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蚂蚁型社会组织形态思考

作者:山润3

蚂蚁是世界上存在历史最为长久的物种之一,蚂蚁生命力顽强,蚂蚁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恐龙早已灭绝,而蚂蚁却生存了下来;蚂蚁的生活环境十分潮湿和肮脏,可是它们却很少生病,可见其生存和繁育能力也是多么的强。那些世界上曾经最古老、最强悍和最庞大的物种,比如恐龙都已经消失很长时间了,而诸如老鼠、蚊蝇、蚂蚁、蜜蜂等小型和微小型的物种却依然存在,且将永远存在。老鼠和蚊蝇的等物种只有吃饱和生殖繁衍,没有特定的组织分工,靠的就仅仅是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敏锐的寻找食物的能力,满足的仅仅是自己个体的生存及繁衍,但是蚂蚁和蜜蜂与它们不一样,蚂蚁的生存和繁衍除了满足个体需要外,还考虑全体共同的需要,并且分工协作有序完成特定的有意义的工作,达成成果。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蚁群的分工一般有蚁后、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5级。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点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

3.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责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个头最小,但数量又是最多的。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寒冷的冬季。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

蚂蚁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养,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少量的发育成蚁后和雄蚁。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产卵,以繁殖大家族。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蚁类。严寒到来之前蚁类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准备冬日里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食料(奶蜜);它们还在严寒到来之前,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来年春天播种用。

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在群体中,蚁后是唯一能产卵的繁衍后代的。它是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

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触角上的感受器能识别信号,它们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那从蚂蚁的组织形式分析和观察,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1、蚂蚁的组织形式用王立铭老师的话来讲,可以定义为:一群有情有意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他们做的事儿比单个蚂蚁完成的任务要复杂。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他们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同时又被各种方式组织起来完成各种各大的事情;

2、要建立一个非常严密和忠诚的社会结构,需要开展做有意义的事。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对蚂蚁来说,生存的问题一个是繁殖,一个就是食物,繁殖的功能由蚁后完成,蚂蚁窝内的未成年蚂蚁为其服务,雄蚁不断的帮助繁殖,外部蚂蚁即工蚁(雌性的)不断获取食物、并承担筑巢、防卫的功能,未成年蚂蚁也会不断地成长为工蚁,补充工蚁的损失或者说增加工蚁的力量,因为只有能够获得更多食物才能供应更多小蚂蚁、雄蚁以及蚁后;

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让自己的蚁群繁殖下去的使命就像是人类社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那蚂蚁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是什么让所有蚂蚁都愿意自觉的分工和干活呢?就是让单个蚂蚁总是觉得当当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的话是很难生存和延续自己生命的,蚁后还通过分泌一种特殊气味控制了所有工蚁(雌性的)发育自己的生殖器,只有当蚁后消失,或者由于蚁群过于庞大及食物短缺时,蚁后才暂停分泌这种特殊气味,让有可能生育的工蚁“婚飞”,带走一部分工蚁,独立再建立新的蚁群家庭。因此蚁群中的蚂蚁个体一方面承认在没有获得生育权力之前,必须要依靠大家才能生存,而且帮助蚁后生存繁衍就是帮助自己生存及繁衍这种行为意识是由其遗传基因决定的。蚂蚁的DNA遗传率达75%,大于其他雌性交配的物种,应该说主要是因为近亲交配的问题导致的。即组织(蚁后)决定了成员生下来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生下来是雄蚁,就一直贡献精子交配,不需要干活儿,生下来是雌蚁,未成年就会被安排做内勤工作维护蚂蚁窝内的正常生活次序,成年后就换做外勤工作,即获取食物、防卫、筑巢、搬家等工作。蚁后可以控制雌雄蚂蚁的生育比例,实现动态的平衡,一般雌性比例比较高。这就是社会组织中说的职责分工。

4、那蚂蚁个体之间是如何进行协作以及识别敌我的呢?蚂蚁是通过一种共创行为来实现敌我区分的。这种共创行为就是共同的气味,这个中气味是特定蚁群的蚁后、土地、食物、水和蚁巢、全体蚁群个体共同创造的气味组成的。气味相投就是自己人,否则就是敌人,就得打架或避开。这种气味在未成年之前就已经在蚁巢中形成了。在蚂蚁具备了共同的家和共同的气味之后,工蚁是如何完成协作一起寻找食物和搬运回家的呢?蚂蚁首先要具备单兵作战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随机寻找食物,定位及分泌通知信息的三项重要能力,这样才能在随机找到食物时,能够将啃下的一块食物边搬边吃、边分泌,通过方位定位能力径直将食物带回家,当附近的蚂蚁随机嗅到有食物分泌的气味时就会沿着找到食物的蚂蚁的行进路线找到食物,然后在同样的路径上分泌同样的气味,更多的蚂蚁通过这种方式就都能找到这块食物,然后就形成一条路径清晰的搬运队伍。当食物过大或者不能慢慢啃下分解带回家,或者天气不好需要带回家(蚂蚁会通过自己的感官,及对光线和湿度判断来决策),蚂蚁就会不断地聚集,然后合力将食物运走。在搬运时,各只蚂蚁是从各个方向使劲的,当它意识到自己的方向错了(或许是因为它的力量没有起到顺劲的作用,反而顶向自己时),它就会退出这个方向,重新找一个地方另一个方向使劲,对了保持使劲,这样对的搬运方向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参与进来从共同使劲搬运,最终到家。那对于人类社会组织,如何设计这样的规则使所有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且还不一定需要中央指挥呢?心往一处想,就是大家都要愿意出去找“食物”,每个人都要具备找食物并带回家以及告知其他人来一起搬运的单兵作战能力。这个要找的“食物”就是那些需要我们商品及服务的客户或消费者,我们的销售人员就是这些工蚁,销售人员要具备在哪里可以找到客户或消费者,以及如何把客户需求信息全面真实的带回公司(进行客户甄别),然后召集公司所有资源去这里挖掘客户更多需求或者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的能力。即,当已经在服务大客户的时候,需要所有人都要劲往一处使的为这个客户服务好,并挖掘更多的需求。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客户时,也要大家一起来吃下这个客户,并共同服务好这个客户,这个过程信息交流和传递非常重要,你要告诉更多的人这个客户的信息,否则别人就没法帮你,大家就没法儿一起使劲。也就是说,对于公司来讲,对于现有客户的服务(即目标明确时)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不断的获取我们需要的更多的“食物”资源。对于目标不明确时,即我们不知道另一个客户在哪里时,对于销售来讲,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单兵作战能力强的销售人员,让他们每天都要去四处寻找“食物”来源,当找到客户或消费者时,并召集公司的所有资源来攻下这个客户,或者将这个区域的消费者全部吃下。而这些在外跑市场的销售人员,一定要对公司各个环节或部门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设置等情况有所了解,大家通过共同的相处和沟通交流能够成为价值观一致的一群人,在公司共同的使命和愿景的指引下,在共同的企业文化影响下,一起去寻找更多的客户,服务更多的客户,共筑整个大家庭,有更多志趣相投的同事和朋友,同时也能实现每个员工个体的生存及自我发展目标。

5、因此一个公司组织应要建立一个大家认可并理解的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以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哪些价值观或行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存和发展,哪些不能甚至是起到负面作用的,就必须分清楚,好的必须大力提倡及表扬,不好的必须予以禁止和惩罚,并且要保持开放和动态的更新,不断的丰富和优化公司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一个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IP,能够吸引更多气味相投的人才加入,也能使更多客户信赖我们,愿意和我们合作共赢。因此,对内,什么样的员工是应该受到重视和表扬的,员工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和协作,对外,公司人员如何对待客户,并持续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就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需要设计和塑造的内容和要求。

6、其次,公司要成为一个销售或服务型为主的组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从外界不断的获得“食物”,才能供养组织及其成员,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和愿景。那么销售或服务即成为首要任务,首先是要能找到客户,找到客户的前提是要有销售人员愿意到市场中去寻找和挖掘,激发他们的意愿和促成同事之间的协作就成为组织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当销售人员找到客户,并把客户带回公司,找到客户的销售人员获得相应的奖励时,销售人员才有持续的动力和意愿继续寻找客户。但是要把客户“吃下”并成为永久的服务对象,成为公司可以长久挖掘需求的对象,则必须靠公司所有的资源和成员的协同努力才能后做到,这要求公司的产品口味、品种,质量和成本、计划管理、配送服务及售后服务,财务的结算服务等各职责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做到,因为客户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服务的结果,其中任何一个引起客户不满的问题发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失去客户。而当客户成功成为我们的持久服务对象时 ,整个公司才有持续收入,这就产生了业绩绩效,业绩绩效产生的成果应有一定比例给到各个成员,这样才能产生持续的动力和意愿。如果组织激励设计的合适,则能够产生持续的效果,自动推动公司的业务正循环发展,即销售人员越来越愿意找客户资源,准客户原来越多,成功合作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多则内勤的生产及配送服务组织越来越有序,越来越高效,成本越来越低。反过来分析,如果销售人员不愿意出去找客户,或找到客户后,团队中只要有一个部门没有意愿协作去一起“吃下”客户,或者没有动力持续服务好客户,销售人员就拿不到更多奖励,团队其他成员也就没有动力去参与协作,则就形成负循环效应,结果可想而知。那公司有责任赋予员工各种更好的单兵作战和协作的能力和工具,即企业希望销售人员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找到这样的员工,如何培训员工提升其能力使其具备外出快速高效找到客户的能力,使公司团队具备高效协作谈下客户达成合作,以及持续服务客户的能力,企业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和流程,以及企业文化,提供什么样的工具促进团队合作,帮助拿成果出业绩。即公司为员工赋能,员工为公司拿业绩。

——山润,2021年10月14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