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陶渊明不善音律,高兴时抚弄“无弦琴”,这是故弄玄虚吗?

作者:紫仟读书

清纪晓岚有一组文章叫《纪评苏诗》,就是对苏轼的诗词做注释、评点和讲解。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大意如此:苏轼随手写了四句,本不是诗,收集在苏轼作品中,那它应该是什么体裁的作品呢?

苏轼这首《琴诗》,是诗人听人弹琴后有感而写: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这首小诗,也是两个问句,其实充满一个哲理的思考,说的是:离开人的弹奏,琴本身不能发声;离开弹奏的琴;人的手指头也不能发声。只有当人弹琴时,才会发出和悦动听的音乐。

这说明世间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水乳交融的。人离不开物,物更不能离开人,天地人有机结合,才是和谐世界。苏轼本身就是充满哲理的大文豪,听到美妙的琴声后,发出这样的思考和感叹,于别人可能很难想象,对于苏东坡,这太正常了,不然哪里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美妙诗句。

陶渊明不善音律,高兴时抚弄“无弦琴”,这是故弄玄虚吗?

通过对琴声的思考,古时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无弦琴。这个典故是说陶渊明的。

陶渊明不善于音律,却在家里放置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每次饮酒聚会,高兴时,他都抚弄弹奏一番,表达其中的情趣。明明没有琴声弹出来,究竟寄托了什么呢?看来这个境界很高!按照现在某些说法,故弄玄虚吗?

其实,无弦琴的典故,阐述的是,懂得其中真意的人很少,意趣高雅,不同流俗,能懂得弦外之音就可以啦,不一定非要弹奏出声音。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个典故也体现陶渊明归隐的深意。

苏轼的琴诗、陶渊明的无弦琴,其深意是古人向世界发出的一种哲学思考,并没有标准答案,在于每个人的不同阶段的阅历和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