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作者:井冈山红色记忆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代领袖,他的政治能力突出,外交能力也十分出色。所以每当一些国家领导人跟毛泽东见面之后,都会对其言行深感佩服。因为毛泽东代表的是全中国,他的一言一行,有着大国风范,这让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无不佩服。

而美国作为经济强国,曾经很多年没有跟中国合作,他们自恃是超级大国,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在眼里。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要强大自己,总有一天,美国人一定会精心打扮,上门来拜访我们。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果不其然,毛主席说的这番话最终还是成为了现实。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进入了白宫,尼克松当权后,就想着要改善和中国的这种关系。所以在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坐飞机来到了北京,迎接尼克松的是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当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那一刻,也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隔绝状态终于结束了。此次尼克松访华,一是为了解决两个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问题,二是为了交流一下国际形势,并且对中美的关系交换意见。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亲切地接见了尼克松。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一起促膝长谈了一个多小时,交流也非常愉快,至此,中美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尼克松甚至还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展望中美在未来的关系。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时,他还给毛主席带了一些特别的礼物,出于礼貌,毛主席也给尼克松回赠了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不过,收到礼物后的尼克松却并不满意,因为他早就听说了毛主席是书法大师,当即就表示希望毛主席亲手写一幅墨宝,给他留作纪念。

毛主席很快就答应了,随后就让助手准备了笔墨,挥毫写下了12字墨宝: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当时的尼克松,虽然欣然接受了毛主席的赠礼,却不太明白这12个字的真正含义。不光是当时的尼克松不明白,就连很多中外的学者,也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有很多人精心研究,想弄明白这12字墨宝到底是啥意思。

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在纽约逝世了,享年81岁。关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12字墨宝,他至死都不明其意,也给自己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不过,这件事也过去了快50年了,却依然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是一个未解之谜。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时间回到1972之前,那时候的中国,跟苏联的关系并不好。面对苏美争霸,毛泽东也对周恩来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个,不能两面作战。而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他曾经多次向中国示好。此时,对国际局势洞若观火的毛泽东,马上察觉到了中美合作的可能性。随后, 在1971年7月9日到11日,中美经过一些交流,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了协议,同年7月16日发表了《公告》,确定了尼克松即将访华这一重大事件。

最终,尼克松在中国待了7天,一直到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才离开中国。在那个时候, 国际形势也是瞬息万变,面对当时的局势,美国总统访华,毛泽东肯定是高兴并且非常支持的。所以他送给尼克松的12字墨宝,也肯定有一定的含义。在我们看来,毛主席的这12字墨宝意义深远,我就个人看法给大家解答一下。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老叟坐凳,意思就是说美国就像一个老头,安静地坐在凳子上。他们自恃是强国,却没发现世界正在慢慢发生改变。毛主席的意思是,美帝有点坐井观天,跟不上形势了,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与苏联抗衡。

嫦娥奔月,本来指的是我国的一个神话传说,嫦娥羽化登仙飞上月球的故事。在这里指的就是中国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也间接表明了中国科技实力在逐步增强,美国不能再用以前的态度看待我们,只有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1972年,毛泽东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一头雾水,至死不明其意!

走马观花,跟字面上的意思一样,毛主席对尼克松这次访华的时间,不太满意。暗指尼克松像走马观花一样,访华的时间太短,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突破。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12字墨宝,寓意很深远,期盼也很明显。毛主席希望中美的关系能长久保持,而不是短暂的维持,更不是为了利益分分合合。不得不说,伟人的意境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叹为观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