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作者:远山墨雨

对于我们每个人,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特别的记忆,可怕的疫情、加长的假期,宅家的日子,每个人都会有着难忘的体验。比起冲锋陷阵、挺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勇士们来说,我们已足够幸运,好好待在家里、不外出流动,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支持与贡献了。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或许,因为工作,我们一直忙忙碌碌、走在路上。如今,有了宅在家里的机会,很多久违了的事情可以慢慢捡起、细细品味,发现在这其中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体验,也令人想起很多久远的故事。宅家的日子,做美食就是一件不错的事,人以食为天嘛。

见到有朋友发布了制作米浆粑粑的信息,做法、步骤、图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金黄色的粑粑很是诱人,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它的香气......受到启发,决定亲自尝试一下。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说做就做,头天晚上将生米淘洗后加水泡上备用,早上起来将泡过的生米加上米饭一起打成米浆,加入发酵粉少许,再加白糖适量、鸡蛋若干后调匀备用。米浆的粘度得控制好,太稠了、流动性不好,太稀了、韧性差。

朋友的制作方法中只加入少许米饭,根据家里米饭的情况,我的做法是生米与米饭的数量相差不多,生米稍多一点点。用生米、熟米混合打浆的做法,猜想是与老家思茅蒸米干的思路有些相似吧,保证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韧性。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制浆完毕,进入煎制过程:在平底锅内放入香油适量,待锅热油温之后舀一大勺米浆放入锅内,任浆液自然流动、并辅以人工摊薄使之成适当厚度,煎制足够时间、饼成型凝固后翻一面煎,待两面均煎至金黄色后即可出锅食用。

米浆粑粑是老昆明的味道,在街上的小吃摊、早点铺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一定都不陌生,我们也品尝过很多,自己制作米浆粑粑,今天可是第一次。制作的过程简单易行、粑粑的口感不错。自制米浆粑粑,给我们的假日宅家生活增加了一份有趣的体验。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云南人将各种各样用面制成的饼叫做粑粑,官渡粑粑、喜洲粑粑、火草粑粑、糯米粑粑、包谷粑粑、米浆粑粑......从小到大,我们吃过很多种类的粑粑。有一种家里自制的粑粑,我们叫它灰面粑粑,那是小时候的味道,一直在脑海中有着深刻的记忆。

在我们年少的时代,物资远不有如今这样丰富,每月定量供应的粮食中还要“搭杂粮”,除了大米,面粉、玉米、荞面等等。对于南方人来说,做面食是一个短项。做包子、馒头要揉面、发面,太麻烦;做面糊糊、口感差,不受欢迎......家里常常为做面食而苦恼,直到后来父亲“发明”了“灰面粑粑”的做法,这个局面才有所改观。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在老家思茅,人们将小麦面粉叫做灰面,至今不知这种叫法的缘由,我们家的“灰面粑粑”因灰面而得名。父亲将灰面与适量的水调匀成粘度适中的面浆,在锅里两面煎熟即可食用。

思茅话里将这个煎粑粑的过程叫做kang(念“炕”音,四声),刚出锅的灰面粑粑软硬适中、老少皆宜。当然,那时的物资有限,灰面粑粑通常只有甜、咸两个口味,要吃甜的,就在面浆里加上些白糖或是红糖,想吃咸的,就添加些食盐、再撒上一把葱花......简简单单,却是我们的日常,陪伴着我们成长的岁月。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在我们的年少时代,自制早点是常有的事,为家人准备早餐是我常常要做的事,因为简单易行、广受欢迎,灰面粑粑就成为我最爱做的早餐了。父亲将灰面粑粑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了我们,耳濡目染,我对它的制作方法早已烂熟于心。

很多年后,我们在家里给女儿准备食物,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灰面粑粑,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取来面粉,加入鸡蛋、白糖若干,用牛奶调匀,制成粘度适合的面浆,放入锅中煎至金黄,出锅食用,口感、营养俱佳......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女儿大赞,问其名字,随口答曰“清清煎饼”、“源源煎饼”,意为给女儿专门做的煎饼,不曾想,这个名字成了我们和女儿之间都懂的专有名词。或许,像我们记得“灰面粑粑”一样,女儿一定会记得“清清煎饼”、“源源煎饼”的味道的。

受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很多粑粑、煎饼的故事

受到朋友启发,自制米浆粑粑、感觉不错,想起那些关于粑粑、煎饼的故事,很是有趣。(2020年2月6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十三)

#随手拍静物#

#宅家看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