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作者:文达马历史观

1935年续范亭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悲愤地写下《哭陵》一诗。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

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

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苦闷惆怅、救国无门的续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要求抗日。他在《告民众书》中说:“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

续范亭何许人也?为何如此铮铮铁骨、一心抗日?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续范亭,著名爱国将领。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县,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19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大革命期间受冯玉祥聘请,在西安担任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与共产党人最早有过接触;后来一度归隐,“九一八”后出山练兵准备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续范亭感国难当头应有责任,便马上出山呼吁抗战。由于得不到政府理睬,他便到老友兰州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处当了参谋长,到任后以日本为假设敌积极练兵。

1935年12月,续范亭以老国民党员和西北地区代表身份前往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到会后,他找到许多要人呼吁抗战,看到的却只是歌舞升平和追官逐利的现象,大会临近结束,他们仍对抗日救国毫不提及。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续范亭悲愤之极,当朋友们建议到中山陵前去“哭陵”时,他慨然说:“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有用热血才能把这些败类冲到人类行列之外。”对续范亭的这句话,朋友们未领会其意。

1935年12月26日清晨,续范亭穿着整齐,叫出租车疾驶到中山陵园,至下午仍未归。朋友们回想起来感到不好,忙赶往总理灵堂前,发现续范亭腹部已被自己剖开一个大口,人已昏迷在血泊中。大家把他抬到医院抢救,在他身上又找到血迹斑斑的绝命诗。

此事轰动南京,国民党政府开始时禁止报道。不久,一家上海私人报馆突破禁令,发表了这个消息。报纸刊登了续范亭躺卧病床的照片和剖腹前五首绝命诗手迹,立即引起举国震惊。中央社才被迫登出“中将续范亭因忧国忧民,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的消息,却仍不提要求抗日一事。

民间团体的慰问信件和电报,如同雪片飞来。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张学良等高级将领也赶到医院看望。续范亭经抢救脱险后,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又赴杭州疗养。此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的材料,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决心要以推动停止内战的方式而不再用血谏来促进抗战。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续范亭担任了杨虎城将军的使者,对西北军将领和山西军阀阎锡山做工作。随后,中共代表主张释放蒋介石,他很不理解。经已是共产党员的老友南汉宸引见,他与周恩来会面,当面聆听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讲解,便心悦诚服。

1937年夏全面抗战爆发,在山西各界拥戴和共产党的支持下,阎锡山任命续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范亭为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保安司令,想借其威信更好为自己征兵征粮。

随着抗战形势严峻,阎锡山便想对日妥协,在会上提出“存在高于一切”的谬论。续范亭反驳说:“不抗战到底,根本谈不上存在。”阎锡山在会下气恼地对亲信说:“续范亭是背上棺材抗战的,我们不能背上棺材抗战。”阎锡山下令袭击八路军时,他潜离会场飞马跑去报信,并以自己的部队阻拦侄儿所率的晋绥军一个师进攻。

抗战初期阎锡山的晋绥军溃败时,续范亭领导的动委会收编散兵,并请八路军派干部进行管理教育,很快组织了六个支队,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开辟了晋西北根据地。

1939年春,阎锡山害怕进步力量壮大,将续范亭的部队缩编为暂一师。同年12月,阎锡山发起袭击八路军的晋西事变,事前派亲信赵承绶召开会议传达命令。

赵承绶与续范亭在陆军小学时便是同学,此后三十年都是好友,因此不大提防,下达完命令便和别的将领专心看地图进行部署。续范亭乘机离开会场,跃上战马直奔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通报这一紧急情况。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当时,八路军在晋西北兵力不多,续范亭便把暂一师拉上去拦阻晋绥军。恰好其先头部队由自己的侄儿续靖夫任师长,发现叔父的部队拦在前面,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扭头后撤。

接着续范亭又与八路军一起阻击自己的老友赵承绶部的进攻,保卫了晋西北根据地。事变后,续范亭任总指挥的山西新军完全由共产党领导,他本人又兼任了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续范亭在延安养病六年,最后转移到临县,临终前他表示:“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

续范亭将军于1935年剖腹事件后,体质一直很差。1940年夏,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地报复“扫荡”,续范亭率机关奔走转战,结果病倒。

中共中央得知后,于1941年春将他接到延安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检查发现肺部已大部溃烂。他在疗养中得知阎锡山与日寇暗中勾结,愤然写下《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以三国时诸葛亮的口气,历数苍鬓老贼的罪行,最后又说:“我知道骂不死你。王朗能被诸葛亮骂死,是因为尚有羞耻之心,而你却无羞耻之心。”毛泽东看过后说:“廉顽立儒振奋人心,是一篇檄文式的文章”。

在延安六年间,续范亭同朱德、吴玉章、徐特立等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1946年冬延安疏散,毛泽东到医院劝续范亭转移。

翌年,他移居山西临县,病势恶化时他致信中央请求“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9月12日,续范亭与世长辞,终年54岁。次日,中共中央复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实现了他的遗愿。

“誓死抗日血沸腾”,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生

毛泽东主席为他亲题挽词: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续范亭的一生,是由爱国主义走向追求共产主义,从旧式军人成为跟随时代潮流勇进的革命斗士,是由旧式军人不断进取,跟随时代潮流转变为坚强的革命斗士的典型。

续范亭生长于号称“两山(太行、吕梁)夹一沟(汾河)”,在近代相对比较封闭的山西,却从学生时代起便追求新思想。目睹国家衰败,出于图强愿望,他少年起便投考军校,几十年跻身行伍。

续范亭出于传统的忠节之气影响,在抗日问题上曾想对政府采取“尸谏”,虽在中国产生过积极影响,却不是一种先进的形式。

他最可贵之处,便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观念,从而能跳出晋绥和西北旧军人的圈子,在历史重要关头不惜与坚持反动立场的老友交火开战。他在延安养病的六年间,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曾在诗中写道:“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