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作者:艾波涛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

  ——环台湾骑行纪事及随想录(61)

  为自由广场的牌坊和国家戏剧院及国家音乐厅等留影后离开中正纪念堂园区,15:55分到达总统府前的格兰大道,驻足观赏后沿重庆南路一段向前骑行,经过几番路途转折和问询,于16:28分到达龙山寺——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到达龙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前右侧那块阴刻着龙山寺三个大字的火山石标志碑;龙山寺位于台北市广州街211号,在台北市西南淡水河畔,是台北市早年的发祥地,其最古老街市在纱帽厨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贵阳街与环河南路口,其地原名“艋舺”(亦称文甲),今名万华,其间著名的龙山古寺可谓是名闻中外;清雍正初年(1723),福建泉州之晋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来此地搭建茅屋数间,以贩卖蕃薯为生,渐成小村落后,称为蕃薯市;由于当时平埔族人以独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载运农产品与汉人交易,平埔族人称独木舟为艋舺,因此便名此地为艋舺。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台湾的早期开发非常艰难,这里环境十分险恶,多为蛮烟瘴疠之地,早年汉人前来台湾北部垦植,为求神灵保佑,大多都携带着家乡庙宇香火作为庇护;为求心灵安定,清乾隆三年(1738),晋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捐资在艋舺兴建龙山寺——艋舺龙山寺初建于清乾隆三年五月十八日(西元1738年),至五年二月八日落成。建寺的费用是由晋江、惠安与南安等所谓三邑人所捐献。后又有泉郊武荣的贸易商人出资增建后殿,供奉天后、五文昌及关帝。此次环骑台湾岛,刚一踏上这个神秘的海岛,就听到过台湾早期发展全盛时期“一府二港三艋舺”的说法,这里的艋舺就是如今的万华,其往日风华可谓是盛极一时,“一府二港三艋舺”代表了台湾早期历史上开发时,这里有过与台南、鹿港并驾齐驱的历史性地位,这一说法对于台湾的开发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乾隆时期龙山寺即已形成了前殿、正殿与后殿的三殿式格局;并恭请来家乡福建省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来此奉祀,是以龙山寺不仅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与其生活有密不可分关系,举凡居民议事、诉讼、和解等均祈求神灵公断,莫不信服;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期间,法军侵占基隆狮球岭,居民便组织成义军,即以龙山寺印行文官署,协助击退法军,获光绪帝赐“慈晖远荫”匾额,其威信为官方所认可,清代凡是盖上龙山寺大印的公文,皆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龙山寺的寺庙艺术不仅是台湾颇具代表性的大寺庙,它在台北的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因为龙山寺一直是艋舺地方之公廨与核心象征,寺的管理董监事亦为士绅所组成,对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实已非仅止于宗教信上崇拜之意义。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牌楼式的山门系较为普通的四柱三门歇山重檐式建筑,门柱上刻有孙科所撰石刻对联:“龙象为佛门法力表征杯度锡飞救世共宏菩萨愿 山川萃员峤人文盛美风淳俗厚化民深体圣贤心”;进入山门后脚底下的庙埕全是由长条花岗岩铺成,这些石材据说都是取自当年移民渡海来台时,那些压稳船舱用的“压舱石”,材质为泉州花岗白石。左右两侧建有净心瀑布和龙头喷泉——完工于1996年的净心瀑布为“断檐升箭口”式建筑,属于三川殿屋顶形式, 中央正嵴抬高与两侧断开,从而凸显出了其华丽和仙境的气质;其间花朵蕾蕾、嫩枝滴翠,其上泉水澈清、飞瀑如帘,欲登佛门须先净其心,心灵净化方可慧根悟道,庄严其身自然具足相好啊!进入山门桂花香味扑鼻,流水声闻入耳,心境平静下来——“人本无相,相由心生”,涤尘净心,虔诚之心自然而生,礼佛参禅岂不更入佳境。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龙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日字形,由前殿、正殿、后殿三进及左右厢护龙围绕着中央的正殿所构成;由上空乌瞰的话则呈”回”字型,布局方正肃穆,其门壁梁柱极尽精雕细琢之美;前殿为十一开间之殿宇,分为三川殿、龙门厅、虎门厅,屋顶采歇山单檐式,各自独立,正门石阶两侧三川殿内有铜铸蟠龙檐柱一对,保全完好的这一对铜铸蟠龙檐柱,不仅是龙山寺早期的遗物,而且也是全台湾唯一的一对铜铸蟠龙龙柱; 这一对全台湾唯一的铜铸龙柱,其龙身朝下,龙头碰到底部海浪又扭身昂首,力道十足;铜铸龙柱身上还有许多造型有趣、表情生动的“封神榜”人物,是难得的杰作,系洪坤福和李禄星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文物和艺术珍品。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龙山寺前殿与一般五或七开间的寺庙相较,显然那是罕见的富丽堂皇气派——总共十一开间,三川殿有五开间、龙虎厅各三开间,开间指的是两个可承重的柱子或墙身之间的距离;两侧的龙、虎厅屋顶形式为后方屋中央抬高,但不与两侧断开,称为“三川嵴”式;前方的小拜亭,屋顶有四片屋坡,称为“歇山”式;山川正嵴装饰 以“剪粘”技法做成“双龙护珠”;剪粘是以铅线作骨、灰泥塑形,再剪下色彩鲜艳的陶片或玻璃片,黏在外表而成——其内容为“八仙过海”;中门对联由康有为所书:“龙舸度迷津发大慈云只要众生回首,山门开觉路入欢喜地更进十住安心”,不仅首字嵌入了寺庙名称,而且其涵义还表达出了佛寺渡人的特色。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用青斗石雕成的稳定门柱构件——抱鼓石,为鼓破龙出雕刻,左为“苍龙教子”,右为“双龙抢珠”,亦颇教育意义;其下方雕有一个手持“旗、球、戟、磬”的文官,借以表达“祈求吉庆”的心愿;石鼓后左雕刻“马上见喜”,右雕刻“封侯受禄”,让您进庙门,满载而归。石雕窗的内容取材自三国演义,以“内枝外叶”的透雕方法雕成——左窗由上到下的故事分别是:古城会、孙权决计破曹操、许褚裸身战马超;右窗则有刘备赴甘露寺的故事。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入口处的石阶,做成向外打开的书卷形,书卷石阶含有欢迎访客的意思,造型引人入胜。石雕腰堵——窗下一幅窄窄的石雕,位置约在腰间,称腰堵。这是以深浮凋法“剔地起突”,刻出博古架及花瓶等书房摆设,象征平安吉祥。八卦竹节窗 窗框为八卦形,窗棂用石凋成竹节,并附有花卉。窗棂必须是奇数,代表“阳”;其间隔为偶数,代表“阴”,表示阴阳调和。八卦代表吉祥,竹节代表平安,窗户四周凋有四只蝴蝶,“蝴”谐音“福”,“蝶”谐音“耋”,八十岁的长者称耋,表示长寿之意。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龙门对看堵石凋——左右相对的墙,称对看堵,这里以线凋法“水磨沉花”凋成,线条向内凹沉,图桉呈面状却仍有凹凸立体感,必须把凿子磨的不利不钝再刻,极费功夫;这里边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另一边是“樵夫系鞋”。动作逼真而有美感,是极上乘的作品; 三川殿共有六尊门神,姿态高大威严;中央两扇绘韦驮及伽蓝,是佛寺常见的护法;左右共四扇的是四大天王:提剑的增长天王、操琴的持国天王、拿伞的多闻天王和握蛇的广目天王,象征“风调雨顺”。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前殿中间的三川殿有五开间,前面中门用木栅栏封闭,后面属敞开式殿堂,铜铸蟠龙檐柱分立两侧,正中高高悬挂“光明静域”四个大字的碑匾,使得殿堂更显得宽敞明亮、庄严肃穆;其间网目斗栱华丽堂皇,斗呈方或圆形,栱呈长条状;网目斗栱是每两组斗栱呈45度搭接,连成一片用来支撑屋顶,绵密如网、华丽耀眼有防震作用,是台湾寺庙首次出现的做法;殿内可支撑檐梁的吊筒与竖材,常雕成吊篮或垂花,故亦称垂花;竖材位于吊筒外侧雕成“老子骑牛”式还可遮饰榫接处;殿内檐下用来支撑屋顶的长条状木材梁与枋都绘有浓丽的彩绘,梁枋彩绘题材以历史故事或花鸟山水为主;除了那些有承重功能的梁枋、斗栱、吊筒等不可深雕外,其它檐下木雕大都极尽雕琢之能事,有些斗栱下的小木雕,还刻成了笑颜逐开的洋人造型,双手抓紧帽沿做撑持状(其上还有穿和服之日本人),十分生动有趣。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前殿左右立面开间拱门——被开辟为龙山寺的进口和出口, 龙虎厅入口做成拱形,是受到西洋建筑的影响,这种拱下的柱子尚附有柱节的做法可谓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龙门右石雕窗——螭虎团成的香炉中凋刻着戏曲故事,颇得“炉里乾坤”妙趣。此处雕刻戏曲“孟丽君脱靴”,也有人认为是“绣襦记”中李亚仙,或“送银灯”的才子佳人。龙门左石雕窗——香炉四周刻有仙童骑鹤,手执圆球或令旗,亦为“祈求吉庆”之意,香炉里的故事是“吕布戏貂蝉”;柜台脚 又称“地牛”,即墙身底部的收头,一般多凋成螭虎图形,这里凋成双鲤鱼,象征“鲤鱼跃龙门”,十分生动;三川藻井——以不断向中心集中的斗栱,交织成网状的天花板,又叫“蜘蛛结网”;此藻井为八角形,斗栱满布彩绘,光灿夺目;承托藻井的象座及竖材,雕工精湛,十分可观。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龙山寺作为中国古典之三进四合院传统宫殿式建筑,正面墙堵全由花岗石与青斗石溷合凋凿组构而成,图象生动精致、造型柔美;故事多出自三国演义和封神榜,并加以中国吉祥图桉装饰美不胜收,仅龙虎厅各三开间内,采用线雕、透雕、浮雕、阴雕、浅浮雕凋等手法的石雕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当笔者从进口处步入寺内时,迎面看到的是灯火辉煌映照下“护国佑民”的四个大字的牌匾。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进到中间庭院,眼前的大香炉——是为观音炉,擦拭得铮明瓦亮、金光闪闪,大放光明的香炉上刻着四个荷兰生番抬炉,看得出台湾民众为过去外国统治所生发出来的不满心态,在此表现得已经是淋漓尽致;左右护室有连接的功能,内部有服务处;为凸显中轴线上的殿堂,护室屋嵴平直,为高度最低“一条龙”式,其上建有华丽的钟鼓楼,也算是龙山寺的特色之一了;边门壁堵 左边是龙堵,龙首硕大威严,翻腾于云纹之间;右边是虎堵,勐虎瞪着夸张大眼,头下尾上表示“勐虎下山”,是保留至今的交趾陶作品,为洪坤福最著名的作品,具有历史保存价值。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中殿也就是正殿——在月台下方,刻有云龙御路,龙右手拿印,左手握珠宝,象征有权有势,过去封建时代皇帝入庙必经之路,云龙旁有鳌,鳌即状元为新科状元入庙必经之路,台北孔庙御路无鳌,因台北未出状元,故官建的庙宇不能有鳌;中殿花鸟柱有粗大的老梅树盘绕柱身,枝丫间栖息小鸟,姿态各异;下有一只大凤凰,气宇不凡,寓意“百鸟朝凤”;正殿内的木雕亦甚巧妙,尤以正殿内的大藻井及神龛最为出色;大藻井是圆形,周围以八个龙头栱支撑,内部绵密的斗栱层层上升,呈顺时钟旋转,技巧十分高妙,上世纪二十年代藻井斗栱设计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五十年代重修时却改为现在的逆时针旋转,当然不管如何旋转,都是在象征着佛教的人生轮回、因果报应之意相;至于是由左,还是由右开始,始点和终点总会重合,轮回的意义就在于没有意义啊。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正殿屋顶采歇山重檐式,共四十二根柱子构成四面回廊,殿外墙堵留有多幅著名书法家石刻,殿内屋顶螺旋藻井完全用斗拱构筑而成,不用一钉一铁,神龛雕工精细富丽堂皇;中殿屋顶的形式则 在四面有屋坡的屋顶上,另加一层屋顶,称为“歇山重檐式”,是南方寺庙中最尊贵的作法;屋顶上呈45度下斜的屋嵴称为戗嵴或规带,正殿上下屋顶共有八个戗嵴都有剪粘装饰;上层四个做成展翅飞起的凤,下层四个做成昂首回望的龙与飞凤相对;飞凤位于较尊贵的上层,正呼应了龙山寺主奉女神的特质;中殿中央两根龙柱柱身上下各盘一条龙,称为“翻天覆地式”,旁边透雕神兵天将,不仅雕工精细繁复,而且龙柱下还刻有鲤鱼跃禹门。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正殿四周由柱列撑起一圈通道,似可骑马畅行,称为“走马廊”;正殿四周绕以石柱回廊,正面檐柱六根均为镂雕精细蟠龙柱,殿前有丹墀伸出,殿内天花做成螺旋形藻井,精凋细琢,富丽堂皇;回廊外壁堵上满布书法石刻,草书狂放、隶书端雅,仔细观赏,发现还有梁启超的诗词镌刻其间;回廊石雕窗正殿左右各有一扇八卦窗,由四角浮雕蝙蝠围绕着八卦窗,有“赐福”之意;窗内再由四只螭虎团成中央圆圈,刻画着“麻姑献瑞”、“松鹤仙翁”等故,回廊上还刻有“忆当年红羊浩劫我佛泰然自在”以作历史见证。

艋舺龙山寺众神汇集台北香火街佛界圣地—环台行纪事及随想(6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