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作者:圣通斋主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宋之问之《灵隐寺》赏析

沈俊

灵隐寺唐·宋之问鹫岭郁岧峣,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

涤烦嚣。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圣通斋主读诗笔记】之三

首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意。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佛祖所居之地称龙宫。 “锁”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之永恒。这里用“鹫岭”“龙宫”两个典故,使上下句对仗精准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一般来讲,首尾两联不用对仗。在这,作者首联打破常规,形成对偶,开始就给读者以整齐和谐之美感享受。

次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句写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对句写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天,令人惊叹。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

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一般来讲,桂树只开花不结子,但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之时,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俗称桂子。很显然,出句是由吴刚月中伐桂的神话而来。天香,芳香的美称,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北周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宋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都是这个意思。对句是说月宫中桂花的芳香荡漾飘逸,从云外袭来,时隐时现,非同一般。桂子、桂花的尊贵身份,更衬托了环境的清幽空灵,就如同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这一联特写桂花,很有特色。

接下来的三联转入侧面衬托描写。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描绘出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谧、脱俗之美。作者深受此胜境的感染,不由自主地发出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的赞叹,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得以如愿以偿,竟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尾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是写诗人的幻觉或想象。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据《神仙记》载,“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

诗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公元650至656~712至713间),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曾贬泷州参军。召为鸿胪主簿,再转考功员外郎,又谄事太平公主。以知贡举时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他的诗格律精细,属对工整,对唐朝律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

响。

,赐

本名沈俊杰,字圣通,沈约之第74代孙。汉族,中共党员,咸宁市商务局副处级退休干部。曾任《中华诗词网》执行坛主兼联版首席版主十年;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咸宁市潜山诗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潜山诗词》、《咸宁诗词》、《咸宁诗联》主编。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咸宁市潜山诗社社长;《潜山诗联》主编。

自2008年至今,一直在咸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兼职教授诗词楹联课程。曾先后被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联教先进工作者;被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湖北联坛精英”、“湖北联坛十杰”荣誉称号;被咸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咸宁市第二届“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类银奖荣誉;被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授予“咸宁市诗词楹联界耆宿”称号。其诗词楹联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不同的诗联刊物,获国家级、省级创作等级奖多达三十余次。学术造诣比较深厚,有《联言对语》、《以言集》、《以言又集》、《漫谈对联艺术的诸多讲究》、《赋体入门指要》等专著面世。还曾参与《鄂东南女子诗词选》、《古今诗人咏咸宁》、《咸宁市对联集成》、《诗咏香城泉都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

选》、《古今诗人咏咸宁》、《咸宁市对联集成》、《诗咏香城泉都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