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酒和鱼的美妙,古人懂的

作者:风鸟的天空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酒和鱼的美妙,古人懂的

我不懂美食,却又觉得比一些美食家更懂美食。古人做鱼,常用一个脍字,意思是指细切的肉、鱼。古人好像不了解海鱼,最“脍炙人口”的是鲈鱼、鳜鱼。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么。

做脍,最著名的就是刀工,切的越细越均匀越好,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人形容好的庖厨,可以让切好的鱼脍吹浮得起。想来切的这么细致,一则是美观,二则是为了让佐料入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怕是伤害了鱼的整体外形罢。原来以为这种切工应该是夸张,后来见到文思豆腐的切工,知道并非虚言。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做法,诸君有以教我。

古代的酒,度数并不高,类似日本的清酒。诗经曰:显父饯之,清酒百壶。据说唐时,葡萄美酒度数较高,有个十度以上的样子,所以人爱喝。那就和现在的水果啤酒鸡尾酒差不多,因为度数低且有甜味,所以人人都能喝,也人人都爱喝。农家酿的水平低,就是浊酒了。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壶浊酒送残春。

古代的食物种类少,且管制多,牛不许私宰,羊、猪又不多,所以家常菜就常提及鸡和鱼。古代山林也是管制的,飞禽走兽并非随便可以捕杀,但鱼似乎就不管。武则天时因为信佛,一律禁捕猎,老百姓连这个小福利都没有了,据说当时活的很艰难。

古人对江鱼有研究,诗经中记载了很多种:

鲂:又叫鳊鱼,黄河鳊鱼肥美,很名贵。

鱣,大鱼。似鲟而短鼻,口在颔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为黄鱼。

鱮:指鲢鱼。

鲤:为鱼王,无大小,脊旁鳞皆三十有六,鳞上有小黑点,文有赤白黄三种。

鳟:鲤科鱼的一种。长二、三尺,前圆后扁,赤眼细鳞。

鱨:古书上说的黄颡鱼。体侧扁而长大,灰褐色,吻钝尖,眼小,尾鳍双凹形。

嘉鱼:传说水中珍品,多产于西江德庆河段。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酒和鱼的美妙,古人懂的

还有著名的《小雅.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汉书可以下酒,看着书中描写,有时候竟感觉比自己亲尝更美妙。我有个习惯,在书中反复阅读到的美景,绝不轻易游览。必要择心情好,时间充裕的时候,悠然登临,细细品味,庶几不唐突美景。

美景如此,美食亦然。品美食,第一不求多,堆盘狼藉,满汉全席,听名字都堵胃撑肠,心情都郁积了,自然辜负美食。最好是八分饱,能力范围之内,细细品尝;第二要时间充裕,饭后没其它安排,饭前且可清谈,醉后何妨安眠,总要从容徜徉,用好心情来蕴藉美食;第三要有好主嘉宾,有美人兮娱目,有知交兮倾心,却均不要多,二三子便够——美人切记不要话多。或者独坐亦可,有好书陪伴,余外无求。

真正懂生活的人,喝粥可以品味如太和之羹。反倒是大多数人,吃鲍鱼龙虾,如猪吃饲料。须知好食材,需要好厨师,才能烹调出美食。而美食,亦须好食客,才不辜负人间的美味。

当然,还需要钱啊。杜老说:蚤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若囊中羞涩,则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有酒,有鱼,有我,只缺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