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P路由协议疑难解析》一2.12 小结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ip路由协议疑难解析》一书中的第2章,第2.12节,作者 【美】zaheer aziz, ccie #4127 , johnson liu, ccie #2637 , abe martey, ccie #2373 , faraz shamim, ccie #4131,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ip路由协议疑难解析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借用bellman-ford算法来动态地计算ip路由。拜路由跳数为15的限制所赐,rip只适合在小型网络中运行。rip的设计非常简单,rip路由器之间会在固定时间间隔(30秒)内交换完整的路由表。在ip路由条数众多的大型网络中,每隔30秒发送一次完整的路由表纯属天方夜谭。这不但会给发送和接收路由器带来沉重的负担,还会浪费大量的带宽和宝贵的cpu处理时间。因此,rip只能用在路由跳数低于15,且路由条数相对较少的小型网络中。

rip通过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来避免路由环路。用水平分割来切断路由环路的方法是:让路由器不把路由从接收此路由的接口向外通告。而毒性逆转是指,让路由器度量值16来通告rip路由,并以此来“摈弃”可能会引发环路或已经失效的rip路由。

使用rip作为路由协议时,网络中发生任何变化,都至少需要30秒才能被传播出去,而路由保持(holddown)的概念则会让rip路由器等待三倍的路由通告时间间隔,才能在路由表中反映出相应的变化。rip的上述实现方式适用于:因rip路由刚过30秒就失效,而尚未被通告的情况。在此情形,接收该路由的路由器需要等待90秒,才能让其从路由表中“退位”。若此路由在90秒之内生效,路由器则会让其重新“进驻”路由表,并向整个网络通告。

在早期的ip网络的建设中,rip是小型ip网络的选择。从那以后,人们又开发出多种比rip更健壮、更灵活的新型ip路由协议;这些路由协议可以很好的在数据包转发路径中路由器台数超过15的网络中运行。如今,随着ospf、is-is和eigrp等新路由协议的“粉墨登场”,也使得rip在大型网络中“销声匿迹”。那些新型路由协议在收敛速度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比rip不止高出一筹,而且还支持rip –1所不支持的vlsm和非连续网络。

rip-2虽然做出了诸多改进,增加许多rip-1所不支持的新特性(比如,路由标记、路由查询、子网掩码、下一跳、多播和认证等),但在大型网络中,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使用ospf、is-is和eigrp这样的ip路由协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