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文斌:冀东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热血沸腾。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鲍云廊坊

周文斌,原名金成浩,朝鲜人,1908年9月23日出生于朝鲜北平安省新义州红楠洞。1914年,我家迁居北京通州,加入中国国籍,后定居三河市燕郊镇复兴庄。

1944年10月17日,天津蓟县杨家堡突围战激烈而惨烈。殉难烈士中,吉尔特别委员会组织部长周文斌就是其中之一。

加入伟大的中国革命。

1916年,周文斌入通县潞河小学,1922年入潞河中学。他的父亲和哥哥先后参加了朝鲜和中国的革命。受他们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积极要求进步,团结进步同学,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1926年,18岁的周文斌经二哥金永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周文斌不顾个人安危继续他的革命活动。秋天,他先后发展了康景新、张学元()、洪庆龙、张树弟、金(的弟弟)等人入党。并成立了潞河中学分校,担任书记、党总支。1928年秋,周文斌和张震分别被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录取。党组织周文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经常给同学们讲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领导了开滦大罢工。

1936年,中共河北省任命周文斌为唐山市工委书记,成立中共唐山市工委,主要组织开滦煤矿工人运动。

周文斌当时在唐山、华东和电器物资,并在修收音机的掩护下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因为技术出众,很快得到了经理赵永生的赏识和信任,并请他搬到自己的宿舍。周文斌利用便利条件,在宿舍设置了收发机,向领导机关发送信息,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指示。后来,当无线电波被敌人发现,引起怀疑时,他留下了电气材料。之后,周文斌经常利用自己的诊疗技能深入工人地区,去贫困工人聚集的地方,给工人治病,讲一些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激发工人的斗争意识。周文斌先后在汤山、赵各庄工作,秘密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使党在工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1938年3月12日,赵各庄矿长陈三佳私下决定实行井下录音制度。这种剥削工人血汗的地下品牌房屋制度,引起了所有矿工的反对和愤怒。当周文斌认为时机成熟时,他组织了一次地下党员和关键成员之间的秘密会议。3月16日,他在赵各庄矿发动了总罢工。

21日晚,在解振国、蒋震元等积极分子参加的会议上,周文斌提出“先把矛头指向英国资本家,同时提防日寇的破坏和干扰”的策略,决定22日下午开始全矿大罢工。

22日下午1点,数万工人包围了矿山办公楼,陈三佳不得不出来迎接工人。受赵各庄矿影响,林西矿、唐家庄矿先后宣布罢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3000名矿工展开了大规模的斗争。经过反复较量,英国资本家不得不同意工人的条件,签订了16份劳动协议。

1938年7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支持下,李运昌、洪麟阁、高志远在滦县、迁安、冯润、遵化等县发动了抗日暴动,建立了抗日联军。起义的消息鼓舞了开滦的煤矿工人。随后,在周文斌、胡志发等人的领导指挥下,7月18日晚发生暴动,赵各庄矿2000多名矿工参加了抗日武装起义。旷工占领赵各庄煤矿和古冶站,与前来围攻的侵华日军展开激战。由于敌强我弱,周文斌率领队伍暂时撤出农村,然后趁弱收复赵各庄。在周文斌的动员和影响下,7000多名起义工人加入了冀东抗日联军。

坚持冀东抗战的艰苦斗争

1938年10月,四纵、抗联西撤后,冀东的斗争环境变得更加艰难和严酷。周文斌任第一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在冀东坚持不懈,英勇奋战。1939年3月,中共特委改为冀东地委,周文斌任地委书记。7月,冀东地委改为冀热察曲党委冀东分委,周文斌任分委委员。同年秋,冀东大批部队和干部赴平西整训。留在冀东领导抗日斗争的周文斌,与刘成光、丁振军一起,成立了抗联第五兵团、第九兵团,坚持游击战争。并成立了冀东第一个联合县委、抗日民主政府——中共联合县委、县政府冯(润)滦河(县)钱(安)。周文斌也是一名秘书。1940年夏,周文斌领导了滦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同年冬,冀东区党小组委员会由两个地方委员会组成:周文斌任东部地方委员会书记,李子光任西部地方委员会书记。周文斌为建立和巩固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向河北省东部派遣了3000多名伪公安部队,开展了第三次“治安巩固运动”。10月下旬,冀东区委召开会议,通过了周文斌提出的“坚决消灭伪保安部队,粉碎敌人第三次‘强国’”的建议。决定将主力调回关里,对保安部队发起战役。11月15日,遵化四里铺首战告捷,歼灭保安400余人。经过80多天的战斗,八个敌军团被消灭了。

1943年初,和李专程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汇报冀东工作。周文斌作了《冀东工作补充报告》。主要报道冀东地区的统战工作和组织问题。北方局领导对冀东工作作了指示。周文斌也借此机会找到了在军区工业部工作的老同学张震,亲自到兵工厂参观学习武器制造技术。6月,周文斌回到冀东后,立即着手军事生产。经过多次试验,用火柴头钨丝和手摇灯泡制成电点火地雷。他参与制造的榴弹发射器命中率很高。后来,根据的要求,聂司令员要求军区工业部派黄锡川等10余人到冀东帮助建设兵工厂,为冀东部队的武器弹药提供了重要的补给来源。

一腔热血洒在冀东

1943年7月7日,冀东地委改为冀热边境特委,周文斌任特委组织部长。1944年10月16日,率专门委员会参加丰(润)滦河(县)迁建(安)联合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没想到,敌人的情况发生了。周文斌和其他几位主要领导人决定前往杨家堡完成会议。晚上12点,专委会和行署分别住在杨家堡和附近几个村。周文斌带领特委机关和训练班支部书记李涛到李庄子居住。第二天拂晓,枪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经与周文斌地委四委书记、专员丁振军短暂讨论,决定北移,但在北方也发现了敌人。这时,四面的敌人已经为杨的家人扎营。面对严峻的敌情,周文斌决定从毡帽山南坡突围。

突围之初,警卫连长刘靖宇指挥第二排、第三排战士,向对面山上的敌人集中火力掩护政府干部突围。但敌人火力太猛,士兵伤亡惨重。刚过两个跨栏,丁振军就中弹身亡。周文斌的肩膀受伤了,他在流血。当他冲进沟里时,周文斌受了重伤,周围只有五名士兵。周文斌说:“同志们!我们必须打最后一颗子弹!”他瞄准敌人,猛烈开火。一颗子弹击中了周文斌的头部。他英勇牺牲,享年36岁。

(通讯员张德民、陈广志编辑王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