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作者:灿烂海滩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江东的孙吴集团先后失去了两位元勋:一个是核心领导层的武将之首周瑜;另一个就是号称江东虎臣之首的程普。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在电视剧《新三国》里面,周瑜是被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活活气死的,程普也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被乱箭覆身而亡。当然,这都是文艺作品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的改编,跟真实的历史记载有很大的差距。在《三国志》的记载当中,这两个人都是被明确记载得病而死的:周瑜病逝在西征伐蜀的路上;程普则是在返回江夏之后病逝的。不过这其中关于对程普的记载,还略微带了一点诡异的色彩。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据《三国志·程普传》记载,江陵之战结束后,程普被任命为江夏太守,率部驻守在原黄祖的老巢沙羡。周瑜病逝之后,程普又被任命为南郡太守,跟鲁肃共同镇守南郡。后来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他又回到了原来的江夏郡,并“迁荡寇将军,卒。”这一段记载非常简练,对他的死亡原因什么都没说,只是用了一个“卒”字,这就不得不使人们对他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许多猜测。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不过,在其注引《吴书》当中倒是得到了一些补充:“普杀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疠,百余日卒。”这是说程普返回江夏郡之后,平定了一次叛乱,期间杀了几百人,最后还都用火烧了尸体。他就是在烧尸体这一天得了重病,之后怎么看也没看好,熬了一百多天去世了。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通过这一段注引当中的记载,把程普的死亡叙述的有点诡异,好像是说:程普杀伐过重,最后遭到了阴魂的索命。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比较流行,但是放到我们现在来看的话肯定是说不通。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程普平定的叛乱是怎么回事儿?二、程普为什么要烧掉叛军的尸体?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首先,我们来看程普平定的叛乱。关于江陵之战后,江夏郡的叛乱在《三国志》当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通过当时荆州的局势以及其他人的记载,可以得出一种推测。江陵之战结束后,整个荆州的局势比较混乱,魏、蜀、吴三方势力在荆州地区犬牙交错、互为攻守的势态。程普驻守的江夏郡由于时间较短,其内部还不是很稳固,外部又面临着魏、蜀的两股势力。而当时孙刘联盟的热度还没有完全减退,刘备又刚刚借到荆州南郡,所以,刘备暗中鼓动江夏郡内部叛乱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掉。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根据《三国志·文聘传》中的记载:文聘是原刘表的帐下大将,后来刘表死后跟着刘表的儿子一同投靠了曹操。赤壁之战前曹操初到荆州的时候,由于荆州与东吴毗邻,“民心不安”,就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在这其中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所以,通过这一段记载可以大致认定,当时程普平定的叛乱,很有可能是:原刘表帐下旧部想要前去投靠文聘,结果发生了叛乱。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其次,程普为什么要烧掉叛军的尸体。关于这个问题,据《后汉书》记载,从东汉末年开始,由于战乱的影响,当时在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伤寒、疟疾等瘟疫一度泛滥流行。流行泛滥的时间非常长,经历了整个三国时期,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后期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关于这一点,在东汉末年,时任长沙太守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也能窥见当时瘟疫流行的严重性。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在现在的《中华医学报》中,有几篇学者们的论述也求证出结论:从东汉末年一直到魏晋时期,江东地区的伤寒、痢疾、疟疾、血吸虫等疫情相对来说比价严重。这在《三国志》当中也有部分记载: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另外就是江东的几位著名将领,像周瑜、吕蒙、鲁肃等等,大都是三四十岁,正值壮年的时候早早就去世了。从这当中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出现大面积疫情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太好的控制办法。焚烧死者的尸体,是当时隔绝疫情传播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措施。所以,程普当时焚烧叛军的尸体,极有可能是想要控制某些疾病的传播。但是因为自己年迈,在这个过程中也被感染到,最后不治而终,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程普并非亡于阴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通过这样的分析得出结论:程普死于当时比较流行的几种瘟疫。这要比因杀伐过重而遭“阴魂索命”的说法,显得更为可怕一些。

参考书籍:《三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