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化民成美俗 化雅为尊贵——《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与实现路径

作者:国学践行
化民成美俗 化雅为尊贵——《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与实现路径

孔子第75世孙,福州文儒书院院长,高级研究员,儒学家、书法家、高级经济师孔海钦老师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诗气自芳华,有礼行遍天下”。9月11日晚上,长沙普瑞大酒店,第44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五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请来了孔子第75世孙,福州文儒书院院长,高级研究员,儒学家、书法家、高级经济师孔海钦老师,为学员主讲《〈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与实现路径》。

孔老师步履轻盈走上讲台,当四百多名学员和奉献者向老师敬问候礼时,老师从容有致,温文尔雅的回了一个标准的儒家礼。

两个小时的课程中,孔老师引用《论语》《中庸》之经典篇章、引用《诗经·鹿鸣》《日行一善歌》之华彩章节,声情并茂,边教边吟边唱地进行授课。

孔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古代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作用;然后阐述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之后解读教育的功能和“人人皆可成尧舜”的思想目标;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学习了解《礼记·学记》,让几千年的文明在当今社会重新绽放!

化民成美俗 化雅为尊贵——《礼记·学记》的教育思想与实现路径

讲课结束后学员和奉献者纷纷购买孔海钦老师的书籍并请他签名

《礼记》之《学记》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排列第18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受之序,与其得失兴废之由,兼大、小学言之”是先秦时期之教育的全面、系统总结。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孔老师分了五个部分来概括《礼记.学记》的教学内容:

一、化俗为雅,化雅为贵

通过学习雅俗文化,化俗为雅,化雅为贵;学习经典文化,培养有国家使命,社会责任,家庭传承,自我修养的贵族精神。“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故设学校以教之,使民常学不舍。“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家长、师长,校长、领导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学生、下属审美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分享美。

二、常资经典,如琢如磨

孔老师引用 《诗经·木瓜》的琼琚、琼瑶、琼玖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相得益彰,把每一个人当作玉来琢麿,把每一个人当成器来尊重。回归洁白如玉,思无邪精神。“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三、教学为先 教学相长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他的好处。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强,培养自学能力,自律能力强大自己。“凡学,官先事,士先志。”“不迁怒,不二过,不深怨”。春秋学礼乐,秋冬学诗书。礼以铄外,乐以和内。

四、君子之学 为学日益

“君子之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入学受业,深习于事,退而私居,游心居学。其修有成,学有成就,日积月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五、师道尊严,心怀感恩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最优秀的老师是直达学生内心深处,不仅仅教学生书本知识,五声、五色、五官、五服,无用之用,乃大用。作为老师“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两个小时课程,学员们都感到时间太快,意犹未尽,在老师边引导边启发边唱边吟的活跃而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国学经典之魅力。

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其实只要我们有颗欢喜、敬畏、祟善、敦厚的心灵,一样会容止若思,言辞安定,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可久可大,其惟学欤,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文/ 李慧中

摄影/ 叶新球 周煜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