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作者:白杨学史

陈寔(shí),东汉末年人士,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 ,出身寒微,但是家庭条件的不好并不影响他的学习能力。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那时候读书就像分配制度,是有名额的,陈寔由于学习能力强,人品高尚,在家乡为人不错,长大后被举荐去太学读书。

几年后学成归来,陈寔被分配到基层,当颍川郡的西门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官虽然不大,但陈寔干得有声有色,一步步做到县长一职。

据说陈寔县长上任时,一不骑马,二不坐轿。一路上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于是美名远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普通的县长怎么会让三万人为他送行呢?他可是留下了很多故事的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成语典故“梁上君子”</h1>

现在我们叫偷东西的人为“小偷”,“小偷”还有另一个别称梁上君子,这个故事就是源自陈寔。

某天,有个小偷偷东西偷到陈寔家中,藏在房梁上,却被陈寔发现。陈寔当时并没有揭穿他,而是将自己的子女都叫来。

说到:“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是由于后来的环境影响而成的,就像有些躲在房梁上的君子一样,他们并非天生就是坏人。”

这小偷一听,立马就知道这是在说给自己听的,连忙从梁上下来叩首谢罪。陈寔安慰他:“我看你的样子,并非恶人。希望你回去以后,反思改过。今年饥荒,我想你也是因为日子过,才出来偷东西的,我能理解。这里有两匹绢,你拿去吧。””

对于到自己家中偷窃的小偷不仅不责罚,还教育他做人的道理赠与他东西,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美谈,从此“梁上君子”也成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后汉书·陈寔传》记载:“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成语典故“难兄难弟”</h1>

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在晚年儿孙绕膝的时候,某天他的两个孙子在互相商业吹捧自己的老爹,争了好久争不出胜负,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寔那里,要老爷子裁决。

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论学识品行,你们的父亲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这个就是成语“难兄难弟”的由来,意思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

到今天,“难兄难弟”一词已经演变成“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个困难境地的人”的意思了。

陈寔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被大将军窦武提拔陈寔为掾属,辅佐他管理。陈寔摇身一变,从一个卑微的县长变成朝廷大将军的红人。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之前,其中一个叫张让的常侍是陈寔的老乡,他父亲去世了,朝廷官员纷纷看不上这些宦官,当地很多官员名士都不去,这让张让感到很没有面子。

只有陈寔一个人去,张让非常感动。然而此举遭到了别让人的鄙视,大家都说陈寔是个势利眼,想找张让当靠山。陈寔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说同朝为官,又是自己的老乡,死者为大,所以就去了。

后来十常侍之乱,张让挥起屠刀杀了许多官员,但只要陈寔出面求情,张让全部保全。于是当初痛骂陈寔的人又改变了态度,对陈寔万分感激:多亏了陈寔啊,不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汉灵帝中平四年,陈寔去世,享年84岁。陈寔去世的时候,场面极为轰动,三万老百姓不远千里前来送行,大家一同为陈寔刻立石碑,谥号“文范先生”。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陈寔一生随和、谦逊,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能坚持公平正义,不盲从。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从此之后陈寔家族由寒门变为上层贵族,家中人几代为官,后人中更是出了唐玄奘(本名陈祎)这样的子孙。

去世时三万人送行的东汉小县长陈寔:更是唐僧的祖先成语典故“梁上君子”成语典故“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