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大顺:从史前考古研究成果看五帝时代的古代历史和传说

作者:古籍
郭大顺:从史前考古研究成果看五帝时代的古代历史和传说

关于五皇时代的历史,文献记载少,详细程度低,认识不同。因此,五皇历史的修复,主要依靠考古学,老一辈学者对这个希望(1)。考古学家不仅要避免对过去进行简单的比较,也不必对它过于谨慎,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是考古学家,特别是史前考古学家的职责,要"记住"(苏冰玉)。同时,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实现考古学与古代历史传说的有机结合,必须存在一个依靠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来引导的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一个类似于尹市、能直接相关的文本发现。而随着考古成果的积累,我们也意识到文献的可信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要依靠考古研究成果来检验和相互验证。

令人高兴的是,当前的历史发展趋势从中国多元的一种观点出发,包括史前时期的五皇,在历史和考古界已经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更加意识到五皇时代不仅在《史》中记载了五位代表人物,也不仅仅是在《史》中记载的五位代表人物,也不仅仅是少数代表人物前后的同一关系, 但许多部落群体的处境是平行发展,相互接触和交流,这使得考古学与古代五位皇帝的历史和传说相结合,视野大开阔。对于上述问题,作者在多部作品中沿袭了苏秉玄先生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从时空框架和时代特征出发,将史前考古学与五皇的古代传说五皇的五皇试图整合(2)。从目前的研究情况和成果来看,确定五皇时空时期的时空框架和时代特征,仍然是考古学与文献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本文再次作为论证的主要内容。

第一和第五代皇帝的时代和舞台

关于五皇时代,五皇时代一般设定在龙山时代,也可能与辛亥革命期间黄帝年的全面识别有关(3)。苏秉轩先生从考古时代、阶段、社会变迁等方面分析,除了五皇时代的下限仍然设定在龙山时代,主要是五皇时代是限于5500年前左右的仰光晚期文化:

五皇的年代相当于考古学的哪个时代,如果这个判断(指二佰头文化更像夏日文化——郭祚)不是大错,那么五帝时代的下限应该是龙山时代。

五皇时代初期,战争仍在继续。只有当社会财富积累,社会分化变得更加严重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从考古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仰光晚期,即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五位皇帝的上限不应该早于仰光时代晚期。④

对五皇时代的研究,是将两者与考古学中五皇时期的阶段和五皇时期文献区分开来的最重要因素。苏秉轩先生的一段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根据古代传说,五皇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黄帝到前一阶段,后来是第二阶段。前秦儒家必须称作《商书》是从《裘德》开始编纂的。莫佳经常被俞霞尚周莲说,龙族的历史和三代人联系在一起,以前的历史是不同的。问题是这两个阶段是否可以与考古文化相提并论。仰光时代与龙山时代确实有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和分化,还是从文化区的重组等方面都可以看出。④

两个时代的划分是近百年来中国史前考古研究最重要的成就,5,仰光文化是仰光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色陶的主要特征之一,以黑陶器为代表的龙山时代。虽然仰光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关系因前后继承、地区分化和相互影响的"东西方双重对立"而加深,但很明显,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被分为两个伟大时代,可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6)。这样,就对应了所记载的前五皇时期和五皇后期时期,是五皇考古研究的前提。

因此,考古学和历史在五皇时期时间框架上相结合的结果是,五皇时期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即黄帝所代表的前期和蜻蜓所代表的后期。考古学以大约5000年前为界,从5000年前仰光晚期到5000年前的龙山时代,即五皇在考古学中反映的早期和晚期。

以仰光文化晚期为五皇时代上限,以仰光、龙山时代的考古阶段为依据,在文献中明确古代历史和五皇传说的线索,为研究五皇史建立了科学的时间框架, 而由于理顺了这种综合研究的时代秩序,极其复杂的五皇时代,也向着系统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五皇时代时代的空间框架与时代特征

五皇的时间框架确定后,五皇的空间框架和特征,即许多有影响力的部落和代表性人物的分布区域,他们的活动轨迹和相互关系,成为用考古资料恢复五皇历史的主要作用。

关于古代主要部落的分布,徐旭生、孟文东等古代史学家根据古代史的传说,提出了三类史前群体。三大族群分别指华夏(鹤罗)、东方夷和南蛮(江汉)(7)。从那以后,苏秉轩先生写了很多关于它的文章。20世纪60年代,苏秉轩先生在研究原有地区与东南地区的文化关系时,从考古文化方面提出了中原晚期地区的三大文化区、青连港-大文口文化、江汉曲家岭文化,应借鉴以往史前人(8)。没有提到长城的北部。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苏先生创作《考古文化区类型论》,将中国口密集区的古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时,他将"以燕山南北长城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列入了六个区域之首, 尽管红山文化的新考古发现刚刚出现(9)。苏先生还发起了吉林大学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古代历史中记载的上桑干河选址的发掘,发现了仰光寺底沟类型和红山文化遗迹(10)。

此外,苏先生回忆起他与梁先生就"三组"的划分进行的一次谈话。梁振英说,他对"三组"的看法与徐旭生不同,但他当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情况。从梁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西辽河流域的调查中,特别注意赤峰地区和晋西沙盘屯遗址的彩色陶器遗迹的发现以及由此产生的长城南北文化的接触,并将这一现象与古代传说相结合,梁先生的"三组"表示很可能包括长城以北的地区。

因此,当牛河梁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时,苏先生提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同时,他以红山文化及其与仰光文化的南北关系为考古基础,研究五皇时代的历史有一个突破口, 与北部地区和中原地区、东南地区为五帝三大地区的主要活动代表和部落活动,以及从三个地区之间考古文化的交流寻找五位皇帝的代表人物和部落活动的轨迹:"冠华山庙底沟型仰光文化——中国西北上干河上游三异起源文化交汇——大岭河上游红山文化后来的寺庙(文明火花)——河水覆盖出现在瓶子里和蜻蜓(原始)形成三部曲,如神谕所示——金南陶庙文化多源,反映了古代文化从西北走向和古代文化从东、东南大融合。它的时间、地点和文化观都与传统历史的五位皇帝一致,从6000年前到4000年前,考古学和文学史史以及历史资料。"12

"七千年前,仰光文化在华山脚下,沿太行山向北,与辽西大岭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碰撞,并与河流集文化、三种原始文化相结合,折回晋南,是陶庙,在济南和东南沿海, 西部地区合并。或者,华山一根,泰山一根,北方一根,三根陶庙合起来,这就是中国的五皇。"13

根据苏先生在其他文章中的讨论,上述观点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一、五皇与部落活动区域,即五皇时代的空间框架,以中原为主疆,初期五皇以华山为中心,后期五皇以金南陶庙为中心(一根华山);此外,还展现了相当于五皇初期的红山文化,以及相当于五皇后期的河套地区史前文化(北方的根)。也就是说,五皇时期主要民族和代表的活动范围远不局限于中原地区,不仅包括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还包括东南部的西寮河流域和西部的"三北"地区(指北部, 晋北、陕北、内蒙古中南部)。

其次,五皇时代也是各民族及其文化之间接触和交流非常活跃的时期。《神的衰落,诸侯的入侵》(历史上的五位皇帝)是对前五位皇帝(神农时代)和五位皇帝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交替、新时代和这个新时代的特点(多区域多元文化交集频繁、形式多样)的简短而准确的描述。考古证据是:从仰光时代晚期,考古文化在各个地区的形成到个性为基础和频繁的交集,相互吸收的情况,你有我,我有你,导致龙山时代考古文化的共性大大增加,中国文化界才初步实现。其中,红山文化与仰光文化的南北交汇处,西北与东南交汇处为五皇时代文化交汇的主流。

三、交叉口的方向主要来自中原影响四周,从仰光文化后期,到四(西北和东南)到中原的汇合。苏先生的形象被比作"从光、热等到周围辐射"到"汽车辐条聚集在轮毂"14,具体地说是"三根在道庙的组合"。

因此,从五皇空间框架和特征的考古学角度出发,不仅扩大了五皇代表人物和群体的分布,而且使他们的活动轨迹更具可搜索性。所以苏秉轩先生说:"当我们提出时,从华山脚下到大岭河流域和河套地区,再南到晋南,这条古老的文化活动交流路线,我们没有引用《五帝今代》,而是用《历史》记载的一样,我们是从考古的角度出发, 再来比较历史传说,我们可以相互确认,这不是一个刚性集合的比例,而是有机的组合。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历史与考古学的结合,终于找到了一条理想的道路。"15

五皇时代部落人物与考古文化的对应关系

至于五皇时代主要部落的代表人物与考古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并非没有线索可寻。

根据考古文化体系类型理论,考古文化所代表的部落群体大多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不平衡的一面,各区考古文化的作用并不等同,而是具有主的和另一长的。在许多考古文化中发现和区分主要或甚至更重要的考古文化及其中心遗址,是比五皇代表人物的历史书更接近历史真相的有效途径。

目前,从考古学可以证实的与五皇有关的三大地区的主要考古文化已经出现,即五皇初期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中原寺底沟的类型,海原地区的大文口文化, 长江下游的灵家潭-玉泽文化;红山文化、良屿文化、中原和"三北"地区龙山文化都找到了各自的中心遗址,即牛河梁遗址、良轩遗址、陶庙遗址和石基遗址。华山脚下的西坡遗址、泰山南麓大文口遗址、长江下游的灵家潭遗址和长江16号中段石家河遗址也都接近文化中心遗址的规格。大文口的"庙""玉龙凤"与"丁豆壶"的结合,玉泽和曲家岭文化,以及良屿文化的"丁豆壶"的结合,分别从西寮河流域和东南地区到中原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典型载体,"三北"地区也被确定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化石——三袋脚的发源地。工具17表明,中原地区以外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东方大文口文化、太湖周边两域文化、长江中游曲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三北"地区的龙山文化,绝不是五皇时代的配套角色。

就红山文化而言,有一个传说以黄土雕像为题材的女神殿,女婿的"黄土人"的故事,有红山文化中龙蛇的形象和玉羽的含义,还有牛河梁发展的宗教祭祀遗骸,据推测是"绝地天童", 但也认为红山文化是"商业文化"18。这对于证明五皇等五皇早期代表人物在北方活动记录中的可信度尤为重要。

关于五皇初期代表人物的活动区域,一般限于中原地区。然而,老一辈历史学家注意到,黄帝在古代历史上的活动大多与北方地区有关,如黄帝有"环游世界"的习俗,黄帝和燕帝、俞璐在华北平原北部野战璐璐, 而早期的周黄帝后燕山麓,如19年。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正为此目的提供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如:红山文化与仰光文化南北交汇导致大型祭祀建筑的出现,使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迈出第一步"的观点, 红山文化在精神领域有许多创造性的发明和作为中国礼仪的重要来源,而相关的红山文化雕像为中国人的"共同祖先",红山文化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直根系"观点20,经过多年的考察,终于可以得出结论,红山文化发展了熊崇拜等21。所以苏秉轩先生说,"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才能与之对应。"22

红山文化也是一个神权社会,这与古代皇帝传说《绝地天童》记载相吻合。不过,据调研,除了红山文化,良屿文化还发展了一般的神玉和祭祀场所。是仰光的文化,它的彩陶和小口尖底瓶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具,而是巫婆独有的神器,说明考古文化的三个地区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文明之路。正如张光先生直说的,除了生产力的发展,神灵对政权的排他性获取,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动力。因此,古代史中记载的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部落的活动问题,而是五皇,特别是五皇早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五皇后期的考古和古史传说的研究成果,不少学者认为陶庙文化是陶唐24的遗迹。然而,陶庙废墟所体现的多元文化文化的复杂性质,可能表明道庙文化没有一个部落。以下列方式为例:

大文口文化的晚陶李园出现在陶宫25的大量早期墓葬中。联系"到"(to)中国,见"孟子万章":"丈夫那么中国,练天子。"还有东夷人的记录,就是《孟子下章下句话》:"余生于竹峰,移至负夏,死在明朝,东夷人也。"这意味着龙可能来自东方。因此,有学者认为,大文口文化,即渝峪文化,是可信的26。

陶庙墓地还经常有独特的文化,好玉石刀出现,好文化地处江浙地区,有许多传说中的夏,如《中国鲁》《山上前神灵的聚会》、《莫子节葬》《玉东教九褒,葬就山》, "历史性的夏日本吉""皇帝的东巡游,远至东的崩溃。"因此,有学者认为,良轩的文化,即27年夏初的文化,陶庙墓地看到的文化因素好文化可能与夏人从东南进入中原地区有关。梁屿遗址近年来还发现了防水与水导相结合的封闭墙、堤坝、沟渠和码头等大型相当完整的水利系统28座,良轩古城挖掘机还提出了两屿文化中心位于余杭,原名"余杭",传说是大水站之地29座, 这些新的考古发现和晚期五帝大水传说更接近于善文化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西北的"三北"地区,与东南相对,也是大约四五千年前文明火花的地区。标志有二:一是从小口尖瓶到三袋脚的最初演变,以及从晚期小口尖底瓶和早期的鼻涕虫形体系和甲骨文"C""C"等象形图中发现的同样方式阴市干支撑文字的初步物证,使"三北"地区作为三袋脚踏工具的起源而被视为龙山时代形成。30的"风源";近年来,研究人员因为发现了古城石基,就已经与五帝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比较,但从时代和地区来看,很难与文献相对应,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最后,我们来谈谈五皇时代的中原地区。除了陶庙遗址和晚道唐文化外,遗址分布密集,积累了丰富的仰光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成果,特别是在仰光晚期文化中,虽然仍有待发现如金块、良渚超中心聚落,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线索:河南省, 灵宝县西坡仰光文化遗址发现大型住宅遗址,包括大型住宅遗址(F105)的后廊;原来的大厅(F901)32,由左右房间甚至前厅组成,以及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大型定居点和墓地,包括战壕和城墙,都是33个。近日报道,郑州地区有三环沟,施工工地群用轴线布置的双屿树遗址,以及从仰光烟池村、洛阳望湾到郑州地区的青台、大河村、西山古城等遗址,有彩陶和"丁豆壶"组合而成的所谓"混文化"陶器组34个, 显示5000年前在玉溪地区,作为仰光晚期文化与东南地区等文化的交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是该地区众多文明因素频繁出现的重要推动力35,这表明在中原地区发现更大、更高档的定居中心和综合体的可能性。

为此,这里特别介绍一下中原地区尚未广泛关注的两种文化现象:一是斧头演化成最早的线索。这个焦点是灵宝希坡晚期文化墓中玉斧的出土状态。墓地已出土的墓葬中,有10座墓穴出土长条纹玉斧(原文如此)16块,其中墓葬9座共13条轴非轴水平常见,且均与本体垂直方向一致,且边缘朝上,叶片未使用痕迹,穿孔及周围无束缚摩擦痕迹36条。平头圭来自玉斧,垂直玉斧是玉贵进化的前奏。桂的出现不仅是玉器仪式中的重器,也是最有力的玉器仪式,所以桂的出现是玉器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中原地区可能是桂民最早的起源地区。其次,汉中正南县龙岗寺墓,用两把玉刀,身体的中间棱镜和近尾改为斜棱镜,已经显露出了Go 37的特点。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武器和恩赐,围棋的原有起源也可能与中原地区有关。

因此,五皇时代的中原土地不仅是许多重要文明因素的起源,而且是聚集世界各地文化精髓的大熔炉,也表现出强烈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是五皇时代众多部落和代表人物活跃的地方。还有仰光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与红山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仰光文化与上甘河上游红山文化南北交汇,被认为是与文献记载的早期五位皇帝的代表性人物"在野外奢华"的历史事件有关。正如苏秉轩先生所说:"仰光和红山进一步结合,中国文化史就是新面孔之一。"38还回顾说,2005年在郑州举办的河南博物馆"文明的起源与五皇时代——考古学与历史的融合"会议上,郑州大学李敏先生曾与笔者交谈过,苏秉玄先生将以五位皇帝为代表,以皇帝为代表,前期和后期,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是有道理的,因为《商书》中关于五皇的记录确实与《史》不同,从五皇之初,李敏先生写道。黄帝氏族可能从中原北部到燕山以北,南到中原,这也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观点39。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中国史前考古学近30年来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证实了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五皇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区域考古文化主要发展个性,经常相遇,导致原始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选择之一,虽然地域考古文化与五皇所代表的代表人物和部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类型不尽相同,有的千差万别,但并非分道扬镳,而是走到了一起。首先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中国认同",让夏日商人三世代"万世大地下没有王,土地率不超过望青""理想中国",以及秦汉帝国的建立和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因此,五皇时代作为中华文明史的开端,不仅是文化统一时代的开始,更是中国传统的开始,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一个伟大时代的内容,也是迫切需要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 一个伟大的书籍的时代。

评论稍微

简介:郭大勋,男,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辽宁110003)名誉所长、研究员,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史前玉石、文化遗产保护和苏冰轩学术思想研究。

资料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6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