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作者:趣史微视频

1957年,缅甸边防军多次向我昆明军区领导人提出:

面对在"金三角"地区根深蒂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缅甸军队束手无策。中国边防部队被要求进入缅甸协助行动。

当时,在缅甸北部地区率领残余军队的是国民党军第13军前司令李密。

1953年,在泰国曼谷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缅甸记者毫不客气地问他:

"李先生,我听说你是云南的国王,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到昆明?"

李密听到这话很生气,傲慢地喊道:"说实话,李密当云南王并不容易,但当缅甸王却容易!关键取决于我是否想做!"

1960年11月下旬,应缅甸政府的要求,党中央决定派兵到"金三角"消灭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中央军委在发布作战部署时,专门用20公里的红线标明了攻击的纵深。毛泽东直截了当地指示道:"谁越过红线,谁就要杀头!"

在出兵之前,毛泽东为什么刻意强调不允许越过20公里红线?

中缅联合行动中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h1级="pgc-h-arrow-right"数据轨道="11">,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占领了"金三角"</h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土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然而,中国西南地区依然坐立不安,大量国民党残余和武装叛乱分子在山区根深蒂固,不断骚扰当地公共秩序,对新中国的建设施加许多不良影响。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为了给西南地区人民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派遣了一支军队,持续了好几年,以消灭土匪。

到1953年,在中国四川、西康、云南和贵州地区根深蒂固的土匪都被镇压了。

就在西南土匪即将结束的时候,又一场大战正在打响,我军还不熟悉的山地丛林战。

快进到1957年,在缅甸北部丛林中作战的缅甸边防军,首先多次向中方暗示,要求我军进入缅甸,攻击在"金三角"地区扎根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看到我军一向"无动于衷",我们后来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我军在战斗中协助我军。

但是,昆明军区和中国边防部队无权进行此类跨境军事行动,只能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1960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缅甸、尼泊尔等国。下一次旅行是柬埔寨,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在等待期间,周恩来回到了中国,在昆明短暂停留。

在此期间,周总理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接见了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陆瑞林。

对于周恩来等人,陆瑞林详细记述了在缅甸潜逃的国民党残余。

周总理对这支暂时对中国没有威胁的国民党军队非常担心,因为在之前访问缅甸期间,缅甸政府计划实施划界计划。

该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两国边界问题协定》。

同时,他们也对计划的实施表示担忧:在划定国界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遭到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攻击。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毛主席就指示昆明军区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同时,我方已派出主管人员调查这支国民党军队的详情,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研究相应的对策,并指出中央军委将派人到云南地区详细落实此事。

经调查得知,这支国民党残余部队原本属于李密的八军第93师。

淮海之战中,李密的第十三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歼灭,李密孤军逃走。

后来,他"重新集结",重组了第十三军和第八军。

然而,当时的"云南王"陆汉一直与蒋介石分离,根本无法容忍李密布。

于是,在他电气化起义后,他率军彻底歼灭了第八军,李密再次逃往台湾。

1950年3月,第237师第709团700多人,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逃往缅甸。

就在谭忠副司令员第26军第278团被600多名士兵击败时,两军在"金三角"地区扎根。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中缅签署友好条约)

这个地区高大茂密,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人居住,缅甸政府对该地区的管理相对松懈,没有设防,所以这支战败的军队在这个原始森林中扎根,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后来,缅甸军方发现了国民党的残余分子,并立即命令他们从缅甸边境撤军。

然而,作为战败军的师,这支部队现在被逼入绝境,试图顽强抵抗。

看到这支残余的军队无意离开,缅甸方面别无选择,只能派出一支军队以武力清除和驱逐他们。

虽然这个溃败师容易受到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但它在缅甸正规军面前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当这件事传到在台湾,一直妄想反击大陆的蒋介石时,他深感惊讶:他无法想象,中缅边境地区还存在如此"强大的分裂"。

于是,蒋介石派人召见李密,要求他立即赶到"金三角"地区的旧总部,为犯罪做出立功。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经过几年的"艰苦管理",李密居然依靠地理环境的优势和缅甸政府的软弱,逐步将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军队发展到2万多人,占领了比台湾岛面积更大的领土。

在床边,让别人安然入睡!

缅甸政府根本无法容忍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在自己的领土上长期存在。这让他们留在喉咙里。

1953年初,缅甸政府再次决心消灭这支武装力量。

他们花了很多钱招募了4000多名雇佣兵,与一向以英勇无畏著称的克钦族士兵一起,对扎根于"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发动了强力清算。

出乎意料的是,它再次以失败告终。

正当李密对自己在缅甸的军事胜利沾沾自喜一样,缅甸政府以侵犯缅甸主权为由,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带到联合国。

其中,不乏照片、实物、新闻报道等真实证据。

消息一公布,世界舆论就一片哗然,谴责蒋介石当局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作为其背后的支持者美国政府也被推到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台湾当局最终决定召回所有国民党残余势力。

同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先后派出军用飞机将国民党残余部队运往台湾。

这些士兵大多被运到岛上,只剩下少数。

这或许是蒋介石留下的手。

蒋介石认为,留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或许能够趁机从云南进攻大陆。

1955年,他派国民党八军前副司令员刘元林秘密潜入缅甸北部。

这个人非常擅长游击战,是国民党内游击战的专家。

进入缅甸北部后,他立即将分散的残余物集结到一个地方,并很快发展成为一支3000多人的武装力量。

1959年,蒋介石指示刘元林试图联系西藏的叛乱分子并作出回应。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在沉重的奖励下,会有勇敢的人。为了激励对方,蒋介石还承诺增加资金和补给,以增加自己的实力。

刘元林从台湾回到缅甸北部后,不断征兵买马,他还对外界说:"缅甸敌人不仅会到门口打仗,还会进入云南招来暴力,以暴力制造混乱。"

他甚至煞费苦心地制定了所谓的"突击计划",妄图一举攻占云南。

次年春天,蒋介石又派出一架军用飞机,向刘元林在缅甸北部的部队空投"特种部队"。

虽然只有400人,但这一举动让底层弱小的刘元林立即"双倍信心",加大了进攻云南的准备。

此外,为了配合行动,他还专门训练了两千多名战斗骨干。

此时,在缅甸北部扎根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已经是一支有预谋、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严重威胁着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宁。

在此背景下,周恩来、陈毅趁机访问东南亚等国家赴云南,听取云南军区有关情况。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栗林)

听完关于陆瑞林的报道,周恩来等人认为:

这支武装力量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隐患,必须立即歼灭,才能杜绝动乱。

这个想法与缅甸政府的期望不谋而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2" >秒,谁越过红线,谁就杀了谁越过红线</h1>

中缅边境长达2000多公里。1955年底,双方边防前哨部队都有一个小小的误会,引发了武装冲突。

冲突地点发生在中缅边境南部未定义的黄果园附近。

当天清晨,浓雾笼罩着中缅边境,一米远的路已经不清晰。

当负责巡逻的边防警卫行军到黄果园附近时,由于看不清,双方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情况,而且因为当时西南地区土匪的瘟疫不断,他们以为是走私越境的武装土匪, 所以他们开火阻止它。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在这种"误会"发生后,中缅外交关系立即变得紧张起来。

当时,一些缅甸新闻机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诽谤中国军队入侵缅甸。

《国家报》实际上向外界友好地提出了中缅两国正在谈判的边界问题。

一向与我国不和的美国政府,也趁机大做文章。

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向海外扩张。

马尼拉条约国实际上利用这一机会非常谨慎地进行了军事演习。美国政府也跳出来表示支持。

这让东南亚的局势突然紧张起来,火药弥漫。

"黄果园事件"后,中缅两国政府下定决心加快划定国界。

经协商,两国政府正式派代表组成中缅联合边界委员会,并举行会议讨论边界勘察工作的细节。

最后,双方定下了定档期。

当时,中国代表团由中国驻缅甸大使姚忠明率领,缅方派出由缅甸国防军副总参谋长昂基率领的代表团。

会见中,姚忠明大使向缅甸代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云南解放之初,一千多名国民党残余分子战败后逃往缅甸北部。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姚忠明雕像)

这些残余武装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地区,缅甸人民深受其害。

目前,这支武装力量可能在外国军队的怂恿下破坏划界工作,为确保两国标界人员的安全,必须严厉打击这支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势力。

同时,姚忠明说,这就是周总理和中国政府的意思。

听了姚忠明的发言,缅甸代表非常感动。

他们认为,周恩来对情况的分析非常透彻。缅甸政府也对缅甸北部这支残余军队的长期占领深表不满,也对他们破坏标界深表关切。

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打击早已在缅甸北部根深蒂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彻底消除麻烦。

随后,中央军委对中缅联合行动作出了详细安排。

同年11月初,中缅军代表举行会议,最终就越境警卫问题签署了协议。

根据相关协议,中国军队可以出于实际需要进入缅甸20公里。清关行动暂定于1960年11月22日进行。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昆明军区负责清理和压抑局势,通过分析协议首次签署时的边境情况,制定了相关安全工作的具体作战计划。

这支国民党军队的残余部队主要分布在"金三角"地区"驻扎"的16个据点。

针对这种情况,所有参战部队被分成22名突击队员。

虽然在缅甸北部扎根的国民党军队只有几千人,而且都是分散的士兵,但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需要与缅甸军队合作。

此外,我军缺乏山地丛林战经验,这是第一次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作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联合行动。

为确保不出错,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经常沟通,昆明军区司令员秦继伟亲自指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多次下达指示。

无论是哪个国家,在海外作战中都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国际舆论对国际社会在这件事上的态度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这次军事行动是否会在东南亚国家引起恐慌,是否会诽谤中国利用这个机会炫耀武力。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当时,世界上有许多反华势力,他们急切地希望中国"犯错",以利用这个机会诽谤中国。

因此,毛泽东和周恩来仔细考虑了这次军事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不良后果。

中央军委随后向参加具体行动的部队发出明确指示:

保持尽可能低的冲击强度。

为了提醒秦继伟等指挥,他们还特意用红笔在地图上标注了20公里攻击的深度。

同时,毛泽东也大声强调:"谁敢越过红线,谁就杀头!"

根据国民党军队残余部队的分布情况,中央军委定了包括门瓜在内的四个据点,作为重点攻击目标,还列出了需要逮捕的残余军队军官名单。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5" >3. 越过红线营救缅甸军队</h1>

按照先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的军事行动应于同年11月22日进行。

然而,就在参战部队准备进滇作战时,总参谋部突然接到了中央军委的指示。

它指出,毛泽东和周恩来在缅甸部署军事力量后有一些担忧。

毛泽东认为,陈冰在红线南侧的缅甸军队明显不足,一旦国民党残余军队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南逃,缅甸军队必然难以抵抗。

在接到中央的指示后,秦继伟立即与缅甸军队代表联系,表达了中国领导人的上述关切。

据部署情况看,在预定的战斗开始时间前不到10小时,参加战斗的我军部队开始按照部署情况向已建立的攻击地点转移。

根据侦查人员提供的资料,中央军委指示集中抓捕的敌方军官中有五名在红线附近活动,敌方领导人刘元林不在红线区域内。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解放军部队在越南山区作战)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局面,秦继伟下令:"战斗开始后,如果敌人逃跑,命令部队跟随,不停地追击!

原来作战计划是.m 6点30分开战,但由于我军在山地丛林中缺乏经验,沟通不畅,不可能顺利实施。

那天,一些战斗在.m凌晨4点50分开始,最迟在晚上7点50分开始.m。

当时,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并不指望中国会派兵去扫荡和镇压,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防御。在16个据点中,只有两个是空的。

我军虽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伤亡很大。

国民党残余看到情况不好,放弃了与解放军部队的艰苦战斗,双方一交火,就立即逃入茂密的森林深处,很快撤退到中央军委划定的红线区域。

由于毛泽东下达了不越过红线的死亡命令,参加部队在红线附近追击时被迫停下来。

秦继伟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下令,参战部队只能在红线内清空和压制。

同时,云南军区向中央军委提出申请:如果经缅甸政府协商批准,清军和镇压部队可以越过红线,继续追击敌人。

但最终,中央军委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命令大家不要越界。

当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北部的红线时,缅甸军方尚未采取行动。

直到次年春天,缅甸军队才对战败的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湄公河战役"。

当时,缅甸政府动员了大约1万名士兵,从西南向东北沿着湄公河西岸稳步推进。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刘元林自称是国民党的"游击战专家",一丝不苟。

为了打破缅甸军队的猛烈攻势,他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充分利用缅甸北部的地形,将缅甸军队引诱到王南坤的狭窄地区,等待机会歼灭。

战斗开始后,刘元林的部队"逐渐战败撤退",缅甸军队不知道计划是什么,决定趁势追击。

结果,缅甸军队一步步落入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圈。

应缅甸政府的邀请,周恩来、陈毅等人于1961年1月初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仰光参加缅甸联邦独立庆祝活动。

在此期间,缅甸军队获胜的消息频发。

然而,没过几天,缅甸军队就一步步落入了敌人的陷阱,最终被困在王南昆周围的山谷中。

缅甸军队虽然拥有重型火炮和飞机,但面对重山和狭窄的山谷,很难发挥其力量。

最终,缅甸军队被围困和孤立。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在缅甸作战的我军官兵)

当时,周恩来等人已经先回国,只有陈毅副总理还在缅甸。

缅甸政府向陈毅求助,要求中国军队越过先前确定的20公里红线,向南推进到100公里,营救被围困的缅甸军队。

同年1月19日,在北京的周恩来回电给缅甸政府,称中方愿意与缅方讨论继续在南方开展联合行动的问题。

与此同时,深入缅甸作战可能产生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中央军委面前。

何总、聂帅认为,我军参战部队进滇后,战线拉得太长,部队太分散,会降低参战部队的有效兵力。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和外动之中,很难满足缅甸人增兵南下的要求。

这场战争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就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而言,它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然而,缅甸一再向中方寻求帮助。

同年1月21日,缅甸军队派代表前往中国军队前线司令部,再次要求解放军部队越过红线,继续向南进攻国民党残余部队据点,营救被困在王南昆的缅甸军队。

当时秦继伟明白利害攸关,要求中央军委作出决定。

总参谋长罗瑞清表示,既然缅甸政府不怕国际舆论,就不能担心,并立即通知前线部队做好准备。

罗瑞清的提议被报告给周恩来后,周恩来立即批准了中国军队越过红线营救被困缅军的计划。

同时,总参谋部向作战部队发出三项命令和五项要求,要求其注意战斗纪律:

居民不得受到伤害,不得越过老挝边境;炮弹不得越过湄公河,停靠在湄公河上的摩托艇只有在确定是国民党军队残余的情况下才能开火。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第二次活动于同年1月25日开始。

然而,战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军队不熟悉南行路线上的地段。

山间茂密的森林很容易失去方向,导致参战部队的速度大大降低。

长期以来一直在这里扎根的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对该地区的地形更加熟悉。

从红线逃出后,一遇到解放军的攻击,就转而采取边抗合逃的策略。一旦解放军受到紧追,就立即撤退到老挝。

因此,当刘元林得知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继续向南推进时,他立即放弃了围攻王南坤周围的缅军。

他们匆匆忙忙地渡过湄公河,逃往老挝边境。

随后,刘元林看到大势已经走了,于是匆匆赶回台湾。

我军边防部队两次进滇缅甸作战,歼灭了700多名敌军,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在"金三角"地区残余多年扎根的旧巢,帮助缅甸政府收复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这次行动,周恩来亲自听取了行动报告,还为战役方丈中央军委举行了总结会。

1960年,缅甸政府请求中央出兵剿匪,毛主席严令:谁越红线就杀头一、国民党残部盘踞“金三角”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三、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1960年至1961年的中缅联合军事行动是中国军队首次发动山地丛林突击。

这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这次军事行动,不仅保证了随后中缅边界划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中国西南边界的稳定。

这场战役也在共和国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编辑:西溪

主编:塔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