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作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王姗

编者按:“你们纪律严明,担当重任,是精英中的精英,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这是联合国官员在授予我维和官兵荣誉勋章仪式上发出的由衷赞誉。27年来,中国维和部队不畏牺牲,在战乱中点燃和平的火炬、在风浪中扬起前行的风帆、在贫穷中播种美好的希望,以能吃苦、敢战斗、无所畏惧的精神和作为向世界宣告中国维护和平的力量和决心。今天是第15个国际维和人员日,让我们向“蓝盔勇士”们致敬!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铮铮誓言,表达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彭希 摄)

有一种蓝是天空蓝,它用高远诉说着天高任鸟飞;有一种蓝是海水蓝,它用辽阔讲述着海能纳百川;还有一种蓝是蓝盔蓝,它总在世界最动荡的地方出现,却仅用这一抹蓝色就能向人们传达一丝平静,传达安全与和平的意味。

蓝盔代表着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正是这支部队中的重要力量。如今的我们或许听惯了中国维和部队在哪里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哪里又受到了赞扬、在哪里又获得了和平勋章……然而我们却未必知道中国维和部队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傲人成绩的。

早在几十年前,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并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直到1988年,中国拥有一定的综合实力后,才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那时,中国军人从未参与过此类行动,因而仅仅派遣了几名军事观察员,因为相比之下它更加简单、更加安全,所处的任务区更加制度化。由于没有经验,即将被派出的军事观察员们根本不清楚自己到任务区去究竟要做什么;在硬件设施上,甚至连联合国要求的装备都配不齐——一双作战靴、一件防弹衣,竟在一时间难住了部队。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刘鸣放: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重要力量!这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的军事工程大队大队长马继东回忆道,那时的柬埔寨有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修复上丁机场,为维和部队安全撤离保证最后一道防线。由于柬埔寨上丁省的路桥部采取了计时工资,民工们为多拿工资而有意放慢工程进度,这与当地司令部的战略部署背道而驰。此时此刻马继东及时同上级负责人贝德利上校表达了中国的工程大队希望接替民工修复机场的意愿,并许诺在60天内完成修复工作。这在其他人的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程大队接手工作后,战士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开始熬沥青,顶着高温、冒着被武装力量袭击的危险持续工作,即使到了夜幕降临也不停歇。看着这样拼命的中国部队,友军们感动了,在照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他们开来了自己的运输车为中国工程队照明。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中国军事工程大队仅用四十几天就完成了上丁机场修复工作。贝德利上校前来视察,对眼前的成果格外吃惊,以“合格,全部合格”的话语表达对中国工程大队的认可。由此,中国军人被冠上了“特别能战斗”的荣誉。

就是靠着这样能吃苦、敢冒险的精神,中国维和部队不断在时间轴上刷新着自己的记录: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统计截至2017年5月,数据来源: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

2003年4月,中国维和部队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11月,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维和,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举行出征誓师大会

二十多年,中国军队实现了派遣维和人员从无到有,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越——

在派兵地域上,由最初中东1个任务区拓展到同时在多个任务区;

在派兵类型上,由单一工兵分队拓展为工兵、运输、医疗、警卫、步兵等多种类型的分队;

在派兵规模上,由最初的5名军事观察员拓展到如今的几千名军事维和人员,中国成为如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国家;

在维和摊款比重上,中国所承担的维和摊款超过了1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

这些无不说明中国维和部队在国际维和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在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临时边界线“蓝线”附近一处界桩栽设点,中国维和官兵安装“蓝桶”(3月28日摄)。华迅 摄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动荡,那里就总有中国蓝盔部队的身影。南苏丹有着发生全面内战的风险,安全局势很不乐观,中国维和部队在那里。刚果(金)可能会有持续骚乱,为吸引国际关注或将袭击维和人员,中国维和部队依然在那里。马里的加奥作为战略重镇,爆炸和袭击至今仍是常态,这里或许是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最危险的地方,中国维和部队还是在这里……无论地区多么动荡、无论情势多么危险,中国维和部队不曾退却,始终坚守在任务区。哪怕有战友不幸牺牲,中国维和军人擦干泪水,依然奋勇向前,只为尽中国军人的一份力量,制止冲突、恢复和平。这是中国军人的使命,更是中国对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

我们不会忘记申亮亮为维和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更不会忘记如他一般的烈士们,刘鸣放、陈知国、余仕利、雷润民、禹建兴、付清礼……这些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维和部队的历史上,见证着中国维和部队如何靠真打实干在国际维和领域中一步步走向日趋重要的地位。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第六次轮换交接仪式

这种地位和影响力也因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而愈加凸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处于谨慎发声甚至零话语权的地位。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所有中国维和人员的努力与奉献,在20世纪末以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尤其是在2008年应联合国安理会和时任秘书长潘基文的邀请,中国决定进一步参与联合国-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混合行动”。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可以说是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姿态的转变,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更加助力中国增强了在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可以在联合国的会场上对维和行动表达意见,也表现在中国维和官兵逐渐在维和部队中具有一定领导和指挥的权力与地位。

首批被派遣出国的五名军事观察员之一的庞延东回忆说,当年中国军人在任务区特别受欢迎,因为外国战友特别喜欢收集各国的臂章,中国的维和人员来了就能收集到中国的臂章。二十余载弹指一挥间,中国维和部队依然受欢迎,但却不再仅是因为那枚臂章。中国维和部队带着多年积累的国际维和经验,凭借越来越高端的装备,靠着自身能吃苦、敢战斗、无所畏惧的精神和作为,正以更快的步伐、更大的规模走向需要他们的每一个角落,去给身处动乱中的人们一丝和平的希望,更向世界宣告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不畏牺牲只为和平,中国蓝盔,这样一路大踏步走来!

2017年1月19日空运后送组赴加奥机场转运恐袭伤员。 赵子权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