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作者:岩岩说史

1852年11月,东王杨秀清回头看一眼长沙,内心很是郁闷。攻城数十天,太平军损失惨重,西王萧朝贵阵亡沙场,却没任何进展。此时,徐广缙、赛尚阿、向荣、张国梁、和春、余万清等率6万大军紧随其后,太平军处境很艰难,稍有不慎就全军覆没。

没有学过兵法,也没有看过兵书,东王杨秀清却很有才华,他懂得兵贵神速的重要性。为了早日抵达南京,他没有犹豫,而是火速率部北上,不贪恋攻城掠地,以免浪费时间。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杨秀清改变作战策略,他决定夺取岳州,给清军一个下马威。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岳州,即是古代的巴陵郡,是长江、湘江、洞庭湖的交通咽喉,也是华中地区商品的集散地之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夺取岳州,出了洞庭湖,就可以直接渡过长江,威胁武昌安全。往西行动,可以夺取荆州、襄阳,然后进入河南,攻打清朝的心脏地带。

更有传言,吴三桂起兵时,在岳州留下大量的枪炮、弹药,可以给“新兄弟”进行必要的武装。粮食、弹药、衣物、油盐,岳州并不缺,太平军给养没问题。此外,岳州一带渔民众多,商船、民船、渔船数千艘,这很便于运输物资,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岳州战略地位重要,清朝也知道,但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此时,岳州守军仅仅525人,向荣派来增援的王锦绣部1000余人,清军总计1500余人。太平军几乎全部出动,约为5万人,堪称碾压。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名义上,岳州兵力1500余人,实则没有那么多,可投入战斗的约1100人而已。为何兵力这么少呢?两个原因,清朝绿营军采取分散驻防,每个城市兵力很少,岳州兵力指数是525人。清朝实行“督抚制”,总督、巡抚管理自己辖区,很少愿意去给邻居“帮忙”。

太平军进军岳州,下一步自然是攻打武昌。太平军进入湖南时,巡抚张亮基从各地调兵,并上奏咸丰帝,把驻防在岳州的湖北绿营兵也调来。如此,本就稀少的岳州守军被调去300余人,后再调出100人去护送粮草,城内守军不足100人。

城内没有兵力,湖北巡常大淳为湖北安全,只能硬着头皮去部署防务,并请求咸丰皇帝,让他把湖北兵调回来。结果呢?赛尚阿、张亮基、向荣等以军情紧急为理由,并没及时增援岳州。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绿营兵不够,常大淳只能征调渔民、渔夫、水手,让他们充当“团练”,守卫洞庭湖的两个咽喉要地:临资口、土星港,阻止太平军夺取岳州,进入洞庭湖,保卫武昌安全。谁知,这些渔民、水手平日被官府欺压,作战积极性不高,坑了常大淳一把。

常大淳,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代,虽说没有祖先能征惯战,但治理民政还是很在行。打仗,常遇春的长项,常大淳的弱项,注定他要倒霉。为了守住岳州,常大淳还把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参将阿克东阿调来,协助防守。博勒恭武、阿克东阿都是行伍出身,擅长骑射,是八旗名将。

兵马就这么多,正面硬刚太平军肯定不行,常大淳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等待向荣主力到达。为了阻止太平军进入洞庭湖,常大淳让渔民、渔夫、水手在船上装满石头,然后沉入湖底,堵塞航道。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清军堵住临资口、土星港,杨秀清下令攻坚战斗,但进展并不顺利,损失了很多船只。正常情况下,太平军若想疏通航道,至少要一个多月。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清军纪律糟糕,渔民船只被强迫征收,民怨沸腾。

闻知太平军攻打临资口,渔民、渔夫、水手等主动前来帮忙,他们潜入湖底,清理障碍物,疏通了航道。《楚寇纪略》记载:“民夫数万去沉船,一日而通。”常大淳辛辛苦苦构筑起来的防线,太平军只用一天就突破,因为有民众支持。

渔民、渔夫、水手,他们不但疏通航道,还主动参加太平军,并带来数千艘各类船只。在此基础上,杨秀清组建“水营”力量,从而逐步控制长江,为后来攻取武昌、南京、扬州、镇江,奠定了基础。

太平军夺取岳州:渔民潜入湖底搬石头,八旗名将溃逃

民众主动帮忙,太平军突破防线,岳州岌岌可危。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号称是八旗名将的博勒恭武、阿克东阿率先溃逃,还没看到太平军,自己就先撤了,咸丰欲哭无泪。八旗名将都不敢打,岳州守军也逃离,太平军夺取城池。

阿克东阿为了逃避罪责,在妹夫安徽巡抚蒋文庆的掩护下,以“阵亡”告知咸丰帝,说本人已经战死沙场。咸丰很伤心,下令抚恤,优待其家人。湖南巡抚张亮基很不满意,直言阿克东阿溃逃,压根就没有作战,何来“阵亡”一说。

结果都知道,张亮基得到朝廷指示后,带人去开棺验尸,里面无人。咸丰皇帝大怒,下令捉拿阿克东阿,将其处死。博勒恭武,时年75岁,也说自己战斗中受了重伤,要去疗养。结果,“查无实据”,一起被处死。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