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智慧的维度》(91):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作者:心国牧春

智慧是有传承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智多星,老子的智慧也是如此。他在《道德经》多次讲,他的主张和智慧并不全是他自己的创造和思想,而是来自古人或受教于前辈。

他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是由阴阳两面构成的,阴阳二气相互交冲,由此构成融合和谐的统一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穀”,但王公却将此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因为,事物有时会因减损而增益,有时会因增益而减损。古人教导我的,我也会同样去教导别人。古人说,“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也将此作为施教的首要原则和内容。

这段话的核心理念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其逻辑基点是“弱者道之用”。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在阐释“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强梁者不得其死”。“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说明当时的王公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之所以讲”柔弱胜刚强“,是因为“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弱者道之用”。但“柔弱”并不是软弱,不是懦弱,而是一切顺从自然,“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做人做事要全面周全、阴阳兼顾,不要主观自恃、片面偏执,不要逞强好胜,不要以武称霸,不要走极端,否则,将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老子最后讲“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从老子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强梁者不得其死”,是老子引用的一句前人遗训,这是别人教给他的,他也要这样教育别人,并且要以此作为施行其老化、推行其思想的首要原则和主要内容,可见此语在老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据有学者考证,“强梁者不得其死”可能语出《黄帝铭》中的《金人铭》。《黄帝铭》,顾名思义,应是记载黄帝语录的铭文,共六篇,《金人铭》是其中之一。《黄帝铭》之名在《汉书•艺文志》有记载,主要内容早已失传,但其中的《金人铭》在西汉学者刘向所著的《说苑•敬慎篇》和三国时魏国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孔子家语》中有比较全面的记录(见本章附录)。

虽然历来有学者对《金人铭》的真伪、作者、内容和成书年代持有异议,但“强梁者不得其死”此语在《道德经》成书前已经存在,并且《道德经》作者将此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金人铭》的主旨是教人慎言谨行,执雌持下。其中,与“强梁者不得其死”相对应的还有一句“好胜者必遇其敌”。两句话的意思是,凶暴强横的人不会有好的结果,恃强好胜的人必然会遇到能够战胜他的敌人。总的思想是要求人们谦虚、谨慎、低调、内敛,其精髓与第二十八章所讲“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完全一样的。

在老子所处的那个战乱时代,群雄逐鹿,强者蜂起,也许除了最终的胜利者,所有的强者都终将被另一个强者所征服,因此,“强梁者不得其死”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现象和普遍规律,所以老子特别强调这一古人遗训在其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并将此作为“弱者道之用”理论的有力佐证。道家向来被称为黄老之术,以《金人铭》对照《道德经》,也有利我们理解老子的思想渊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老子也只是其中的接力者之一。

在世界现代史上,也可以找到许多“强梁者不得其死”的例证,如纳粹德国、军国日本、超级大国苏联,他们都过于迷信武力和霸权的作用,结果都在“现代化强国”的崛起中走上了穷途末路。历史的逻辑就是如此: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凭借武力逞强行霸的民族则必然使自己走向灾难。

附录:《金人铭》原文

(以刘向《说苑•敬慎篇》为主,王肃《孔子家语》为辅)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孔子家语》无此二句)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孔子家语》作“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

绵绵不绝,将成网罗;

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孔子家语》作“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前句《孔子家语》作“口是何伤”)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孔子家语》作“盗憎主人,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前句《孔子家语》作“人皆取彼”)

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前句《孔子家语》作“人皆惑之”,“从”作“徙”)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后句《孔子家语》作“不示人技”)

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摘编自《智慧的维度》,张国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见本书第257页】

《智慧的维度》(91):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智慧的维度》(91):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