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涪陵人周煌258年前就证明钓鱼岛是中国

作者:新华网重庆频道

新华网重庆频道7月8日电(唐可 夏斐然)重庆涪陵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朝阳向日葵服务团于2014年7月6日上午9点,顶着烈日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到达涪陵革命老区大顺乡明家双兴村的周煌墓进行社会调研。认识这位王帝老师周煌,在258年前就再一次证明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是涪陵人周煌对中国的一大贡献。周煌1775年,从京城带回家乡,对涪陵人贡献是留下了涪陵御锣,涪陵御锣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评审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

周煌墓位于涪陵区大顺乡双兴村三组,建成于乾隆年间(1792年)。周煌作为清朝嘉兴皇帝的老师,被称作“帝师”于200余年前埋葬于此,志愿者们在调研中分工合作,对墓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虽然在烈日下他们前行的道路被路边杂草不停地阻挡着,但这也磨灭不了他们调研的热情,在实践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周煌墓地占地近百亩,坟丘很大,封土外砌有条石,紧缝密钻,精雕细刻。

牌坊前有雌雄两只石狮蹲坐于坊前的石鼓莲花座之中。在对双兴村村民年近六旬的李玉祥老人的采访中,前去调研的志愿者们了解到关于这对石狮的传说,相传在300年之前,周煌墓所在地风水较旺,雌雄两只石狮会在深夜复活,对牌坊前的麦田践踏破坏,给民众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后得到了周煌保护下。周煌墓庄重典雅,气派壮观,但经过212年的风吹日晒,墓前石人,石马及享堂等附属建筑早已被风化破坏,仅存牌坊、墓龛等建筑,志愿者们采访到的李玉祥老人在双兴村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回忆道,“近年来,周煌墓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游客前来参观,为进一步保存好古迹,重庆市文物局已下拨25万资金对周煌墓进行修缮,在涪陵区政府的物力支持下,文物风化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大量改善。”

周煌留下的《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证明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事实。笔者多次目睹过255年前的《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珍品。

琉球国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之间,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附属国。1756年(乾隆21年)琉球国新国王登基,作为清朝的附属国,需朝廷下发册封文书。这年五月,周煌同翰林院侍讲全魁奉命前往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在姑米山,周煌与随行人员200余人遇飓风,三昼夜未停。使船在剧烈的颠簸中触礁,樯倾桅摧,海水涌入。同船人皆登岸避险,周煌因有诏书在船,不肯离去。最终一行人侥幸逃生,辗转到达琉球,完成了册封使命。

周煌通过实际考查,把钓鱼岛列屿与琉球诸岛的分界线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以黑潮为分界线,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属于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与古琉球国无关,更与日本无关。

周煌后制作长卷《登舟图》并请皇十五子等六人看后作题,留下了《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再现258年前历史。《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收藏于涪陵区少儿图书室,是涪陵区少儿图书室馆宝。

周煌于1775年老年,从北京回到涪陵,带回了京城皇家的苏锣,后变为涪陵御锣。涪陵御锣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涪陵民间器乐一绝,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器乐。涪陵御锣是400年前的苏锣,进宫庭后的皇家乐队,从皇家到重庆涪陵,有很强的四川特色风味地方乐器。涪陵人周煌是涪陵御锣牵线人,在1775这年,涪陵御锣结下229年的情缘。

此次社会调研活动在近一个小时的实践和对附近农家的走访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周煌墓作为涪陵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具有独到之处,对涪陵区大顺乡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