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作者:诗词悦读君

最近电视剧《清平乐》在湖南卫视热播,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清平乐》是由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改编而来的,原著主要讲述了徽柔公主和内侍怀吉两情相悦却咫尺天涯的爱情悲剧,电视剧则弱化了感情戏部分,加入了更多的历史戏。虽然徽柔与怀吉的爱情故事仍是其中的一条主线,但剧中的主cp已由公主与怀吉改为仁宗与曹皇后,剧名也由《孤城闭》变成《清平乐》。

对于剧名的改变,很多原著粉不是十分理解,觉得《孤城闭》挺好的啊,为什么要改成《清平乐》呢?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首词里找到答案。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1.一句“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道尽剧中人的无奈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北宋王安国的这首《清平乐·春晚》本是一首伤春之词,表达的是春光易逝、无计可留的伤感,但其中的意境,却与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十分契合。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黄莺啼鸣留不住春天的脚步,南园风雨吹落满地的残红。歌女在深更半夜弹起琵琶,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天涯。只见那春风中自由曼舞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的权贵人家。

词中虽有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深深的幽怨和无奈。这种幽怨和无奈,不也正是仁宗、丹姝、徽柔、怀吉的真实写照吗?

仁宗虽然贵为皇帝,但也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亲生母亲近在眼前却无法相认,废立皇后这样的终生大事也只能听从朝臣的安排,想要御驾亲征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想要护佑爱女周全最终还是挣扎得遍体鳞伤。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丹姝也是同样充满无奈,明明心中仰慕的是仁宗,却被指婚给了李家公子,终于如愿以偿被选立为皇后,洞房花烛夜又遭到仁宗的冷落,好不容易与仁宗冰释前嫌,却又碍于身份和礼法不得不保持克制和疏离。

徽柔与怀吉则更加悲情。徽柔虽极得仁宗的宠爱,却决定不了自己的婚姻,不得不嫁给平庸木讷的李玮。怀吉虽然钟情于公主,却改变不了自己内侍的身份,两人注定有缘无分。他们进行疯狂的抗争,却终究落得个永生不得相见的结局。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这一切的无奈,都缘于他们身份的掣肘,缘于那一堵宫墙的桎梏。他们虽然享尽了世间荣华,却也饱尝了常人难以体会的心酸。世人贪恋他们的富贵,他们却羡慕世人的自由。人生如有来世,他们应该也会像词中所写的那样,“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2.《清平乐·年年雪里》与徽柔一生的遭遇何其相似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是李清照借赏梅对自己一生进行的回顾。年轻时,词人常常沉醉在插梅花的快乐里。后来,再无年轻时的那种兴致,只是一边揉搓着梅花,一边泪湿衣衫。到如今,两鬓已生华发,独自漂泊天涯,只见晚来风势劲急,梅花也随风凋零,再难看到。正是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境,也恰如其分地映射出词人的一生遭遇,早年无忧无虑,中年忧思神伤,晚年孤独凄凉。

读懂了这首词,我们再来看徽柔的遭遇,与词中所描写的何其相似?少年时代的徽柔,父皇疼爱,皇后怜惜,母妃宠溺,几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年后,被迫嫁入李家,婚姻失意,情感不顺。再后来,她夜扣宫门,引发滔天非议,与怀吉也不得不分开,爱而不得,最后凄凉离世。李清照的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似乎就是专为徽柔而量身定制。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3.曾经“紫陌青门”,最后“雨魄云魂”。

清平乐

[宋]赵令畴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赵令畤的这首《清平乐》,借春景以抒情,忆旧而怀今。尤其是词的下阙,通过今昔的对比,突显今时的冷落凄清。“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去年还结伴同游、柔情蜜意,今年却雨魄云魂、形单影只,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肝肠欲断。而“断送一生憔悴”,更是“只消几个黄昏”。

剧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不也正是如此吗?从最初的郭皇后,到后来的张妼晗,再到许兰苕,得势时何其风光,失宠时又何其凄凉,都曾“紫陌青门”,最后“雨魄云魂”。而这种命运的转变都不过是转眼之间,正是“只消几个黄昏”。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孤城闭》改名为《清平乐》的缘由

这三首《清平乐》词,不是为电视剧《清平乐》而作,但却与剧中人物的命运如此契合。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剧中的感情基调,再回头看剧名《清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