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作者:啦咖非

  刘鼎与沈鸿是我党著名的、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在我国机械工程技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威望。同时,刘鼎和沈鸿也是《机械工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老领导,在回顾他们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卓越贡献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崇敬、亲切与自豪之情!

刘鼎和沈鸿:我党著名的机械工程技术专家

刘鼎(1902-1986)是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者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誉为“军工奇才”。他早年参加革命,经孙炳文和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战争时期就主持我党军事工业的建设。

沈鸿(1906~1998)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带着自己工厂的几部工作母机从上海奔赴延安,投身兵工事业,为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1942年,荣获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无限忠诚”四个大字的特等劳动模范奖状。

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刘鼎和沈鸿都曾多次精诚合作。如解放战争时期,刘鼎率领沈鸿等技术骨干在晋察冀边区建立军事工业基地,沈鸿领导晋察冀工业局机械研究室设计制造生产专用机床。1947年夏秋之交,按朱德总司令指示,刘鼎利用所辖两个研究机构研制攻坚战急需的武器弹药,其中一个就是沈鸿领导的炮弹和引信研究室。1949 年9月,刘鼎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副部长,随后即由刘鼎任团长、沈鸿任副团长,率汪道涵等同志组成重工业考察团前往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考察重工业,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恢复工业生产作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刘鼎、沈鸿与刘仙洲等前辈共同发起重建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刘鼎、沈鸿二人也曾先后担任学会的理事长。1958年,刘鼎和沈鸿受中央委任,分别在南、北主持万吨水压机的研制,其间也互相协助解决技术难题。

电渣焊和“蚂蚁啃骨头”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任一机部副部长的刘鼎撰写了题为《机械工业10年的辉煌成就》的文章,《机械工人》冷加工、热加工两刊1959年第10期都发表了该文,文中写道:

我国机械工业在发展中非常重视采用和推广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方法。譬如电渣焊工艺的广泛采用;失蜡铸造和其他精密铸造以及球墨铸铁近几年来也得到了推广;粉末冶金和无切屑加工技术已获得多方面的实效;高速切削、强力切削以及各种先进刀具在全国各地已经普遍采用;电加工的进一步探索已经在多方面进行中。我们在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创造了不少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经验和方法,例如“蚂蚁啃骨头”,我国古老铸造工艺“泥型铸造”的新发展等。

此时,万吨水压机正在制造中,电渣焊工艺和“蚂蚁啃骨头”方法都在发挥着关键作用。《机械工人》在这两种技术推广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渣焊由苏联巴顿焊接所发明,20世纪50年代初在苏联也是刚刚用于生产,是当时先进的焊接新技术。“蚂蚁啃骨头”是指在缺乏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用小机床来加工大零件,这是东北机器制造厂的老工人在制造氮肥生产设备时发明的,刘鼎在该厂检查时深受鼓舞,并把这种方法命名为“蚂蚁啃骨头”。

经过编辑部策划,《机械工人(冷加工)》1958年第10期以“蚂蚁啃骨头”为主题,《机械工人(热加工)》1958年第10期以电渣焊为主题,分别发表了《大力推广“蚂蚁啃骨头”和土机床,解决关键设备不足的问题》《向电渣焊进军》等系列文章。“蚂蚁啃骨头”方法的诞生地东北机器制造厂专门发表了总结实践经验的文章,当时还是年轻人的潘际銮院士发明的板极电渣焊技术在杂志上也得到了宣传。

“南沈北刘”主持制造万吨水压机

1958年,为打破国外封锁,提供工业部门急需的特种大型锻件,我国确定制造两台1.25万t级自由锻造水压机, 分别由刘鼎和沈鸿主持。

刘鼎主持的一台万吨水压机由沈阳重型机器厂(以下简称“沈重”)和第一重型机器厂(以下简称“一重”)为主设计制造,安装在一重。为积累经验,先在沈重试制了2000t水压机(见图1),最后决定这台水压机采用3缸4柱铸钢件组合梁结构,其中立柱横梁和底座的制造与安装是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根据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立柱分为3段,用单重88t的合金钢锻造,然后采用电渣焊接而成;3个横梁用10个大型铸钢件用机械方法结合起来。这台水压机于1962年制成,1964年投产。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图1 刘鼎(右一)在沈重试制的2000t水压机前

沈鸿主持的一台万吨水压机(见图2)以江南造船厂为主制造,安装于上海重型机器厂(以下简称“上重”)。受当时上海条件限制,这台为全焊接结构,6缸4柱,横梁为厚钢板焊接结构。由于缺乏大型加工设备,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加工大型零部件;电渣焊在4根立柱和3个横梁的焊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技术精湛的焊接工人唐应斌因此也成为全国著名劳模。这台水压机1962 年制成投入生产。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图2 沈鸿(前排左五)在上重万吨水压机前

这两台万吨水压机的成功制造,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

令我们自豪的是,刘鼎和沈鸿两位都与《机械工人》有很深的渊源。刘鼎是杂志的创建者,沈鸿一直支持本刊的发展,他们多次参加机械工人杂志社举办的重要活动(见图3),并对杂志发展多次给出重要的指导。刘鼎和沈鸿主持成功制造万吨水压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图3 刘鼎(右)和沈鸿(左)在《机械工人》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时至今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同时又面临着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加强国防建设的新任务。大型飞机研制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大专项。“研发飞机大型整体优质锻件的锻压装置必须立足国内”,两院院士师昌绪审时度势,组织各方专家30余人历时一年多次论证,最后决定建议国家批准立项制造一台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锻压机。2013年4月10日,8万吨模锻液压机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正式投产。

8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的建成投产,打破了制约我国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对改变我国大型模锻件依赖进口,实现大型模锻产品自主化、国产化,变锻造大国为锻造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热加工2014年第23期《航空工业模锻装备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一文有详细的描述,作者系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专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专委会专家曾凡昌研究员,文中更是对8万吨以下吨位压力机,如西南铝3万t模锻液压机、三角航空4万t模锻液压机等,以及国内外行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回顾(见图4)。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a)二重8万吨模锻液压机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b)西南铝3万吨模锻液压机

从“南沈北刘”、万吨水压机到“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液压机

c)三角航空4万t模锻液压机

图4 我国大型模锻液压机(热加工2014年第23期)

此外,汽车模锻万吨线引发行业关注,取代模锻锤生产曲轴、前轴等部件已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十二五”末国内有接近20条万吨线依次到位,大型模锻件竞争加速,来满足迅速扩产的需求(《万吨线翻番增长、大型模锻件竞争加速入红海》,热加工2012年第1期)。近年来,中国锻压行业的发展,引发国内外行业同仁瞩目,如济南二机床大型高速冲压生产线跻身国际高端市场,令国人所骄傲。未来,《金属加工》将谨记前辈教诲,作为工业媒体,不断奋进,为我国锻压行业发展呐喊鼓劲。

金属加工史话

《金属加工史话》由金属加工杂志社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以《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杂志自1950年创刊以来的记载为主线,重温了70年来新中国机械行业的若干重要事件、著名人物以及历史片断,着重叙述了从“一五”到“十三五”的各个历史时期杂志推广和交流的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回顾了倪志福等一大批全国著名劳模及其生产实践经验,同时,展示了杂志在行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以及杂志发展历程。

来源:锻压世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