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作者:元历史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狩猎,半路在山坡休息,环视山上山下的风景,赞不绝口,还郑重的对身边的秘书胡汉民等人说:“日后自己去世,向国民祈求一捧土,长眠在此。”

孙中山为什么一直强调身后把自己埋在南京?仅仅是因为喜欢南京的风景秀丽?华夏九州怡人悦心的风景无处不在,为什么单单指定紫金山?从在日本接受了西方革命思想后,孙中山一直想把这种新的民族思想带回祖国,从日本回国后不惜发动推翻旧的王朝起义。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1884年4月,孙中山进入香港中央书院,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教育,了解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人们和王权的斗争。在该学院读书期间,正是法国打败中国,把越南划为法国殖民地时期;法国政府不战而胜,清朝政府不战而败的屈虏,使他萌生推翻腐朽政权思想。

从中央书院毕业到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华南医科学校学习,一年后重返香港继续西医深造。他喜欢这个学校的言论自由,可以宣传革命思想;这个学校有很好的医师教员,学生宽进严出,和孙先生同进的学友12人,到最后仅剩两人坚持,先生12门功课10门优秀。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西方列强八国联军以鸦片战争征服满清统治阶级后,在腐朽政府统治这无能的统治下,老百姓上遭层层官府盘剥、下遇各种霸头欺凌,民不聊生怨气冲天、政府危倾;眼见列强在中国划分殖民属地,霸占瓜分各大贸易港口以及进出往来贸易市场。

孙中山先生心里充满愤懑,感觉一介书生只凭本事救人,靠医术是不能救国的,他彻底放弃医师职业,对满清政府从希望到失望终于决定:“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联系,获得大家的拥护在1911年被推举孙中山为:“中国临时大总统。”

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打破了亚洲先河的帝王制度,建立新政权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有力地推动了掀翻殖民地的统治民族新运动。新政府发布了《孙大总统对外宣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共和体制约束制度。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孙中山先生从一个一心向医治病救人的“仁慈”医生,转变为封建腐朽的政府开刀动手术的政治家,孙中山思想的飞跃发生本质的变化,他写下了《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等治理国家的重要文献;主张倡导民族革命的新纲领。

从提出三民主义新旧两个纲领的目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都设想能通过实施,达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到实施三民主义新旧两个过程:旧三民主义纲领,主张推翻满清腐败政府,去除民族歧视不平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的三民族主义:反对满清封建专制的政府、反对列强侵略;打倒内外勾结的军阀,国内各民族达到统一平等。

推动民权主义,政府有治权,规划各种实施建议,颁布各种法章条文,民众有政权,有平等的选举权、罢免、创制、复决权,对政府颁布的法规条文,有否决的权利。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政府拥有的治权、人民拥有的政权有合理的公民选举权利。实施民生主义落实依据:有两个重要原则,一,平均地权,二,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这种西方革命无产者的解放思想、对于封建体制政权集中管理治辖的冲击,在当时的影响是开天辟地的。

孙中山带领的辛亥革命成功后,励志推行三民主义,由于资本阶级的软弱性任职45天时,孙中山被阻碍重重的旧势力围堵,无奈表示只要袁世凯能让清皇帝下台他就把总统位子让给袁世凯;并在辞职后坚持起草了《临时约法》,为约束袁世凯上台后不能实行独裁。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袁世凯仗着前朝累积的人世关系成功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负责主持日常事务。实力强大内外勾结的袁世凯后来非常想在议会上把自己的临时身份大总统转正,督处临时参议院草率通过《国会组织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结果是选上了国民党“宋教仁”为内阁总理。恼羞成怒的袁世凯据说暗杀了宋教仁。

1913年10月6日,议会选举会场突然来了数千名军警各色人物:公民团汹汹而来助威,袁世凯终于如愿威风凛凛的当上民国正式大总统。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1915年12月7日,当上民国大总统后的袁世凯,在参议院的选举中,被推选为皇帝,因为有孙先生的《临时约法》在前,说了一堆冠冕堂皇假意拒绝的话;后又被亲信二次推举,袁世凯才勉为其难地说:“为了救国救民”同意担任“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上台后废除科举制度,延续晚清警察制度完善创立近代警察制度,设立春节、修铁路、办实业工厂;被假意支持帝制的唐继尧、蔡锷发动云南护国起义,贵州、广西军阀呼应;意图推翻袁氏新帝制政府。袁绍凯气病郁闷不治而亡。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此时的孙中山和革命党主要人物被袁世凯通缉,孙中山无奈于1913年8月4日由福州马尾乘船出国前往日本,土中水路转绕9日抵达。黄兴、陈其美、戴季陶等失败后由日本军人帮助也去了日本。在日本期间孙中山不断反思,总结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孙中山先生反思醒悟到:革命不能只靠外部的力量帮助,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应该找到一个适合的新路。1914年7月8日,他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并亲手绘出国民党党徽。於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去世四年后由儿子孙科,将父亲遗体送往南京紫金山奉安。满足先生以心看新世界的遗愿。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新思想的伟大缔造者、是一个新政府的创造者,他引领的革命新思潮,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去共同努力奋斗;他的:“日日新、苟日新、天天新”天下为公的思想正是他和前辈们的奋斗目标。他们共同的理想不只是说到、也在一步步被做到。

孙中山先生推翻旧制度的雄心壮志,正是为了未来能够看到理想被实现,才一再要求把自己死后埋在南京,埋在紫金麓山。他的儿子孙科满足了父亲的遗愿,把他奉安在南京紫金山麓陵园,先生长眠于此!致敬,孙中山先生!致敬,为人民利益而奉献鲜血和生命的烈士!

1912年,孙中山先生前往明孝陵,曾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安葬在南京一、满清政府坠亡之势二、新思想的举措三、新旧势力较量四、总结:

继续阅读