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作者:我是胡同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颐和园是“样式雷”的杰作

上周“我是胡同”在内蒙古采访文化传承的一些内容,在与一位大学的建筑专家聊天时,谈到了日本的“金刚组”。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日本有传承1400年的“金刚组”,而中国类似的“样式雷”为什么消失了?

谈这个话题前,先要简介下日本“金刚组”是怎么回事。它其实是于578年建立的一家建筑公司,被称为世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金刚组”以其精湛的建筑技术,为日本创造和修缮了大量寺庙建筑,至今该公司依然运营良好。

而在中国,同样有专长东方建筑的“样式雷”家族,他们堪称中国古建筑史上最顶尖的“皇家团队”!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故宫里的很多建筑是“样式雷”的经典之作

想必关注“我是胡同”的朋友,也多少会关注传统建筑与文化,那“样式雷”的名字也不会陌生。简而言之,“样式雷”在清代200多年间主持了皇家建筑设计,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宫殿、皇陵、御苑等重要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几乎都出自雷氏家族的创造或重建,比如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样式雷”重建的天坛建筑群

那问题来了,登峰造极的“样式雷”家族,为何后来没了音讯?想必您也想知道怎么回事,那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样式雷”的杰出作品,一边回顾一下“样式雷”的消亡史。

“样式雷”的故事起始于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叫做雷发达的南方匠人,来到京城参与营造宫殿。因他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那起,直到清朝末年,一共八代,主要的皇室建筑都由雷氏负责。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北海修葺也是“样式雷”的功劳

“样式雷”受到皇室重视的事,我们一带而过,将时针拨快一些,直接进入“样式雷”第八代雷献彩时代。

雷献彩生于光绪年间,作为最后的皇室御用建筑设计师,虽然没有赶上大清最强盛的时期的若干重大工程,但他与兄弟几人同样也参与了圆明园、颐和园、摄政王府等多处建筑的修建或重建。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颐和园的地标-佛香阁,堪称东方楼阁经典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帝制结束。皇宫里的“样式房”消失,“样式雷”自然也就退出。虽然皇室建筑不再需要“样式雷”了,但按说很多社会建筑依然需要经典的“样式雷”建筑文化,也就是说,“样式雷”的家族传承,即便离开皇室,其实也是可以延续的。

只可惜,据资料记载,雷献彩没有子嗣,他在经历着失业的痛苦时,还要忍受无人后继香火的悲哀,双重打击使得这位末代“样式雷”郁郁而终。另外,雷氏家族中,至少从雷思起、雷廷昌起就开始抽鸦片。虽然他们身上都有伤,吸毒有止疼的作用,但最终还是吸上了瘾。

晚清及民初的中国,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没有一个行业能够稳定发展,建筑当然也不例外。缺少了皇室的支持,再加上上述各种原因,雷氏家族被迫变卖家中财物,其中就有最重要的财产——有关“样式雷”的图档。

丰富的图档留存,得益于“样式雷”第五代传人雷景修。在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清廷样式房的工作暂时停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雷景修开始尽心搜集祖上留下和自己创作的图纸、画样、烫样、工程做法、簿册、折单等资料。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圆明园建筑遗迹

据记载,雷景修收集的图档资料装满了3间房屋,正是由于他的收集,才使今天的我们得以保留相关资料。不过,这些图档在当时都涉及皇家机密,所以雷氏家族对其珍藏有加,且“寄顿藏匿,以致无从踪迹”,即便在清王朝覆灭后,雷氏家族仍对其实行秘藏。

1930年前后,社会的动荡与生活窘迫,致使雷氏家族不再秘藏图档,而是开始变卖。

“样式雷”图档,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顶级档案,自然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彼时,如此珍贵的建筑档案,有的被个人转卖,有的被贩卖至海外,有的甚至在地摊上就可买到。此时,日本人对这些“样式雷”图档也是虎视眈眈,如果这些国宝级的建筑资料,再重蹈敦煌遗书流散国外的覆辙,无疑又是一场文化灾难。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故宫与景山遥相呼应,其很多建筑都是“样式雷”家族作品

这一问题很快被一个人发现了。他就是营造学社创始人,也是北洋政府的重要官员朱启钤。

朱启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样式雷”图档流向市场的消息,他急忙通过营造学社发动相关研究人员设法收购,同时向当时的文化基金会提出购存建议,文化基金会迅速拨给国立北平图书馆一部分专款,委托北平图书馆将大量图纸和烫样收购回来并予以收藏。

就这样,在1930年,“样式雷”后人将大部分图档卖给了北平图书馆,卖了4500块银圆。据说当时的图纸和烫样足足装满了10卡车。从此,“样式雷”图档不再属于雷氏家族,不过也算是件好事,毕竟这些宝贵资料在北平图书馆得到了保护收藏。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筒子河倒映的故宫角楼,充满东方建筑神韵

当然,北平图书馆收购的图档并非全部,仍有小部分图档分散在雷氏后人手里:据媒体报道,1964年底,曾有两位雷氏后人来到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的“样式雷”画样。有关领导请他们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而到了特殊十年时期,雷氏后人又将手里仅存的部分图纸和烫样,偷偷烧掉了。

呜呼,一个家族的传奇与建筑文化,就这样一步步从人们视野中淡去,再淡去。

分析其间原因,除了时代巨变之外,无论是社会还是家族,都有几多传承的遗憾,尤其是对文化的尊重,我们有太多值得反思。

回到开头所讲的日本“金刚组”,再回望“样式雷”的兴衰,不禁令人唏嘘。今天,我们很多地方都热衷于复建传统建筑,只可惜那多半是水泥胎的“赝品”。不消说结构是否严谨,仅外在的美观都很难做到,感觉又丑又假。

一边是文化的匮乏与市场需求,一边是文化瑰宝的丢失与沉睡。

样式雷为何消失:同为顶级家族,日本传承千年,我们却走向末路

祈年殿与倒影

真的怀念曾经的“样式雷”。

(本公号图文均为原创,严禁盗转。欢迎持续关注“我是胡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