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史百年•红色诏安」诏安红色革命纪事(七)

作者:诏安电视台

1933年

1月

秀篆石炉乡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中继续领导群众分田。其斗争方式是:敌人进村,民众上山隐蔽;敌人一走,大家回村分田。其分配原则是:没收地主、公堂土地,以村为单位,按原耕为基础,抽肥补瘦、远近搭配,按人头平均;分地时发给分田通知书,确定地业权;自种自收,对干部、红军、赤卫队家属,实行优抚代耕。经细致工作后,石下、炉坑两村共586人,分田地589亩(群众分田后只种了一个早季,后因“受剿”,晚季就被地主夺回)。随之,饶和埔诏地区49个乡借鉴石炉乡经验,也在乡苏政府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此期间共有14.3万农民分得土地29万亩。

「党史百年•红色诏安」诏安红色革命纪事(七)

4月

刘锡三因长期转战于饶诏山区,加上受伤,积劳成疾,肺病严重发作,先后在大埔高陂、饶平浮山等地养病治疗。期间,县委书记一职由余登仁代理。

6~7月间

中共潮澄澳党组织派出李金盛、丁梅、陈秋贵、兰花等人在饶平到坪路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大力发展武装。不到10天,坪路村即有四五十人参加武装队伍。是年8月到翌年春,潮澄澳县委领导的红色区域由凤凰山一带开始向诏安发展。

是年

黄南鸿部勾结诏安反动武装,以各地民团为前导,连续9个月对诏安霞葛的陈坑、丰田洋、埔林下、马安石、赤竹坪等地进行扫荡洗劫。

9月17日

刘锡三在饶平浮山东洋村打石埔养病,因接头户家属告密,驻浮山国民党以一个连兵力于黎明时包围东洋村。刘锡三突围时腹部中弹,不幸被捕,后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而牺牲。这时饶和埔诏县委与东江特委的联系中断。

10月

自刘锡三牺牲后,县委处境异常艰苦,在余登仁的努力寻找下,在漳州找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在听取余登仁对饶和埔诏的情况汇报后,福建省委立即派赖洪祥继任饶和埔诏县委书记,县委成员有:赖洪祥、余登仁、谢卓元、张崇、张华云。张崇兼任游击队长,副队长张维讨。县委机关在赤竹坪、石下、下磜等一带游转,处境仍十分困难。

11月20日

国民党驻闽的十九路军发动“闽变”,举起反蒋大旗。22日,在福州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宣布独立,由李济琛任主席。

「党史百年•红色诏安」诏安红色革命纪事(七)

诏安县抗日救国会欢迎十九路军的告民众书

11月23日

“诏安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内郑厝祠堂召开成立大会,出席者100余人,十九路军驻军连长带领几个武装人员参加大会,大会民主选举林仲姚为主席。并以大会名义散发“拥护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宣言。

「党史百年•红色诏安」诏安红色革命纪事(七)

林仲姚

12月

余登仁带领游击队活动于诏安深湖、坪路和饶平赤坑一带的山村开辟新区,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发展武装,在很短时间内,就在八仙山脚一带站稳了脚跟。赖洪祥、张崇则带领游击队到饶平的岩下、磜头等地开展游击活动,着手恢复上饶苏区工作。

「党史百年•红色诏安」诏安红色革命纪事(七)

1933年至1935年间,地处闽粤边界的建设坪路村,先后是饶和埔诏游击队、潮澄饶红军的革命活动中心之一。

来源:"诏安史志"微信公众号、诏安县委史志研究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