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作者:舍间工作室李老师

用基于怀疑的创新性思维来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我在加拿大教儿子学初中语文

第十二讲:这位女作家比利哈乔夫还会用成语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我:接下来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

儿子:乍一听名字怪怪的。一位女作家为什么关心“精神的主题”?而且要为精神准备三间小屋?

我:不错,你的问题直奔主题了。之所以她关心精神方面的主题,跟她的身份和从业背景有关。搜搜看。

儿子: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心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班毕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原来是因为她是心理咨询师的缘故啊,所以特别注意人的精神和心灵方面。在她的简介中我注意到,她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两方面的内容:

地地道道的“生活家”

毕淑敏的身份很多:医生、心理师、作家,还有一个就是“生活家”。她的作品多与自己的职业角色有关,笔下文字渗透着睿智和温情。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可以说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生活家”。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顺利抵达终点才是赢家

毕淑敏指出,当今的学习变得功利化,孩子压力越来越大,父母争着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人生还有“终点线”,只有顺利抵达终点,才是胜利的人生。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抢跑,正常出发,坚韧不拔,到达终点。”

我:不错,她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又写出温暖的文字来回馈生活,的确是生活家。我也十分赞同她的观点:顺利抵达终点才是赢家。教材把这篇文章呈现给初三的学生,正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确,把握好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的精神丰富,心灵丰盈,成就顺利到达终点的人生。

儿子:但是我看课文,不像是议论文啊!为什么放到了议论文单元?

我:问得好。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有争议,有的人说它是议论文,有的人说它是散文。我更倾向于散文,只不过是说理性散文而已。你看书下注释:选自《毕淑敏散文》嘛,说明当初入选的时候就是按照散文选入的。

儿子:好吧,那我再好好看两遍这个课文。我觉得语言还是挺美的。

我:带着一个任务阅读,然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毕淑敏真是比利哈乔夫还能用成语啊

儿子:哎呀,读了两遍真是受益匪浅。我也用成语了。不过真是用不多毕淑敏啊。她是出口成语闭口成语啊。

1.读准字音。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惊骇(hài)濡养(rú) 麾下(huī) 灰烬(jìn) 矗立(chù) 襟怀(jīn) 广袤(mào) 驰骋(chěng) 坍塌(tān) 自惭形秽(huì) 轻觑(qù)2.理解词语。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开阔、广阔。从东到西的长度为广,从南到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倒塌,崩塌。宽宥:宽恕,原谅。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发丝,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借指武职、军人,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李代桃僵:李树代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之间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我:是啊,这么多成语能记下来就不错,如果还能运用自如,的确需要很多的练习呢。现在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吧。

儿子:其实很简单吧。就是:

毕淑敏认为一个人的心灵之所应该住着三间小屋,一个小屋用来装爱和恨,最好爱多于恨,或者只有爱没有恨;第二个小屋来装自己喜欢的事业,就是找到自己爱做的事,并且持续坚持去做;第三间小屋给自己,让自己思考,自己感受,把握自己的节奏,活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人生才算完美和幸福。

这也迎合了前面我们对她的认识:她是生活家,且主张顺利到达人生终点才是赢家的观点。

我:非常好!那如何证明她的看法或者叫观点正确,且能站稳脚跟呢?我们可以怎么样去印证,最好在课文里用她的原话。

儿子:你的意思是,如果不建这三个小屋就会怎么样对吧?

我:对呀,这样一来不就印证了这三个小屋的重要性了吗?

儿子:对啊!我找找啊!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成语正好铸就自己的反面论据

儿子: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的考点)

------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鄙视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用反问可以强调其重要性)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做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排比句式,说出问题的严重性,再三强调精神小屋不安放自我的后果)

我:这一下子,整个课文就明了了吧?为什么她要写这三个小屋?这是一种比喻,想说明人的精神世界,有爱,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才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

儿子:对,对,对。她最后还在强调,用排比的句式: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的的确确是说理性散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不忘了抒情: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真的能看出来,是一名医生转为作家的人。重视健康,有那么富有感情。

我:哈哈哈哈。所以说,是不是非常及时地出现在了初三的教材中。对于我们这么大的人来说,正需要在精神世界予以指导,让我们明白,如何生活,如何自爱,如何自立。我在这里要再一次表达教材编辑们的良苦用心。

另外,毕淑敏的文字特点是简洁含蓄而又准确。哪怕是说不好的一面,也要迂回地说,但是意思很清晰,并不让人迷糊。能再找出一个例子吗?

儿子:那太容易了!比如第二间小屋里面。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我觉得虽然直接明了,却含蓄而准确。

得益于“轻觑”、“腐蚀”、“挟持”、“麾下”、“人质”等词。

我:不错,而且这几个词完全可以出一道考试题呢。要十分注意读准音,弄懂词义。可见小词可以起到大作用。这篇文章,精神的三间小屋,用小屋的小,说明了大道理,这是什么方法?

儿子:以小见大呗。我觉得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

她写的文章有一个小争议,不过我倒是不在乎

本课的学习思维训练:

1.所谓文如其人,就是指语言风格和主题的设立都能体现作者的背景和性格,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女性、医生、心理咨询师、作家都融入其中了;

2.成语的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呈现了毕淑敏的写作风格: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

3.教材选择本文的目的是及时地对同学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建造丰盈的精神世界的指引,继而让我们平衡自己的生活,赢取人生的真正胜利。

4.本文字词方面的考点非常多,要多注意学习应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