的贫瘠和落后的样子。"我刚结婚的时候,路没有修好,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罗玲玲说。

事实上,早在她结婚之前,王德利的父亲就开始尝试葡萄栽培,当时品种是单一的,收成是平均水平。2008年,王德利和罗玲玲走到一起后,夫妻俩开始尝试种植更多的葡萄品种,希望能增加产量和收入。

葡萄种植技术,罗玲玲从无到有,受了不少苦。她积极参加技术培训课程,当这对夫妇有时间讨论和研究种植技术时......

随着葡萄种植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完善,王德利家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葡萄12亩,家庭收入14万元。

王德利在业余时间外出打工时,罗玲玲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昔日的泥砖房,已经变成了一座三层的小西式建筑。

"好日子都是挣扎。你选择了种葡萄的路,你一直往下走,现在你已经尝到了甜头,感觉有一股冲动。习近平总书记的真诚鼓励,让夫妻俩更加勤奋,王德利经常钻进葡萄园学习,很久没出来。从8月到10月,来自摩梭竹山的各种葡萄品种来到市场,村民们迎来了一个甜蜜的收获季节。

"总书记来的时候,葡萄刚刚开花,现在已经成熟了,我们很想让他尝尝摩梭竹山的甜葡萄。王德利忙着双手,脸上满是笑容,"今年的葡萄榉产量是3000多斤,比去年多了500斤左右,而且价格也涨了,每斤可以多赚5分钱。村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努力把葡萄特色产业做大做精。"

如今的毛竹山村是著名的专业葡萄种植村,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葡萄3000亩,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

"买一辆车,开一家农场"

从红军长征香江战役纪念公园到毛竹山村,不到20分钟车程,红色旅游路线就已经延伸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后,不少游客来到毛竹山村,在王德利家坐下。

今年5月,王德利和罗玲玲在他们家门前开了一家小卖部,出售当地产品和水饮料。葡萄已经成熟,自产葡萄也卖得很好。

到了晚上,王德利会把白天剩下的葡萄装上电动车,迎接日落,轻快地骑到全州县城。

距离墨竹山县城近20公里,出村水泥路3公里,再进入交通国道。这些年来,他从村子里出去打工,然后从外面回到毛珠山,这条路承载着王德利漫长的家庭梦。

随着县城的临近,国道两旁的各种商店都很拥挤。王德利骑着电动车,忍不住看了几眼五菱车线,自信地说:"年底我也会买一辆五菱厢式货车,它不仅能坐人,还能拉货。如今,他已经下定决心留在魔竹山发展葡萄产业,想开个农场。

摩梭竹山的葡萄名气远远,经常有游客前来品尝,王德利觉得自己的楼房和后院都相当大,开一个农场也是夫妻俩的常点,"我还是对自己的工艺充满信心,看看我家的柴房,熏制的培根特别香, 我们还将做整个州的特色菜,以确保游客吃得好,想来。"王德利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葡萄基地"成为"休闲景区"

"方本晓康知道红日暖,方在繁华的世界里是仁慈的","国泰民安"的大红对联贴在王德利家楼的墙柱上,显得格外耀眼。

在建筑物的两侧,两棵红色的白千层树上种满了树枝,"当花朵绽放时,它们就像一串串的红灯笼,特别美。罗玲玲嫁入魔珠山后,她看着两棵白千层树从小树苗长到比大树还高。

客厅的窗户几片清澈,墙上贴满了两个上小学的女儿的奖品。"他们是我贴心的小棉夹克,不仅成绩好,而且通常放学回家,有时间的时候帮家人做家务。王黛丽说,两个女儿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笑和幸福。

"现在国家生育政策已经放开,家庭条件越来越慷慨,我们也愿意生第三个孩子。"王德利说。

漫步在MosoZhu山村,那里的建筑物被绿色植物覆盖。南沂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荣介绍,早在十多年前,毛竹山就开始建设新农村,不仅统一了建筑的建设风格,而且通过道路硬化和路灯照明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魔竹山村真正实现了"葡萄基地"向"休闲景区"的转变,新打造的千年酸枣树、摩梭竹通道、荷花池钓鱼等景区,让游客永不回味。

"接下来,我们的计划之一是完善葡萄品种,进一步建设红色旅游文化路线,完善水路网络等公共设施,更好地建设摩苏珠山。"王俊荣说。

在当地妇联的指导下,注重卫生、关爱环境的罗玲玲带领在毛竹山成立了"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以环境之美、人文之美、环保 良好的家庭风情和丰富的生活有助于改善乡村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更有活力充满向往。我们的家庭梦想也在一步步走向现实。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前行,让家乡的热土更加生机勃勃,更加生机勃勃。"罗玲玲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须知

好日子都是挣扎

"好日子都是挣扎。希望你靠勤奋智慧,让自己的生活更甜蜜,更雄心勃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一直激励着毛竹山村民卷起袖子,为产业发展而努力。

毛竹山村因地制宜选择葡萄种植,发展成为特色优势产业,渗透到产销,进而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呈现出产业发展、村民繁荣、乡村宜居的新氛围,乡村振兴步伐更加扎实有力。

"小康不富裕,关键是要看同胞。王德利和罗玲玲的一家无疑是毛竹山村民富富的缩影,夫妻俩具有淳朴善良的农民特质,靠勤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实现家族的梦想,脸上总是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来源:中国妇女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