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作者:吃咸萝卜的小人物

武则天大肆诛杀李氏宗族,擢拔娘家亲眷,一时之间,武氏权倾朝野,威势熏天,可是,武后两个侄儿,武承嗣、武三思,却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当上太子,一劳永逸的解决武氏王朝的迭代问题。

于是,这两人几次三番的指使人在对武则天耳朵边吹风:“太子为国家的根本,早早确立,有利于大周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当然,太子人选,肯定是武家人,李姓人就不要想了。大周为武家天下,自古以来,就从没有天子以异姓人做继任者的。”

这一番言辞,有情有理,还真的把武则天的心说动了。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不过,兹事体大,关系国本,武后总归有些犹豫,于是,询问宰相们的意见。

她这一问,正中狄仁杰下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h1>

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深受武后宠爱,武承嗣、武三思百般阿谀奉承,若二张骑马,就争着配鞍,尾随在马后;若二张坐车,就争着驾辕,执鞭吆喝,谄媚地称张易之为五郎,张宗昌为六郎。

可是,狄仁杰,面对这两男宠,那是一点面子都不带给的。最精彩的,得算是“纵博褫裘”,狄仁杰的表现,潇洒出尘,特别解气。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南海郡进献来一件集翠裘,武则天赏赐给张昌宗穿上。狄仁杰正好进宫,武则天便让他和张昌宗一起玩双陆。狄仁杰心中很是不齿这张昌宗,老早就想训斥他一番,见武则天要他玩游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道:“三局两胜,臣用身上的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皮袍子。”

武则天哈哈一笑:“国老真会赚便宜,他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您这紫袍可比不上。”

狄仁杰一听,脸色肃然:“我这件紫袍,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服饰,高贵无价;而张昌宗这件皮袍,只不过是因宠幸而得的赏赐。两件袍子相比较,我还觉得吃亏了呢!”

张昌宗被狄仁杰一顿夹枪带棒,说得哑口无言,羞赧沮丧,还没开始玩呢,气势就输了,结果,连连败北,将集翠裘输给了狄仁杰。

这个还不是最出彩的,狄仁杰出宫后,将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然后策马扬长而去。贵为天子面首,一样不会让你开心颜,狄仁杰,是个男人。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面对的,无论是皇亲,重臣,还是男宠,狄仁杰就是那么尿性。

确立太子,明眼人都知道,武则天有倾向娘家侄儿的意思,胆子小的,不敢说;圆滑的,说囫囵话,可是,到了狄仁杰这里,那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唐中宗)不可。”

狄仁杰直言不讳,武则天勃然大怒。

事情到了这一步,好像打了死结,不过,转机也很快到了。那就是传说中,武后做了一个梦。

说是一个梦,但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玩双陆的游戏,没赢下一盘;一个梦是一只大鹦鹉,折断了双翅。

据说,狄仁杰是这样解释这两个梦的。

第一个,输了游戏,就是无子可下了,那是在警示: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能动,一动,就乱了,危险了。

第二个,鹦鹉喻指武后的姓,两个翅膀,就是武后的两个儿子,李显,李旦,只有起用他们,才能重新振作,展翅翱翔。

解完梦,狄仁杰又说了一番语重心长、入情入理的话,彻底把武则天的心,给说动了。

“陛下,您想想,姑侄与母子,哪种关系更为亲密?陛下立自己儿子为太子,那么即使太后千秋后,仍能拥有自己的宗庙,享受万代子孙太牢的供奉;若立武三思等人为太子,三思是太后侄儿,臣可从未听说侄儿成为天子后,会在太庙中供奉姑妈的。”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h1>

狄仁杰去世以后,武后哭着说:“朝堂空矣!”常常叹息:“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说起来,武则天才算狄仁杰真正的伯乐啊!

相反的是,李显对待狄仁杰,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武则天病重时,狄仁杰曾建议太子监国,因为大臣们反对,未能成功,李显复辟后,听说了这事儿,却并不领情,他说:“君主还在病中,就要太子监国,都说,臣子要忠贞如一,狄仁杰这的做法就是在向我邀功讨好,施加恩惠,好要我感谢他啊。”

武则天想立娘家侄儿为太子,狄仁杰一句话打消了她的念头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言直谏。举个栗子。狄仁杰对武后所说的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说到武后心中痛处,武后想不理会都不行。武后逐渐明白过来,派使者把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不得不说,这李显脑回路清奇,一般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当然,作为一个昏庸的君主,与他后来做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儿相比,这个就不算啥了。

要是知道李显后来做的一些奇葩事儿,狄仁杰地下有知,多半会爬出来,把与武则天说的话收回去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